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综合试验站
王明洁
葡萄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乡村振兴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果实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平衡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一直是种植着者亟需解决的问题。葡萄生产上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不仅能达到省工省力的目的,而且能够实现稳产提质增效。
新梢摘心是葡萄夏季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适宜的摘心时期不仅能控制新梢、副梢及卷须的生长,而且可以合理调控植株内营养物质的分配和运输,有效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提升果实品质。研究表明,结果枝摘心管理方式对葡萄品质及产量影响较大。马金平等等认为,留5片叶、7片叶摘心可显著提升‘赤霞珠’葡萄的坐果率。李玉斌等发现花前留4叶摘心,有利于提高‘醉人香’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黄凤珠等指出在开花前5天至初花期在结果枝最上端花序留6片叶摘心,适宜‘凌丰’葡萄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鲜食葡萄品种‘夏黑’是三倍体,自然条件下坐果差、果粒小,在生长上需要使用外源激素配以适宜的摘心时期,能够有效提升坐果率及果实商品价值。本研究以夏黑’为试材,探究结果枝花前不同留叶数摘心对其果实品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该品种结果枝标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取树体强壮、生长状况基本一致且无病虫害的4年生鲜食葡萄品种‘夏黑’为试材,冷棚栽培,飞鸟架,东西行向,株行距1 m×2 m,土肥水及病虫害管理同常规。
试验地点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葡萄试验园。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4个处理:(1)结果枝花前果穗以上留4片功能叶摘心(以下简称4片叶摘心);(2)结果枝花前果穗以上留5片功能叶摘心(以下简称5片叶摘心);(3)结果枝花前果穗以上留6片功能叶摘心(以下简称6片叶摘心);(4)结果枝花前果穗以上留7片功能叶摘心(以下简称7片叶摘心)。所有处理果穗对生及以下副梢均全部抹除,果穗以上保留1片叶反复摘心。在开花前7天,采用保留穗尖7cm的整形方式,并用浓度为3ppm赤霉素进行拉花处理;盛花期采用25ppm的赤霉素进行保果;保果处理后10天采用30ppm赤霉素+2ppm噻苯隆进行膨大处理。每个处理各选择30株,3次重复。
1.3 指标测定
1.3.1 叶片光合特性的测定
果实转色期,随机选取10片与果实对生的成龄叶,选择晴天9:00-10:00随机选取3片高度一致、与果实对生的成龄叶,CI-34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测定;同时用游标卡尺测定叶片的长、宽,并计算叶面积大小(叶面积=叶片长×叶片宽),分析天平测量叶片鲜重及干重。
1.3.2 枝条生理指标的测定
落叶后,测量结果枝条基部粗度、一年生结果枝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翌年,调查萌芽率及结果枝率。每个处理3次重复。
其中,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采用蒽酮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翌年,调查萌芽率及结果枝率。
1.3.3 果实性状及品质分析
果实采收期每个处理随机采集10穗,测定穗重、果穗纵径、果穗横径;每个果穗从上、中、下三个部位随机选取50粒测定平均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
其中,果实纵横经采用游标卡尺测定,单果重、单穗重采用1/100分析天平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PAL-1型便携式数显折光仪测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0.0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Duncan’s检验,用Excel软件制作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枝花前不同留叶数摘心对‘夏黑’葡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由表1结果可知:结果枝花前不同留叶数对‘夏黑’葡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及叶片大小虽有影响,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对光合指标及叶片鲜重、干重影响较大。7叶摘心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最高,但与6叶摘心时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4叶、5叶时期摘心(P<0.05);其叶片鲜重及干重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
2.2 结果枝花前不同留叶数摘心对‘夏黑’葡萄枝条生理指标的影响
由表2结果可知:随着摘心时期的推迟,结果枝基部粗度、结果枝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4叶摘心结果枝粗度分别比5叶、6叶、7叶摘心多11.21%、12.35%、19.68%;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5叶、6叶、7叶摘心多71.92%、93.06%、128.15%;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5叶、6叶、7叶摘心多20.63%、26.67%、49.02%可溶性脯氨酸含量分别比5叶、6叶、7叶摘心多2.22%、38.06%、39.06%。其中,4叶摘心的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结果枝粗度、枝条游离脯氨酸含量与5叶摘心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025年4月20日撤防寒,2025年5月5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萌芽率及结果枝率差异不显著(P>0.05)。
2.3 结果枝花前不同留叶数摘心对‘夏黑’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由表3结果可知:结果枝花前不同留叶数摘心处理对‘夏黑’葡萄果穗解果实相关指标影响差异较大。其中,7叶摘心果穗重量最大,平均单穗质量可达652.27g,显著高于4叶或5叶时期摘心(P<0.05);果穗纵径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但果穗横径间差异不显著(P>0.05)。7叶摘心单果重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4叶摘心与6叶摘心间差异不显著(P>0.05);果实横径及纵径5叶摘心及7叶摘心间差异不显著(P>0.05)、4叶摘心及6叶摘心差异不显著(P>0.05)。与7叶摘心相比,4叶摘心、5叶摘心、6叶摘心其果穗重量分别低15.41%、12.06%、0.97%;单果重分别低25.28%、21.07%、16.37%。4叶摘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5叶摘心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P<0.05)。与4叶摘心相比,5叶摘心、6叶摘心、7叶摘心果实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低1.57%、5.25%、10.88%;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高11.48%、19.67%、27.87%。
3 讨论
叶片是植物制造养分的重要场所,在葡萄栽培管理中可以通过调节叶片数量改变叶片有效光合面积,从而调节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中,采用不同摘心方式‘夏黑’葡萄的叶片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但叶片鲜重、干重及光合特性差异较大,说明不同摘心处理后叶片的厚度发生了变化,其中以7叶摘心处理的叶片鲜重及干重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其净光合速率也显著高于4叶或5叶摘心(P<0.05)。Araus和Gamier研究指出叶片厚度增加可使单位叶面积内含有更多的光合细胞。Nestero等研究结果表明成龄叶叶片越厚,栅栏组织越发达,叶绿体密度越大,叶绿素含量越高,其光合活性也越高。黄卫东等也提出叶片栅栏组织的相对变厚更有利于叶绿体的向阳排列,提升高和效率。另一方面,7叶摘心时其成龄叶数量也比其他处理多,也是其光合效率较高的一个原因。
适当时期的摘心不仅可以促使枝稍的生长、增加枝叶量,而且可促进枝条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花芽分化。本研究中,4叶摘心结果枝的粗度、枝条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脯氨酸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各处理,但结果枝粗度、枝条游离脯氨酸含量与5叶摘心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有研究表明,适当的摘心可以调节植物库源平衡矛盾,进而提高果实品质。王超指出对葡萄1年生条件进行适当的摘心,不仅可以有效节约树体大部分营养,促进多年生枝条的发育,使枝条获得充足的养分,有效转化为木质化枝条,提高抗寒力,而且有利于枝条抽生出健壮的节位,提高坐果率,提升产量。
葡萄摘心留叶的数量可以调节其产量和果实品质。马金平等研究结果显示,留5片叶、7片叶摘心可提高‘赤霞珠’葡萄的坐果率。Poin等发现当葡萄穗进行5芽摘心后,能够提高葡萄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何青青等认为果穗以上留7~8片叶,能够提高‘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董婕等发现副梢保留3片叶处理能显著提高蛇龙珠葡萄的果穗长度、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时期摘心,对‘夏黑’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叶摘心果穗重量及单果重最大,但其果实品质最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4叶摘心最佳。5叶时期摘心的果穗特性及果实品质相对较好,虽然产量略有降低,但其品质与4叶相比差异不大,尤其是可溶性固形物与4叶摘心差异不显著,且适当的控产更有利于树体生长。推测结果枝长放摘心虽能够增加其光合效率,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竞争削弱了果实生长及养分的形成积累。李玉斌等也提出适当的摘心可有效减弱树体的顶端优势,抑制新梢的生长,促使养分向花穗转移,提高坐果率。
综上,本研究认为鲜食葡萄品种‘夏黑’结果枝采取花前果穗以上留5片功能叶摘心,对其树体生长及品质形成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