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痘病、大、小褐斑病、轮斑病病害比较表
|
病害
|
病斑症状
|
病原物形态
|
病原菌形态、大小(镜检)
|
黑痘病
|
发生在幼嫩叶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为1~4毫米,中间易穿孔。
|
病部穿孔、破碎,很少见到病原物。
|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略弯曲,大小为5~6微米×2.5~3.5微米。
|
大褐斑病
|
发生在中下部叶片,病斑直径为3~10毫米,呈圆形或不规则形。
|
病斑背面产生褐色霉层,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梗集结成束状,分生孢子棍棒状,下端略粗,暗褐色,具7~11个横隔膜,大小为:23~84微米×7~10微米。
|
小褐斑病
|
发生在下部荫蔽处的叶片上,病斑圆形,大小为2~3毫米,比较一致。
|
病斑背面产生暗灰色霉层,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梗松散不成束,分生孢子长柱形、棕色,直或稍弯曲,有3~5个分隔,大小为:26~78微米×6~9微米。
|
轮斑病
|
发生在中、下部叶片,病斑形成深浅不同的同心轮纹,病斑直径一般在1~2厘米,最大可达5厘米。
|
叶背面产生灰褐色霉层,有时病斑上产生黑色子囊壳。
|
分生孢子圆筒形或一端稍宽,一端稍细,大小为7.5~16.3微米×2.0~6.0微米,有1~4个横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