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07748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西昌产区葡萄树势衰弱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5/4/22 12:46:11] 来源: 作者:Admin

成都综合试验站

 

  在最近对西昌地区的实地调研中,成都站成员发现部分采用促早栽培技术的阳光玫瑰葡萄园存在树势衰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摘心后副梢抽发能力不足,园区内副梢数量明显减少。进一步观察发现,树体枝条呈现细长状,且枝条基部出现过早木质化的情况。正常生长的葡萄树在果实膨大期应保持一定的柔韧性和嫩绿程度,以确保树体营养物质的有效运输和分配。然而,调查中发现受影响的枝干颜色明显加深,呈现出黄褐色,质地变硬,表面出现条纹并趋于粗糙,触感与正常枝干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过早木质化的现象导致枝干内部维管束系统发育受阻,使得水分和养分的运输通道变窄甚至堵塞。因此,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养分无法有效地输送到树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果实和叶片。同时,我们观察到叶片出现了一系列异常症状:叶片变薄,失去光泽,颜色由鲜绿色转为暗绿色,质地变硬,柔韧性降低,触感僵硬,缺乏正常叶片应有的柔软弹性。这些症状表明叶片出现早衰现象,将对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树体的整体生长和果实的正常发育。


  对根系的观察结果显示,在黏重土壤中,早衰果园的吸收根普遍呈褐色,颜色较暗,根系细弱但分支较多;而在沙质土壤中,吸收根呈白色,较为细长,分支稀少但表面根毛较多。这两种吸收根状态均不理想。健康的吸收根应呈现白色,较为粗壮,且分支丰富。短而粗的吸收根是健康树体根系的典型特征,与之相应的树体外观表现为:结果枝长势适中,枝条充实度好,较为健壮,叶片大小适度且厚实。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早衰果园在往年的果实膨大后期也曾出现叶片提早花叶和变黄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果实大小差异明显,转色困难。


  一、原因分析


  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导致葡萄树出现叶片僵化、枝干过早木质化以及副梢抽发能力减弱等树势衰弱症状的根本原因是根系发育不良。而根系发育不良主要由以下三个土壤相关因素导致:


  1. 建园前土壤改良不足


  西昌产区根系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建园前未进行充分的土壤改良。大多数种植者仅在原有农田(如稻田、菜地、烟田或坡地)表层撒施有机肥,并用小型旋耕机将其翻入浅层土壤后即进行葡萄苗种植。这种栽培方法严重限制了根系的有效生长空间,导致根系扎根深度仅为20-30厘米。结果是,当葡萄植株进入架栽阶段时,主干和主蔓表现出纤细和树势衰弱的特征。


 

  虽然在前两年的生产中问题不太明显,但到了丰产阶段,问题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果实大小不均和转色困难。为应对这一问题,部分种植者采取了在根际范围内堆土的措施。然而,这种做法反而加剧了问题,导致下层根系缺氧、发黄、发黑,大量吸收根死亡或严重衰弱。此外,堆土还可能引起主干根茎部位的皮层坏死,进一步削弱树体生长势头。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当地许多阳光玫瑰葡萄园的促早栽培失败,并加剧了果实大小不均的现象。


  2. 不利的土壤环境


  西昌葡萄种植基地分布在安宁河流域,立地条件复杂多样。部分葡萄园位于粘重土壤地段,另一部分则位于河岸沙地。这两种极端的土壤类型都不利于葡萄根系的健康发育。粘重土壤可能导致排水不良和通气性差,而沙质土壤则可能存在保水性和养分保持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些不利的土壤环境条件严重影响了根系的生长和功能发挥。

 


  3. 化肥过量使用


  西昌作为国内葡萄高产区之一,当地阳光玫瑰葡萄的亩产量普遍在4000-6000公斤之间。为维持如此高产,种植者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和水溶性肥料。然而,这种高投入、高产出的栽培模式给树体带来了巨大负担和风险。在这些高产葡萄园中,土壤盐碱化现象日益严重,根际土壤表面常可观察到白色盐霜析出。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还可能引起土壤pH值失衡、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部分根系死亡,严重影响树体的整体健康和生产性能。


  综上所述,西昌地区葡萄园面临的根系发育不良问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改良土壤环境、优化栽培技术、调整施肥策略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以提高葡萄树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


  二、应对策略


  1 当前的应急措施——“松土+覆盖白地膜”恢复根系活性


  松土操作方式:选择土壤含水量10%-15%的晴天上午进行,避免雨后或灌溉后立即松土导致土壤板结加剧。根据葡萄根系分布特点,采用分层松土法。表层(0-15cm)使用三齿松土耙横向浅耕,中层(15-30cm)用深松铲纵向开沟。每平方米松土区域撒施腐熟羊粪2kg+生物炭0.5kg+枯草芽孢杆菌菌剂(10^8 CFU/g50g,通过有机质补充和微生物活化协同改善土壤结构。在松土沟内垂直埋入长度20cm的玉米秸秆束(直径5cm),可使土壤孔隙度增加12%-15%


  白地膜科学覆盖操作方式:选用透光率90%的聚乙烯白地膜,其热辐射反射率比普通膜高18%,夜间保温效果提升2-3℃。土壤10cm深处温度稳定通过8℃时实施,西昌地区建议3月上旬完成。覆盖前3天浇透水(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70%)。采用"树盘起拱法"。配合水肥一体化:通过预埋的滴灌带(间距40cm,滴头流量2L/h)实施精准补水,维持土壤含水量在60%-65%理想区间。


  2.根本解决办法


  为从根本解决西昌地区葡萄园面临的根系发育不良和土壤盐碱化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首先,在葡萄园建设初期,应开挖深度不少于60厘米、宽度不低于1米的定植沟,并将大量腐熟有机肥与优质土壤混合后回填。这种方法可为根系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和养分,有助于培养健壮的树势。其次,建立科学的施肥制度。每年采果后,每亩应施用不少于2吨的腐熟有机肥,采用两侧轮流开沟施肥的方式。同时,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转而增加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比例,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第三,实施合理的产量控制。通过适度疏果、控制肥水等措施,将单株产量控制在适当水平,避免过度负荷,从而保证果实品质和树体健康。第四,针对土壤表层盐碱化问题,每年秋冬季节进行1-2次漫灌式灌溉,或在雨季有计划地利用暴雨进行1-2次自然淋洗,以冲刷表层积盐。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其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第五,采用综合病虫害管理策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结合必要的化学防治,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病虫害防控体系。最后,加强水分管理。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既保证葡萄树的用水需求,又避免过度灌溉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根系生长环境,恢复树势,提高葡萄园的抗逆性和可持续性。这不仅能够实现葡萄的高产稳产,还能保证果实品质的稳定和提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