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葡萄栽培,首先要了解一些关于葡萄生长发育的最基本的一些生物学知识。
一、葡萄的物候期
1.物候期的划分
葡萄作为多年生落叶果树,以年为周期随着季节性气候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生长发育的周期性变化,这种规律性变化被称为物候期。葡萄的年周期中有两部分生命活动。一项是营养生长,从萌芽、新梢生长、枝条成熟至落叶休眠,完成一个营养周期。另一项是生殖周期,即从花芽分化、开花、坐果、果实生长至果实成熟。我国习惯按时间进程将年周期划分为7个或8个阶段,即:伤流期、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开花坐果期、果实生长期、果实成熟期、新梢成熟与落叶期、休眠期。各阶段的生命现象存在重叠与交叉,人为划分只是为了方便生产管理。
2.伤流现象
春季当土壤温度上升到。10℃左右,从尚未开始萌芽的枝条剪口处有一些无色透明的汁液流出,这种现象即称为伤流。伤流是树体开始一年生命活动的最早迹象。越冬的细根最早开始吸水往上输送,而地上部尚未开始生长利用。因此,出现流水。修剪晚,尤其是春天修剪,伤口越新,伤流越明显。伤流期一般持续几天至几十天。冬季寒冷干旱,春季升温发芽快的地区伤流时期短。一株树的伤流量可达5升,受冻或衰弱的树体伤流量小。伤流液的成分是水分和树体贮养的营养物质如还原糖、有机酸、激素、N、P、K、Ca等矿质元素,干物质含量0.7~3g/L。正常的伤流对树体无不良影响,但有时会影响农事如田间嫁接。应提前几天将砧木剪好,待伤流过后再进行嫁接,否则会“淹死”接穗。此外,在有春霜冻的地区冬剪时最好将剪口斜向剪口芽的背面,这样伤流液就不会滴到芽上促其早萌发。
3.萌芽期的确定
当气温稳定上升到10℃,大多数葡萄品种陆续开始萌芽。萌芽进程主要表现为:冬芽膨大→露白(芽鳞绽开露出白毛)→露绿→幼叶簇出→展叶。生产上习惯以50%的芽开始露白时作为萌芽开始的标志。
不同品种萌芽开始的早晚不同。如在同一地区,赤霞珠芽较霞多丽晚14天,较梅鹿辄晚11天,越是在春季长、升温慢的地区这种品种间的差异就越明显。相反,在春季短、升温快的地区,发芽进程加快,品种间的差异大大缩小。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萌芽期差异明显,如黑品诺在济南4月6日萌芽,而在昌黎为4月23日。同一品种不同植株不同节位芽的萌发不完全一致,一般顶芽或处于弯曲枝条高部位的芽比下部或底部的芽早萌发,这就是枝条的顶端优势现象或极性现象。萌芽早晚也受年份、栽培管理技术的影响,推迟修剪如至伤流前,可延迟发芽1周左右,在易发生霜冻的地区有人这样做。
二、葡萄的生长发育特点
1.根系生长
当地温上升到15℃左右,地上部萌芽1~2周之后,葡萄的根系开始生长。适于根系生长的最佳土温为25℃,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根系的年生长高峰一般有两个,第一次高峰出现于春末夏初,有大量新根发生,表现生长量大,持续时间长。夏季的高温干旱或多雨积水,是抑制根系生长、造成新根死亡的主要因素。根系第二次发根高峰出现于秋季,发根量小于春季,但此时正值植株储备越冬时期,加强土肥水管理能够增加贮藏营养,有利于植株安全越冬。根系没有自然休眠,只要土壤温湿度适宜就可一直生长。
葡萄幼树在前几年中根系以扩大式生长为特点,表现为根系延长生长迅速,骨干根首先横向扩展占领最适宜的土壤空间。通常多集中于40厘米左右的土层上,只有少量根以及在后期向下部土层扩展,遇到不适宜土层如黏板层、石层则返向两侧或向上生长。土壤紧实、积水、缺氧是造成底层根系分布少的主要限制因素。成龄树根系以更新生长为主,大根在不断加粗,细根的延长生长趋缓。因此,表现地上部营养生长也趋缓,生殖生长进入最佳时期。土壤条件和耕作制度影响根系的分布,实行化学除草或免耕法的葡萄园,根系在浅表层分布较多,易受外界条件主要是干旱的影响而不稳定。生草制葡萄园,草与葡萄根系进行水养竞争,干旱条件下易加剧植株缺水而影响产量。中耕浅锄能适当切断表层根系,迫使根系向下生长增加抗逆性。种植葡萄前的土壤深翻施肥是保证葡萄根系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前提。
2.新梢生长
萌芽后葡萄的新梢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加快生长,气温上升到15℃以上进入加速生长阶段,20℃以上生长最快,日生长量可达5~6厘米,持续到开花期。由于开花及根系生长的竞争,新梢生长明显放缓。坐果后新梢的生长速度重新增加,此时往往由于摘心打头,顶端主芽抑制作用消除,副梢也进入旺盛生长阶段,持续到7月下旬或8月初的葡萄转色期,新梢生长减缓。夏季高温抑制新梢生长,到38℃生长停止。8月份新梢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从主梢基部往上一节节开始成熟变色,直至秋季落叶枝条进入成熟休眠阶段。成熟的枝条呈现品种特有的色泽和条纹,节部明显,冬芽饱满,含水量下降到60%以下,有大量的淀粉贮藏积累。
3.叶片的生长发育
新梢叶片展叶后第一周发育缓慢,第二或第三周进入迅速生长阶段。不同节位叶所需的生长发育时间不同,基部叶约需要30~40天,中部叶25~30天,上部叶20~25天。单叶的一生经历四个时期。第一阶段为嫩叶期,在此期间叶片达到应有的大小和厚度,前期生长主要依靠贮藏营养或其他成叶的供养,达到2/3大小时自身制造的营养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后期则略有节余。第二阶段为成龄期或功能期,持续约2个月,叶片的光合生产进入旺盛阶段,有大量的光合产物输入周围的果穗、新梢幼叶和新根,同时也有部分输入枝干、大根供其加粗生长和贮藏。至后期叶片光合功能趋缓,叶片进入第三阶段即前衰老期,持续约5周,制造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明显降低,营养集中供应果实成熟和枝干贮藏。最后,叶片进入老龄期,表现功能衰退,细胞质解体,叶内光合产物向外转移,花色素显现,白色品种由绿变黄,黑色品种有的叶全部变红,如佳美、北塞,有的叶部分变红如品丽珠、佳利酿,也有的仅边缘或锯齿变红如西拉、赤霞珠。随着气温下降,叶柄基部产生离层,秋风一刮即开始落叶,完成一生的使命。
基部叶最早进入衰老期,因此果实转色后摘掉基部老叶以使果穗曝光上色,并不会对植株的光合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相反,保护好新梢上部功能叶或副梢的成龄叶,不但有利于果实的成熟,也有利于促进根系的秋季生长和树体的营养积累,有利于树体越冬。干旱、病虫害及涝灾都能促进叶片衰老而提前落叶。
4.开花与坐果
葡萄的开花进程可分为:花序伸长期→花序分离期→花朵分离期→开花授粉期→坐果期。发芽后随着新梢的生长,花序逐渐伸长、扩展,花朵膨大、分离,当气温上升到20℃左右,花帽由绿变黄,花丝不断伸长,最终花帽从基部开裂被花丝顶落即为开花。花冠脱落后可见雌蕊柱头有一滴液珠闪亮,伴随着雄蕊黄色花粉的散出,柱头受粉而逐渐变褐干枯,胚珠受精,子房开始膨大、坐果。
同一花序基部的花朵先开,穗尖开得最迟,一株树的花期可持续5~10天。温度高、空气干燥则开花快,21℃以上开花最快。低温(15℃)阴雨不但延迟开花,也妨碍花帽脱落和花粉散播,影响坐果。
从发芽至开花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40~60天,时间的长短主要与10℃以上的积温有关。在春季温度高的地区或年份,萌芽至开花的时间可缩短至30天;在春季长而冷凉的地区或年份,开花延后,最长可延至70天以上。酿酒葡萄自花授粉可以正常结实,因此单一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不会因为无异品种授粉而出现坐果不良。大多数酿酒品种花量小,但坐果率较高,一般25%~50%。如花序小的品种雷司令、琼瑶浆,坐果率可达50%;大花序品种如佳利酿、白玉霓为25%左右。
生理性落花落果发生于花后1周,在大多数酿酒品种上表现不明显。个别落花落果重的酿酒品种如梅鹿辄、歌海娜,其原因:一是贮藏营养不足,萌芽后新梢生长旺盛,养分竞争激烈,花器发育不充分,或上年枝条成熟不良如歌海娜;二是品种对花期温湿度要求较严,如梅鹿辄遇低温阴雨易落花落果。
5.果实的生长发育
葡萄果实的物候发育进程可分为:豆果期→封穗期→转色期→成熟期。单个果实的生长发育经历三个阶段,即幼果膨大期、缓慢生长期和果实成熟期。
第一阶段:幼果膨大期,持续4~7周,前期主要进行细胞分裂,细胞数目急剧增加,随后细胞体积迅速扩大,幼果的日生长量最大可达0.8毫米。
第二阶段:缓慢生长期,即进人种子发育期,果实外观很少增大,进入生长停顿状态,早熟品种此期只有几天,晚熟品种可持续到4周。该期结束后果皮开始褪绿,即进入转色期。
第三阶段:果实成熟期,进入转色期是果实进入成熟期的前奏,转色期一般只有8~12天,果实开始重新生长,直至长到应有的大小,同时果实开始变软,富于弹性,有色品种开始上色,含糖量急剧增加,含酸量开始下降,风味物质逐渐形成,后期多汁型的品种果肉细胞壁的果胶物质降解,浆汁充满果实,当达到应有的色泽和风味后即到达了成熟。如不采收,果实则进入过熟阶段,表现体积缩小,糖度浓缩增高,水分含量下降,多用来生产甜酒。
绿果期的果实含有一定量的叶绿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尤其是生产、积累苹果酸、酒石酸,但幼果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