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20338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葡萄知识
葡萄设施栽培 [2013/5/20 16:01:36]   来源: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编辑:Admin 【字体:|】【打印:打印
葡萄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采光、增温、避雨,创造适于葡萄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进行反季节生产,使葡萄提早或延迟上市,达到高效益经济栽培的目的。

    在我国,70年代末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园艺研究所首先开始了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栽培葡萄的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1982年辽宁省果树研究所进行了日光温室和大棚葡萄栽培试验,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987年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胡若冰等,对葡萄设施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露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采后贮藏保鲜配套组合技术,在国内首先实现了鲜食葡萄的周年供应。进入90年代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需求,葡萄设施栽培较快地发展起来,栽培技术不断得到改进,管理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1、葡萄设施栽培的方式

    从设施形式上可分为温室、大棚及简易覆盖等;从加热方式上可分为加温温室和日光温室。从栽培类型上可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和避雨栽培。

    加温栽培:一般应用在山东以北地区。山东或气温与山东相近地区多用冬暖日光温室大棚,一般不用加温,特殊天气除外。 严寒季节,在棚室内实行人工加温,促进早熟,可使同一品种提早成熟2~3个月。加温的方式可以利用地热(矿泉)、工厂余热,也可以利用燃煤(或石油)锅炉所产生的热源。

    不加温栽培:即日光温室栽培,白天利用太阳的辐射热加温,夜间覆盖草帘等保温材料进行保温。日光温室由于有较厚的墙壁和较平的屋面,覆盖草帘后保温效果较好,浆果成熟期提前天数较多。不加温栽培虽然浆果成熟期比加温栽培迟后一些,售价稍低一些,但不需燃料,生产成本均较低。

    避雨栽培:避雨栽培是设施栽培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在葡萄架的上面进行简易薄膜覆盖,可减少病害的侵染,改善浆果品质,使一些不抗病的葡萄品种可在难放多雨地区栽培。

2、设施的类型

    葡萄设施栽培的保护设施有多种类型,栽培中应用较普遍的是塑料薄膜日光温室和各种形式的塑料大棚。

    日光温室:即冬暖日光温室大棚,是由保温良好的单、双层北墙、东西两侧山墙和正面坡式倾斜骨架构成。骨架上覆盖塑料薄膜,薄膜上盖草帘保温。日光温室主要靠吸收太阳的辐射热增加温度。

    我国北方日光温室均坐北朝南,东西延长,宜采用微偏西南的方位为好,偏角以3~5度为宜。原因是偏西南方位可以延长下午室内光照的时间,有利于夜间保持较高的温度,利于温度较高时的光合作用。偏东南方位,虽然室内可较早接受阳光,但早晨气温较低,葡萄光合作用较差。

    温室跨度即南北宽以10米为宜。 温室的长度一般以40~80米为宜。长度小于20米时,东西山墙的遮光面积占整个温室面积比例较大,不利葡萄生长。温室过长,超过80米,管理上不方便。

3、塑料薄膜的选择

    目前国内棚室覆盖的薄膜按树脂原料可分为聚氯乙烯(PVC)棚膜、聚乙烯(PE)棚膜和醋酸乙烯(EVA)棚膜。按性能特点又可分为普通棚膜、无滴棚膜、长寿无滴棚膜等。

    PE膜:普通PE膜由乙烯聚合生产而成,无增塑剂污染,尖埃附着少,透光性好,耐低温性强,柔软质轻,适于寒冷和高寒地区使用,比重较轻(0.92),相当于PVC膜的76%,同等重量覆盖面积比PVC膜增加24%。红外线透过率高达87%以上,夜间保温性能好。热焊接温度110度,易于焊接,拼接方便。但透湿性差,雾滴重,耐候性差,尤其不耐日晒,易老化,连续使用时间一般为4~6个月,只能使用一个生产季节。

    在PE普通膜原料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等防老化剂而生产的PE长寿膜,厚度为0.12毫米,耐老化,可连续使用2年以上,是北方高寒地区较理想的棚膜。

    在PE长寿膜的配方中加入防雾剂生产的长寿无滴膜具有PE膜的综合优点,透光性特好。北京市塑料研究所研制的薄型耐老化多功能PE膜集长寿、保温、透光、防病等多功能为一体,膜厚0.05~0.1毫米,可连续使用1年,夜间保温性能比PE普通膜高1~2℃,每667平米棚室用膜比PE普通膜减少37.5%~50%。这种膜由于薄、透光率高,保温性能好,晴天上午棚室温度上升快,管理上要适当提前放风,加大放风强度。这种膜适于葡萄冬季高效节能栽培和早熟促成栽培。

    PVC膜:普通PVC膜由聚氯乙烯树脂制成,加入一定增塑剂,使薄强度加大,均匀性好,保温性强。新膜透光性很好,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增塑剂渗出,吸尘严重,且不易清洗,透光率显著降低。红外线透过率比PE膜低10%。耐高温日晒,弹性好,耐老化。一般可连续使用1年左右。易粘补,透湿性比PE膜强,雾滴较轻。耐低温性差,比重大,同等重量覆盖面积比PE膜小20%。该膜适用于夜间保温性要求高的地区。使用过程中如有破损,可用专用粘合剂或透明胶带粘补。

    在普通PVC膜原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表面活性剂(防雾剂),可制成PVC无滴膜,减少结露,增加透光率,升温快,对棚室葡萄的生长发育有利,适用于早熟促成栽培。使用该膜要注意适当提前放风,以免产生高温伤害。

    目前,常用无滴膜,利于管理,增强透光性。

4、设施栽培葡萄管理技术

    (1)温度管理是设施葡萄栽培成功的关键因素,除根据不同生育时期提供适宜的温度。

    休眠期:一般讲从落叶开始,到翌春萌芽止。休眠分为自然休眠和胁迫休眠。对胁迫休眠,给予高温即可打破;而对自然休眠则不易打破,它需要一定的低温需冷量,葡萄一般需1200小时左右低温量。一般认为0~8℃的温度对打破自然休眠有效,5~7℃效果较好。葡萄大致在1月中下旬结束休眠。冬芽通过自然休眠之后,如温度适宜即可萌发。但在自然休眠期内,即使温度适宜也难以发芽。如在此休眠期内升温,常出现不发芽、发芽不整齐、新梢长势不一致和花序退化等现象。所以,升温催芽的开始时间以自然休眠趋于结束时的1月下旬为宜。

    如欲使冬芽在休眠期或休眠近结束时提前催芽,可通过石灰氮处理迫使其解除休眠,其方法是:处理时间可在升温前15~20天进行。使用浓度为500倍,即 500克石灰氮对温水2.5千克,用药液涂抹结果母枝即可。一般的效果部位是芽。但必须注意:目前包括石灰氮在内,最有效的药剂也只能提前15天打破休眠、提前升温,否则升温的时间太早就会引起葡萄发芽不整齐。
    休眠后催芽:冬芽通过自然休眠后,温度适宜即可萌发。所以,棚室栽培加温升温时间以1月中下旬为宜。但考虑到,葡萄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从树液流动到发芽,一般需要25~30天,由于气温是逐渐回升的,葡萄植株的生命活动进行得比较缓慢,冬芽内的花芽补充分化比较充分,但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如温度调控不当,升温过快,会造成催芽过急,花芽补充分化不充分,使未来花序变小,坐果不良。另外,地温的回升比气温回升要慢得多,因而会造成植株地上部生长发育和根系的活动不协调,发芽不整齐。所以升温的第1周要实行低温管理,白天保持在20℃左右,夜间1~5℃。1周后逐渐提高温度,白天可提高到25℃以内,夜间保持10~15℃。

    开花前新梢生长期:此期葡萄一边进行新梢生长,一边花序进一步分化。此期如温度过高,会促使新梢徒长,影响花序各器官的分化质量,进而影响以后的开化坐果。白天温度控制在25℃左右,夜间保持在15℃左右。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即可。

    开花期:葡萄的开花受粉受精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此期温度白天控制在28℃左右,夜间保持在15~18℃较为适宜。

    幼果膨大期:此期需要较高的温度,特别是夜间,适当提高温度对果粒的增大非常有利,因为果粒的增大主要是在夜间进行的。夜间温度可保持在18~20℃,白天控制在25~28℃。室内温度超过30℃时,应注意通风换气。

    浆果成熟期:浆果成熟期较高的温度,特别是较高的白天温度和较低的夜间低温,有利于糖分的积累。白天也不易超过35℃,此时外界气温已较高,基本能满足葡萄对温度的要求,夜晚不必覆盖。

    (2)湿度管理:休眠期要求不高,自然湿度即可。催芽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一般应在90%以上。湿度过低会引起枝条和芽眼失水抽干,发芽率下降,或发芽不整齐。所以在升温开始即要灌一次大水,使夜间空气湿度达饱和状态,造成一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促使发芽。发芽后的湿度一般要求60%左右。

    (3)植株管理:设施栽培葡萄植株的管理技术基本与露地栽培相同。但设施栽培在栽培管理上更细致。设施内温度高、湿度大、光照差,新梢易发生徒长,要适时地进行除萌、定梢、引缚、摘心。且留枝叶量要比露地栽培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