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综合试验站
卯明成 杜鸿燕 杨顺林 王玉倩 陆晓英
摘 要;为探究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不同棚膜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量的影响,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设置8种棚膜覆盖处理(含露天对照),系统分析棚膜的光温环境调控效应及其对葡萄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棚膜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量及叶片生理指标产生了显著影响。UV2249AD膜和TYPER增强膜在促进叶片叶绿素合成、叶片扩展以及枝条发育方面表现显著。叶绿素含量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光合作用,为葡萄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光合产物 ,进而促进叶片和枝条的生长 。UV2897IR膜处理下各项指标相对较低,其红外阻隔特性改变了棚内温度的平衡 ,影响了葡萄植株的生理活动。
关键词:棚膜;阳光玫瑰;光质调控;生理指标
1 引言
阳光玫瑰葡萄作为优质鲜食葡萄品种,深受市场青睐。其生长发育对光温环境极为敏感,香气物质的合成与紫外线强度、昼夜温差密切相关[1]。在设施葡萄栽培中,棚膜是调控光温环境的关键要素[2]。当前功能棚膜类型多样,如紫外线阻隔膜、红外反射膜、漫散射膜等,但它们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明确不同棚膜对葡萄生长量的影响,对于指导设施葡萄精准栽培、优化棚膜选择具有重要意义[3]。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苴林葡萄基地(元谋综合试验站核心基地)开展,地理位置为东经101°51.7′,北纬25°48.0′,海拔1128米[4]。该地地处滇中高原北部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带,属南亚热带干热季风气候[5]。干湿季分明,气候燥热,长夏无冬,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晴天多、光照质量佳,为高日照区,素有“天然温室”之称。
2.2 试验材料
供试葡萄品种为5年生阳光玫瑰,东西行向种植,株行距4m×2.5m,平均树高约1.5m,采用T + V型棚架栽培。树体整形修剪、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防治均按无公害果树生产标准执行,田间管理正常,葡萄长势良好。
2.3 供试棚膜
2.4 试验方法
每个处理组选取15棵树,每棵树随机选取树冠外围生长势相近的新梢挂牌标记,每棵树选4个新梢,共60个数据样本。具体测定指标如下:
①第3、6节位叶片叶长和叶宽:每2周用卷尺测量叶片长、宽,直至叶片大小稳定,(精度0.01 cm)。
②叶绿素含量:用叶绿素仪测定第3、6节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每张叶片重复3次。
③第5 - 6节位茎粗、节间长度:每2周用游标卡尺测茎粗(精度0.01 mm),用卷尺测节间长度(精度0.01 cm)。
3 结果
3.1 棚膜对葡萄第3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棚膜处理下第3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3月11日:露天对照(38)和TYPER增强膜(37.9)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3月23日:UV2249AD膜(41.9)和TYPER增强膜(41.2)显著高于露天对照及其他棚膜。 4月5日:TYPER高透膜(42.7)和UV2249AD膜(44.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UV2249AD膜和TYPER增强膜对第3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提升效果显著。
3.2 棚膜对葡萄第3节位叶片叶长的影响
表2显示,不同棚膜处理的叶片生长指标差异显著:3月5日、3月20日、4月4日数据均表明,UV2249AD膜和TYPER增强膜的第3节位叶片长度显著高于露天对照及其他棚膜。
3.3 棚膜对葡萄第3节位叶片叶宽的影响
由表3可知:3月5日:PO膜、TYEPR增强膜、TUV3987AD膜的叶片宽度显著高于露天及其他棚膜。 3月20日和4月4日:UV2249AD膜叶片宽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3.4 棚膜对葡萄第6节位节间茎粗的影响
表4显示,不太同棚膜处理间葡萄枝条节间茎粗存在显著差异:3月21日和4月5日数据表明,TYPER高透膜、UV2249AD膜和TYPER增强膜的第6节位节间茎粗显著高于露天对照及其他棚膜。
3.5 棚膜对葡萄第6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3月11日:露天对照、PO膜、TYEPR增强膜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月23日:UV2249AD和TYEPR增强膜显著高于露天对照。4月5日:UV2249AD膜显著高于其他棚膜。
3.6 棚膜对葡萄第6节位节间长的影响
表6显示,从3月12日、3月22日和4月5日调查数据看,不同棚膜葡萄第6节位节间长存在显著差异。3月12日调查的数据显示,UV2249AD和TYEPR增强膜第6节位节间长显著高于其他棚膜试验的。从3月22日和4月5日调查数据显示,UV2249AD膜葡萄第6节位节间长显著高于其他棚膜的葡萄节间长。整体上UV2249AD膜第6节位节间长在三个时间段测量的效果均显著高于其他棚膜和露天对照。
4 结论
在本研究中,不同棚膜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量及叶片生理指标产生了显著影响,UV2249AD膜和TYPER增强膜在促进叶片叶绿素合成、叶片扩展以及枝条发育方面效果显著。这可能是由于这两种棚膜对光质的调控更为合理,满足了葡萄生长对光照的需求。叶绿素含量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光合作用,为葡萄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光合产物,进而促进叶片和枝条的生长[6]。而UV2897IR膜处理下各项指标相对较低,可能是其红外阻隔特性改变了棚内的温度平衡 ,影响了葡萄植株的生理活动。温度是影响葡萄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不适宜的温度条件会抑制葡萄的生长发育[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