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20087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南方葡萄的避雨和促成栽培 [2013/6/24 17:37:21] 来源: 作者:Admin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李世诚
 
 
  1 避雨栽培
 
  设施园艺是一种可以控制栽培环境的所谓“可控农业”,葡萄避雨栽培就是控制葡萄树不被雨水淋湿,改变了树体局部的生态环境,从而有利葡萄生育,减少病害,达到增加栽培效益的目的。
 
  2.1 生态特点
 
  南方地区年降雨量大多在1000mm以上,且集中在春夏生长季节,不利葡萄栽培。采用薄膜棚遮断雨水,形成树体和土壤局部相对干旱的环境,使之适合葡萄的生育。主要特点为:
 
  (1)树体局部和叶幕不受雨淋,可以阻断烈性的雨媒性病害传播和为害。
 
  (2)白天叶幕局部的气温略高于露地葡萄,有利开花坐果和浆果的生育。但避雨棚在葡萄叶幕的上方,四周敞开透风而无保温作用,因而不能明显地促进提早成熟。
 
  (3)土壤的局部干旱有利浆果品质的提高。
 
  (4)光照条件弱化。塑料薄膜透光率一般为80%,而且随时间推延还会下降,应注意使用薄膜的质量。
 
  2.2 栽培特点
 
  与露地葡萄的栽培状况相比较,避雨栽培的主要特点如下:
 
  (1)品种选择范围扩大。南方露地葡萄的品种选择仅限于抗病性较强的欧美杂种,一般不宜种植欧亚种类型的品种。而避雨条件下也可种植欧亚种,扩大了品种选择范围,丰富了南方葡萄品种的组成。
 
  (2)农药使用减少近50%。由于南方为害严重的黑痘、炭疽、霜霉等病害在避雨条件下很少发生或基本绝迹,为防这些病害的药剂种类和次数均可减免。
 
  (3)浆果品质提高。浆果的折光糖度一般可提高1%~2%,适合精品生产和观光栽培。
 
  (4)延后采收。避雨栽培不能提早葡萄的成熟,但有利在树上保存葡萄,可延后采收l~2个月,调节市场供应。长三角地区选择特晚熟品种避雨栽培可延迟至11月上旬采收。
 
  2 促成栽培
 
  促成栽培与避雨栽培是设施栽培中二个不同的概念。
 
  2.1 促成栽培的概念
 
  促成是指促进生育提早成熟,也就是提早萌芽、开花等达到早成熟早上市的一种设施栽培方式。基本方法是早春将大棚或温室整体覆盖封闭,利用日光或人工加温使之升温达到促成栽培之目的。此后随季节转暖要揭去保温覆盖物,转成露地栽培。
 
  2.2 促成栽培特点
 
  (1)提早成熟。目前南方以“无加温促成栽培”为主要类型,一般塑料大棚栽培可提早2~3周采收。棚室内若用人工加温方式的促成栽培,可提早2个多月采收,但加温耗能大、成本高,在日本应用较多,我国使用甚少。在产区有使用多层薄膜,提高保温效果,可提早成熟3~4周。
 
  (2)增大果粒。在促成情况下葡萄果粒可明显增大,如金星无核粒重可增大l~2g,其他品种亦然。其原因可能是在幼果生长初期,棚内温度较适合细胞分裂,因而果个较大。这仅是推测,尚缺乏实验证据。果个增大的现象在桃促成栽培中也很明显。
 
  3 避雨栽培与促成栽培的结合
 
  在南方几乎所有的促成栽培均与避雨栽培相结合,是一种综合的栽培模式;而避雨栽培则可单独使用,不一定与促成栽培结合。因此,从广义来说,南方的设施葡萄都可归属于避雨栽培。促成与避雨的结合大致有二种情况:
 
  3.1 先促成,后避雨
 
  在南方多雨地区,促成栽培的保温覆盖完成之后,很自然的转入避雨栽培,方法很简单,即不撤去顶膜即可。这样,促成与避雨的优越性完美地结合在一个生长季中,成为目前南方大棚或连栋大棚设施葡萄栽培的一种主体模式。
 
  3.2 从小棚避雨栽培改造成促成栽培
 
  南方产区流行一种小拱棚避雨栽培的简易模式。这种方式搭建简单,成本较低,还可用竹木就地取材。然而,这种方式只具有避雨作用,而没有提早成熟的促成功能。如何把其改造成促成方式?浙江嘉兴大桥镇的方仲跃取得成功,他把小拱棚之间及周边的敞口全用薄膜封闭,构成封闭的连栋式小拱棚,达到促成栽培的效果。在季节转暖之后即撤除封闭,恢复小棚避雨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称作“简易连栋式小棚促成栽培”。连栋小棚的面积可以几亩地,也可以几十亩连片成为一个特大型温室。由于栽培效果显著,成本不高,很受农户欢迎,在当地使用面积已有2000hm2。把小棚避雨转成促成避雨,这是南方设施葡萄栽培模式的一大创新。
 
  4 设施栽培技术发展的趋势
 
  4.1 简易设施迅速发展
 
  近年栽培葡萄的队伍越来越大,投资矛盾上升。竹木大棚、竹片小拱棚等简易结构投资低,成为葡萄农户发展设施葡萄的首选。各地在搭建中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嘉兴南湖区还创造了简易连栋式小棚促成栽培,面积正在逐步扩大。
 
  4.2 控产优质栽培
 
  当前南方的葡萄生产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重视品质,生产精品葡萄的观念正逐步形成,优质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主要措施包括控制产量,一般产量控制在750~l000kg/667m2;花穗整形,疏花疏粒;严格控制新梢,保持叶幕通风透光;果实套袋;增施优质钾肥与叶面肥;控制成熟期间的土壤水分等。采收的浆果应具有该品种固有的外观特征和色泽风味,如巨峰葡萄应通体黑紫色,折光糖度17度以上。
 
  4.3 品种发展动向
 
  南方的主栽品种仍以巨峰为主,逐步问多样化方向发展。近年有几个品种发展较快,例如:优质香味浓郁品种巨玫瑰、无核品种夏黑、早熟品种矢富萝莎、晚熟品种魏可,无核化品种醉金香、翠峰等,果粒巨大,但品质较差的藤稔面积逐步减少。
 
  4.4 省力化栽培技术受到重视
 
  葡萄的架式与修剪技术比较复杂,特别是长梢修剪的树形,如扇形,X形等,农户不易撑握。近年江苏、上海等开始试用短梢修剪树形“H”形或“一”字形。修剪相对简化,适合大多数品种。但巨峰葡萄因易落花落果,一般不宜短梢修剪的树形(若无核化栽培巨峰应用短梢修剪树形)。
 
  4.5 安全意识和标准化栽培
 
  南方葡萄各产区正在大力制定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栽培技术,葡萄的安全生产受到充分重视。绿色技术、绿色农资的意识正逐步加强。各地有大量葡萄园均实施了安全认证和制定了标准化栽培操作规范,从修剪、肥水,疏果套袋、采收包装等均按标准执行。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记录和照章办事,拒绝无证激素和违禁农药。
 
  4.6 设施与观光葡萄园结合
 
  南方的观光葡萄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几乎都与设施葡萄结合发展。观光葡萄园是现代农业的一种经营模式,使葡萄园从单一的生产批发功能向观光直销延伸,葡萄品质由普通向精品转变,使设施葡萄成为观光葡萄的重要技术支持。
 
  目前长三角地区兼作观光经营的葡萄面积有较快的扩展趋势,如上海郊区估计有1/3(近万亩)葡萄面积属观光性直销的葡萄园。
 
  4.7 加温促成栽培
 
  早春加温因成本高,目前仅有少数试验,如为了提早至5月份成熟,在大棚内加温促成。目前成功的例子仅有嘉定马陆的日光温室葡萄,他们采用控温石油炉在早春实施辅助加温(即偶而室内温度低于临界值时的补充加温),葡萄可捉早到6月上中采收。目前他们己有十几栋日光温室,形成了一定规模。
 
  关于日光温室,一般认为在北纬32度以南不宜用日光温室种植蔬菜,因为南方冬春连阴天多,日光不足,蔬菜难以正常生长。但葡萄作为多年生植物,早春生长依靠贮藏营养,对日光依赖程度相对较小,因而可以使用日光温室。若从保温的角度,日光温室要好于塑料大棚。有利节省能源。尽管加温促成栽培尚在萌芽阶段,预计会在南方逐渐取得发展。
 
  5 结语
 
  近年南方葡萄生理病害突出,施肥技术不规范,设施大棚的材料和结构研究落后,激素应用混乱等系列问题均需要解决,并且对葡萄生态与逆境生理、葡萄的设施栽培生理、设施昆虫与病理、设施采后生理、设施材料工程等等都研究得不够。己往对露地栽培葡萄的生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的了解大多是粗略的,有些知识只是在分析果园或产区的宏观基础上获得的,已不能适应设施栽培的要求。只有对设施条件下每一生长阶段,每一种因子的关系搞清楚,才能提高设施葡萄的技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