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综合试验站周军永
陆丽娟 朱淑芳 刘茂 孙其宝
胡蜂属膜翅目胡蜂科,又名马蜂、黄蜂、草蜂等,具有食性广、捕食迅速、食量大等特点,是具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胡蜂喜欢甜性物质,主要采食瓜果、花蜜和含糖的汁液,咬食苹果、梨、葡萄、猕猴桃、等水果 ,胡蜂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严重,胡蜂在我国分布较广泛,各地的胡蜂种类和习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近年来,随着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葡萄种植基地栽种面积的扩大,胡蜂在葡萄园中发展蔓延很快,且危害严重,胡蜂主要以成虫从浆果成熟前开始至葡萄采收期吸取成熟果粒汁液,葡萄被胡蜂危害后易产生酸腐病等病害,对葡萄的品质造成很大影响。通过对合肥试验站葡萄园胡蜂诱集试验,通过对诱集黄蜂数量及种类的调查,可摸清胡蜂的发生危害情况,为进一步制定胡防治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葡萄为晚熟品种阳光玫瑰、魏可、美人指,栽培模式分别为水平棚架和V型篱架,树龄6年生。
1.2 方法
配套使用诱捕液及诱捕器对园区胡蜂成虫进行物理防治。每诱捕器中心放置约30毫升诱捕液。诱捕器内同时盛装洗衣粉水用于收集胡蜂样品。将诱捕器悬挂放置在葡萄园外围开阔处,沿外周每个方向放置1-2个,采用5点法(即园子四周和中心分别悬挂1个诱捕器)悬挂诱捕器。本试验共在2种栽培模式下悬挂,见图1。根据发生量多少,每三天或一周观察记录胡蜂数量,并将漂浮在洗衣粉水中的胡蜂虫体收集出来。每次观察的同时,先拍照记录诱捕器中的全部样品,再清除其他虫尸或杂物。诱捕器宜尽早放置,以降低当地胡蜂初始种群数量。诱捕液可维持2周以上,如延长监测时间需更换诱捕液以保证诱集效果。
2 结果分析
2.1 诱集到的昆虫种类
通过对诱捕器诱捕到的昆虫,主要为苍蝇和胡峰,前期主要诱集到苍蝇数量偏多,可能与园区早熟品种后期有酸腐病发生有关,致使苍蝇数量多,还表明此诱捕液能吸引苍蝇。
2.2 黄蜂危害情况
园区悬挂诱捕器前偶有黄蜂出现,于8月19日悬挂诱捕器,为观测黄蜂种群数,第一次观测为悬挂后3天,但未诱捕到黄蜂(见表1,表2)。悬挂后8天观测到黄蜂,数量较少;悬挂后2周(9月4日调查)黄蜂和苍蝇均能诱捕到,黄蜂数量分别为31头(核心试验园)(见表1)和28头(岗集基地)(见表2),阳光玫瑰园诱集的黄蜂数量比魏可园多,但后期以魏可园区多。悬挂后3周(9月10日调查)黄蜂数量降低,这与试验园葡萄已基本采摘结束有关。
3 结论
本试验主要以晚熟品种为观测对象,从结果可知8月底至9月初园区黄蜂仍对晚熟品种有危害,其中阳光玫瑰园区诱集黄蜂数量较多,可能与品种特性有关,此时阳光玫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魏可高,易吸引黄蜂刺食。
本试验园品种未套袋,后期魏可品种出现裂果和酸腐病,发现有黄蜂啃食现象,可通过栽培减少裂果降低酸腐病发病,结合套袋可减少黄蜂危害。
为明确黄蜂在果实成熟期的危害情况,下一步试验可从早熟品种成熟开始进行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