一、葡萄穗轴褐枯病的发生状况和症状特点是什么?
穗轴褐枯病也叫轴枯病,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湖南、上海、辽宁各葡萄产区,为害花序和幼果,在病害流行年份在某些品种上病穗率可高达30%~50%,严重影响产量。
|
穗轴褐枯病
|
此病主要危害葡萄花穗的花梗、果穗的果梗、穗轴、分支穗轴及幼果。发病初期,先在花梗、穗轴或果梗上产生褐色水浸状斑点,扩展后,使果梗或穗轴的一段变褐坏死,不久便失水干枯变为黑褐色、凹陷的病斑。湿度大时,斑上可见褐色霉层。当病斑环绕穗轴或小分枝穗轴一周时,其上面的花蕾或幼果也将萎缩、干枯、脱落。发病严重时,几乎全部花蕾或幼果落光。
幼果感病,病斑呈黑褐色、圆形斑点,直径为2~3毫米,病变仅限于果皮,随果粒逐渐膨大,病斑结痂脱落,对果实生长影响不大。
二、葡萄穗轴褐枯病是由哪种病原菌为害的?其形态特征是什么?
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Alternaria
viticola
Brun.侵染所致。分生孢子梗丛生、直立,单枝或有分枝,上端有时呈屈曲状,有分隔,褐色。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倒棍棒状,淡褐色至深褐色,具有1~7个横隔膜,0~4个纵隔膜,呈壁砖状,分生孢子的顶端有一较长的喙胞,长1~10微米。分生孢子的大小为20~47.5微米×7.5~17.5微米。该病菌属弱寄生菌,能为害多种植物,引起叶斑和多汁果实的腐烂,也能腐生于各种基质上。
三、葡萄穗轴褐枯病的发生规律是什么?
该病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结果母枝和散落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当花序伸出至开花前后,病菌借风雨传播,侵染幼嫩穗轴及幼果。5月上旬至6月上中旬的低温多雨有利于病菌的侵染蔓延。病菌为害幼嫩的花蕾、穗轴或幼果,使其萎缩、干枯,造成大量落花落果。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减产40%以上。当果粒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则病害停止侵染发病。南方的梅雨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蔓延。另外,地势低洼,管理不善,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重。巨峰是易感品种,康拜尔、新玫瑰、龙眼、玫瑰露等抗病。
四、怎样防治葡萄穗轴褐枯病?
1.
冬季修剪后彻底清洁田园,将病残集中烧毁或深埋。并把果园周围的杂草、枯枝落叶清除干净,减少越冬菌源。
2.
葡萄芽萌动后,喷铲除剂波美3度石硫合剂+200倍五氯酚钠,或40%福美砷200倍液,重点喷结果母枝,消灭越冬菌源。
3.
在花序伸长至幼果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连喷2~3次,把病害消灭在初发阶段,并可兼治葡萄灰霉病、黑痘病、白腐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