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212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合理使用栽培技术措施防控葡萄病虫害 [2013/12/21 20:16:22] 来源: 作者:Admin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张振文 惠竹梅 房玉林 刘 旭

 

 

  1 繁殖健康的苗木

 

  目标 阻断检疫性病虫害、减少重要的病虫害、提高植株本身的抗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程度。

 

  检疫性的病虫害 葡萄蟓、葡萄花翅小卷蛾、葡萄根瘤蚜;长针线虫属(传毒种类)、剑线虫属(传毒种类);葡萄藤猝倒病菌、葡萄苦腐病菌、葡萄茎枯病菌、葡萄角斑叶焦病菌、葡萄金黄化植原体、木质部难养细菌、葡萄细菌性疫病菌;拟南芥菜花叶病毒、桃丛簇花叶病毒、草莓潜隐环斑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番茄黑环病毒、番茄环斑病毒等。

 

  其它重要的病虫害 葡萄霜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 痘病,虫害、病毒等。

 

  繁殖要求 品种选择:欧洲葡萄品种抗病性较差,欧美杂交葡萄品种抗病性较强。砧木选择:利用抗性砧木进行嫁接繁殖。贝达:抗寒砧木,抗根瘤蚜中等,不耐盐碱;山葡萄:抗寒砧木,抗根癌病中等;SO4:耐干旱、盐碱,抗寒中等,抗根型根瘤蚜、线虫和根癌病。5BB:抗根瘤蚜、线虫,耐砂砾土、粘土和盐碱。110R:抗旱、根瘤蚜,但不抗线虫,耐土壤有效钙17%。材料选择:纯正、健壮、无重要的病虫害。标准苗木:纯正、健壮(根系、芽子)、无重要的病虫害。

 

  2 园地选择与土壤处理

 

  2.1 园地选择

 

  目标 创造葡萄生长发育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环境尽可能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考虑因素 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形,避免低洼地,通风良好。气候条件:在果实成熟期降雨量较少、空气湿度相对较小。土壤条件:土壤质地较疏松、养分丰富, 盐碱含量较低,排水良好。

 

  2.2 土壤处理

 

  目标 消灭土壤中潜在的病(虫)源。

 

  方法 日光高温消毒法:在夏季7、8月高温季节,用塑料薄膜平铺覆盖并密封土壤40天以上,使土温达到50℃以上;在翻地前,土壤中撒施生石灰80~150公斤/亩, 灌水后覆塑料布可使地温升到70℃ 左右。药剂消毒法:使用熏蒸剂如溴甲烷、三氯硝基甲烷、棉隆、威百纳、福尔马林等、栽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

 

  3 选择架形与树形

 

  目标 确保不同树形新梢分布均匀、通风透光、充分利用光照、防止叶幕荫蔽,预防病害的严重发生。

 

  3.1 棚架

 

  一般采用单蔓龙干形、双蔓龙干形、H形等,叶幕为平面或斜面。露地栽培条件下,架面(叶幕层)能充分利用光照,但其下较荫蔽,在多雨地区微环境空气湿度较高,病害相对较重。

 

  3.2 单篱架

 

  一般采用单干双臂形、单干单臂形、单蔓龙干形等,叶幕为篱笆形。露地栽培条件下,架面(叶幕层)较棚架对光照利用率降低,但行间通风较好,在多雨地区微环境空气湿度较低,病害相对较轻。

 

  3.3 双篱架

 

  一般采用单干双臂形、单干单臂形、单蔓龙干形等,叶幕为双面篱笆形。露地栽培条件下,架面(叶幕层)较单篱架对光照利用率提高,虽然宽行间通风较好,但窄行内通风较差,在多雨地区微环境空气湿度较高,病害发生较严重, 且管理不便。

 

  3.4 Y形架

 

  一般采用单干双臂形、单干单臂形、单蔓龙干形等,叶幕为V形叶幕。露地栽培条件下,架面(叶幕层)较单篱架对光照利用率提高,通风较好,在多雨地区微环境空气湿度较低,病害发生较轻。

 

  4 培养健壮的树体

 

  目标 抗性品种及健康的树体是增强葡萄抗病性的重要方面,较弱及旺长植株抗病性均较低,通过各种栽培技术的实施,确保葡萄健康生长,降低病害的发生或减轻病害的为害程度。

 

  4.1 健康树体的标志

 

  (1)根系发达、分布较深, 骨干枝完整;

 

  (2)结果枝组配置合理,新梢分布均匀、密度适中,光合面积足够大;

 

  (3)枝蔓(多年生枝、新梢等)生长中庸偏强;

 

  (4)枝蔓木质部发育充实, 枝条成熟度好,芽眼饱满;

 

  (5)丰产、稳产,果实品质优良。

 

  4.2 技术措施的原则

 

  (1)根系管理:土壤养分和水分是葡萄生长发育的基础。为了使土壤养分和水分充足,应保持土壤疏松,固相、液相和气相比例恰当,易板结土壤应经常进行中耕松土,在葡萄生长前期要加强水肥管理,在生长后期适当控制水肥,积水葡萄园要及时排水。

 

  (2)枝梢管理:新梢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单位,也是葡萄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基础,新梢密度要适当,既要能够充分地利用光照,同时又不能过于荫蔽;新梢长度(叶片数)根据不同品种特点要足够长,保证光合作用的面积,秋季应注意保留更多的新叶片。

 

  (3)产量控制:营养生长与产量、品质相辅相成,营养生长是葡萄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础,但产量过高既影响品质,同时又影响树体的营养生长,甚至导致新梢成熟度降低、枝蔓积累的营养不够,因树体衰弱而降低抗病能力。

 

  5 减少病(虫)源,做好预防工作

 

  目标 通过实施适当栽培措施的实施,消灭或减少葡萄的病(虫)源,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程度。

 

  技术措施 新建园苗木的消毒:在苗木繁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带入一些常见的病(虫)源,在栽植以前最好用SO2进行熏蒸处理或用其它的杀菌(杀虫)剂进行处理,消灭苗木本身带有的病菌和虫源。冬季修剪后清园:进入秋季果实采收后,树体上可能有部分病叶、病果和病枝,是病虫害(源) 越冬的场所之一,在冬季修剪时将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以减少次年病(虫)源的基数。树干涂白:树干用生石灰水进行刷白,对消灭隐藏在树干翘皮内的病菌和虫卵有一定作用,不埋土地区应在冬季修剪后进行,埋土防寒地区可以在春季葡萄枝蔓出土后进行。

 

  6 应用新技术

 

  6.1 果实套袋

 

  果实套袋技术的发展 我国最早有关葡萄果实套袋的记载见于戚序本《石头记》和杨藏本《红楼梦稿本》,我国在清朝为防止蜂害和鸟害,就已经开始了葡萄果实套袋。现代葡萄果实套袋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 随着苹果、梨、桃等果实套袋技术的成功,山东、辽宁等省份在发展晚熟、不抗病的欧亚种葡萄,尤其是收益高但抗病性差的红地球葡萄时,借鉴其它果树套袋栽培的成功经验,首先在红地球上进行果实套袋试验,并获得成功。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一个研究和推广葡萄套袋栽培技术的高潮,到2010 年我国葡萄套袋面积约为20%,全部为鲜食品种。

 

  套袋对减轻病虫为害及降低果实农残的效果 果实套袋后,果袋可以有效地阻隔外界环境对果实的影响,有效地降低了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染途径,从减少果实病虫害的发生。套袋可以减少粉尘对果实的污染,减少全年喷药次数,并且能避免农药直接喷撒在果面上,从而降低了果实中农药残留。

 

  6.2 避雨栽培

 

  避雨栽培对减轻病虫为害的效果 降雨既是多种病原体传播的途径,也为病原体的侵染繁殖提供了环境条件,避雨栽培模式可有效避免雨水直接淋到葡萄植株上,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的发生危害,但对白粉病的预防效果较差。

 

  6.3 防雹防鸟网

 

  (1)防雹网

 

  目标 预防冰雹造成葡萄果实伤口而引发病害的严重发生。

 

  技术措施 冰雹防护网在生长季搭建,采摘后收回放入库房,这样可以使用多年。同时防护网的使用,还可以降低鸟害,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2)防鸟网

 

  目标 预防鸟对葡萄果实造成的直接伤害。

 

  技术措施 防鸟网在生长季搭建,采摘后收回放入库房。普通粘鸟网一般使用期1年,普通防虫网一般试用期5-6年,蓝色防鸟网一般试用期10年左右,红色防鸟网一般使用期10年左右

 

  6.4 综合技术的应用

 

  避雨棚+果实套袋+防鸟(防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