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葡萄房枯病的发生情况及症状特点是什么?
房枯病又叫粒枯病、穗枯病,是葡萄果实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国内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但仅局部地区危害严重。
该病主要为害果实、果梗及穗轴,严重时也能为害叶片。初发病时,先在果梗基部产生淡褐色椭圆形病斑,逐渐扩大后,变为褐色,并蔓延到穗轴上和果粒上,使穗轴萎缩干枯;果粒发病,首先以果蒂为中心形成淡褐色同心轮纹状病斑,有时轮纹不明显,由果蒂部分失水而皱缩,后扩展到整个果面变褐、软腐,病斑表面产生稀疏而较大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最后干缩成灰褐色的僵果,挂在树上长期不落。叶片受害,最初呈红褐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后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后期病斑中央散生小黑点。房枯病病果与黑腐病、苦腐病较难区别,从外观上看房枯病果的小黑粒点分布稀疏、颗粒较大,小粒点半埋于果粒表皮下。苦腐病果上的小黑粒点较小,分布很密。黑腐病果的小黑粒点小,分布密而均匀,并且小黑粒点是在果实表皮以下,病果干枯后多呈蓝灰色。
二、葡萄房枯病的发病规律有何特点?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果或病叶上越冬。第二年5~6月间放出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果穗上,进行初次侵染。分生孢子在24~28℃经4小时即能萌发。子囊孢子在25℃经5小时萌发。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9~40℃,但以24~28℃最适于发病。
该病从7月份开始发生,7~9月发病最多,果实越接近成熟期越易发病。一般欧亚种葡萄较易感病,美洲系的葡萄发病较轻。在果实着色前后,高温多雨的天气,最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三、怎样防治葡萄房枯病?
1. 清除田间菌源 房枯病多在葡萄生长后期的果穗上发生,高温多雨的夏季最易流行,因此及时剪除病果并深埋非常重要。另外,病果、病枝是该病菌的越冬场所。冬季修剪后的清园也很重要。
2. 药剂防治结合白腐病、炭疽病一同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