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研究室
王海波 王孝娣 王宝亮 魏长存 刘凤之
在设施葡萄生产中,设施栽培条件改变了葡萄本身固有的自然生长规律。在促早栽培中,冬春季覆盖塑料薄膜期间,由于设施内光照(日照时间短、光照强度低)及CO2浓度不足等的影响,葡萄制造光合产物明显减少,营养积累不足,致使新梢冬芽花芽分化不良,导致翌年产量低,甚至绝产,严重影响设施葡萄的健康发展,连年丰产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设施葡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研究室设施栽培岗位团队成员开展系列研究,成功解决了连年丰产问题,现将关键技术阐述如下:
1 选择耐弱光品种
品种选择正确与否对于实现设施葡萄促早栽培连年丰产而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在设施弱光条件下能够正常进行花芽分化的耐弱光品种如无核白鸡心(沈阳地区)、乍娜(北京地区)、藤稔和红旗特早玫瑰(辽西地区)等品种不需采取任何特殊技术措施即可实现设施葡萄促早栽培的连年丰产。
2 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资源
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资源,并采取相应栽培措施进行田间管理实现设施葡萄的连年丰产,是创建资源高效利用型生产模式的要求,可有效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从而获得良好收益。
2.1 选择冬、春季自然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建园
选择在冬、春季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的地区如宁夏和辽西等地建园进行设施促早栽培,在这些地区设施内光照强度完全可以达到多数葡萄品种正常花芽分化所需的光照强度,因此很多葡萄品种在这些地区进行促早栽培不经任何特殊技术措施即可实现连年丰产。例如辽西的朝阳地区利用红地球进行设施葡萄的春促早栽培,不需采取任何特殊技术措施即可实现设施葡萄的连年丰产。
2.2 建造采光合理的设施,并采用透光性能良好的覆盖材料
建造采光方位和采光屋面角合理的设施,并选择透光性能良好的覆盖材料如EVA棚膜等,提高设施内的光照强度并改善光质,使棚内生长的更新预备梢质量优良,从而萌发健壮更新梢,进而为培育良好的结果母枝奠定基础。
2.3 尽早揭除棚膜
辽宁地区揭除棚膜时间最晚不宜晚于6月初,可使更新梢有充足的时间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从而使培育良好的结果母枝成为可能。
2.4 合理密植,并采用高光效树形和叶幕形
2.4.1 高光效省力化树形
设施葡萄适宜的高光效省力化树形因品种成花特性不同而异:如设施葡萄为成花节位高,需长梢或超长梢修剪的品种,则适宜树形为单层水平形;如设施葡萄成花节位低,需短梢或中短梢混合修剪的品种,则适宜树形为单层水平龙干形。
(1)单层水平形 ①主干:该树形有1 个倾斜(适于需下架埋土防寒的设施)或垂直(适于无需下架埋土防寒的设施)的主干。干高在日光温室中由北墙向前底角(塑料大棚从中间向两侧)逐渐降低,并依采取的叶幕形不同而异。如采用短小直立叶幕,干高由60cm逐渐过渡到30cm;如采用水平叶幕,干高由200cm 逐渐过渡到100cm;如采用V形叶幕或“V+1”形叶幕,干高则由100cm 逐渐过渡到40cm。在简易避雨棚中采用V形叶幕干高60~80cm。②枝组组成:在主干头部保留1个结果枝组,结果枝组由1 条长的结果母枝组成。结果母枝沿行向由北向南弯曲,促进结果母枝基部芽萌发。③株行距:株距以0.5~0.7m为宜,株间结果母枝部分重叠,即结果新梢区与非结果新梢区部分重叠,其中非结果新梢区新梢摸除;行距根据采取的叶幕形不同而异,一般为1.5~2.0m之间,如采用短小直立叶幕,行距一般以1.5m为宜,如采用V形叶幕或“V+1”形叶幕,行距一般以1.8~2.0m为宜,如采用水平叶幕,行距一般以2.0m为宜。 ④定植模式:采取单株定植还是双株定植根据采用的叶幕形不同而异,如采用短小直立叶幕则须采用单株定植模式,如采用V形叶幕、“V+1”形叶幕或水平叶幕则须采用双株定植模式。⑤优缺点:该树形结果母枝弯曲度大,既抑制了枝条的顶端优势,又对养分输导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能够提高成枝率和坐果率,并改善果实品质;结果部位集中,成熟期一致,管理省工;整形修剪方法简易,便于掌握;早期丰产,产量易于控制。
(2)单层水平龙干形 ①主干:该树形有一个倾斜(适于需下架埋土防寒的设施)或垂直(适于无需下架埋土防寒的设施)的主干,干高与单层水平形相同。②枝组组成:在主干顶部沿行向保留单臂,单臂由北向南弯曲,臂上均匀分布结果枝组。结果枝组间距因采取叶幕形不同而异,如采取短小直立叶幕(新梢同侧绑缚)则为20~25 cm;如采取V形叶幕、水平叶幕和“V+1”形叶幕(新梢向两侧绑缚)则相邻结果枝组间距为10~15cm,同侧结果枝组间距为20~25cm。③株行距:株距以0.7米左右为宜;行距根据采取的叶幕形不同而异,一般为1.5~2.0m之间,如采用短小直立叶幕,行距一般以1.5m为宜,如采用V形叶幕或“V+1”形叶幕,行距一般以1.8~2.0m为宜,如采用水平叶幕,行距一般以2.0m为宜。④定植模式:采取单株定植还是双株定植根据采用的叶幕形不同而异,如采用短小直立叶幕则须采用单株定植模式,如采用V形叶幕、“V+1”形叶幕或水平叶幕则须采用双株定植模式。⑤优缺点:该树形整形修剪容易,便于掌握;结果部位集中,成熟期一致,管理省工;早期丰产,产量易于控制。
2.4.2 高光效省力化叶幕形
设施葡萄高光效省力化叶幕形因品种成熟期和成花特性及设施栽培模式不同而异:如成熟期在6月10日之前的品种或棚内梢花芽分化良好的品种且采取促早栽培模式,适宜叶幕形为V形叶幕、短小直立叶幕和水平叶幕;如成熟期在6月10日之后且棚内梢花芽分化不良的品种且采取促早栽培模式,适宜叶幕形为 “V +1”形叶幕;如采取避雨栽培模式叶幕形以V形叶幕为宜;如采取延迟栽培模式叶幕形以短小直立叶幕、V形叶幕和水平叶幕为宜。
(1)短小直立叶幕 ①结构特点:新梢直立绑缚;新梢间距10 cm~15cm;叶幕高度是行距×0.8。②适宜行距:以1.5m为宜。③适宜品种:生长势弱的品种且不易发生日烧或日灼的品种。④适宜架式:以单篱架为宜。⑤优缺点:架面光照及通风条件良好,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浆果品质;结果部位集中,成熟期一致;便于密植,利于早期丰产;便于田间管理,利于机械化作业;果实容易发生日烧或日灼现象。
(2)“V”形叶幕 ①结构特点:新梢垂直于行向向两边倾斜绑缚,与水平面呈30~45°角;新梢间距10~15cm;叶幕长度1.2m左右。②适宜行距:以1.8m左右为宜。③适宜品种:生长势中庸的品种。④适宜架式:以T型架为宜,T型架是在单篱架支柱的顶部加横梁,呈“T”字形。⑤优缺点:架面光照及通风条件良好,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浆果品质;结果部位集中,成熟期一致;便于密植,利于早期丰产;果实不易发生日烧或日灼现象。
(3)水平叶幕 ①结构特点:新梢垂直于行向向两侧水平绑缚;新梢间距10~15cm;叶幕长度1.2m左右。②适宜行距:以2.0m左右为宜。③适宜品种:生长势中庸或强的品种。④适宜架式:以倾斜式棚架与单篱架混合为宜,即上面倾斜平面为倾斜式棚架,下面垂直立面为单篱架。⑤优缺点:架面光照及通风条件良好,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浆果品质;结果部位集中,成熟期一致;便于密植,利于早期丰产;便于田间管理,利于机械化作业;果实不易发生日烧或日灼现象;解决了光照与早期丰产的矛盾。
(4)“V+1”形叶幕 ①结构特点:更新梢直立绑缚。树形采取单层水平形植株每株于结果母枝基部留1更新梢;而采取单层水平龙干形植株每结果枝组留1更新梢,更新梢数量与结果枝组数量同,更新梢间距与结果枝组间距同。非更新梢垂直于行向向两侧倾斜绑缚(与水平面呈30~45°夹角),新梢间距10~15cm;叶幕长度1.2m左右。②适宜行距:以1.8m左右为宜。③适宜品种:生长势中庸的品种。④适宜架式:以改良式T型架为宜。⑤优缺点:架面光照及通风条件良好,光能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浆果品质;结果部位集中,成熟期一致;便于密植,利于早期丰产;果实不易发生日烧或日灼现象;解决了设施内梢花芽分化不良的晚熟品种(果实成熟期在6月中旬以后)果实发育与更新修剪的矛盾,实现连年丰产。
2.5 采用采光效果良好的行向
行向以南北行向为宜,因为南北行向比东西行向受光较为均匀。东西行的北面全天一直受不到直射光照射,而南面则全天受到太阳直射光的照射,所以篱架南面果穗成熟早、品质好,而北面果穗成熟晚,品质差,甚至有叶片黄化的现象。
3 栽培措施
栽培措施是实现设施葡萄连年丰产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包括合理负载、恰当修剪和叶片保护等措施。
3.1 合理负载
果实负载量多少与翌年结果母枝的培育关系很大,在葡萄促早栽培中,果实负载量尤其对于成熟期晚于6月中下旬品种的结果母枝的培育影响很大。如果果实负载量过高,则新梢合成养分主要供应果实发育,芽体得不到充足的养分,花芽分化受阻,使翌年结果母枝质量差,严重影响翌年产量。因此,为保证培育翌年良好的结果母枝,必须在开花至幼果期进行疏花疏果,保持合理的负载量,在葡萄促早栽培中一般产量不宜超过2000kg/667m2。
3.2 恰当整形修剪
3.2.1 重短截更新
(1)对于果实收获期在6月初之前的葡萄品种如乍娜、夏黑无核等采取完全重短截与重回缩相结合的方法。于浆果采收后,根据不同树形要求将预留作更新梢的原结果梢或发育梢留1~3个饱满芽进行重短截,逼迫其基部冬芽萌发新梢,培养为翌年的结果母枝;其余新梢或结果母枝疏除。
(2)对于果实收获期在6月初之后的品种如红地球等采取选择性重短截的方法。在覆膜期间新梢管理时,首先根据不同树形和叶幕形的要求选留部分新梢留5~7片叶摘心,培养为更新预备梢。重短截更新时,只将更新预备梢留1~3个饱满芽进行重短截,逼迫冬芽萌发新梢,培养为翌年的结果母枝;其余新梢在浆果采收后对于过密者疏除,剩余新梢或原结果母枝落叶后再疏除或回缩。采用此法更新需配合相应叶幕形,以“V+1”形叶幕为宜,非更新梢倾斜绑缚,形成V形叶幕,更新梢直立绑缚,形成“1”形直立叶幕。如果采取其它叶幕形,更新修剪后所萌发更新梢处于劣势位置,生长细弱,不易成花。
重短截时间越早,短截部位越低,冬芽萌发形成的新梢生长越迅速,花芽分化越好,一般情况下重短截时间最晚不迟于6月初。重短截时间的确定原则是揭膜时重短截逼发冬芽副梢长度不能超过20cm并且保证冬芽副梢能够正常成熟。重短截更新修剪所形成新梢的结果能力与母枝粗度关系密切,一般重短截剪口直径在0.8~1.2cm之间的新梢冬芽所萌发的新梢结果能力强。
3.2.2 超长梢修剪,压蔓更新
揭除棚膜后,根据树形要求在预备培养为翌年结果母枝的发育梢或结果梢上选择1~2个健壮新梢(夏芽副梢或逼发的冬芽副梢)于露天条件下延长生长,将其培养为翌年的结果母枝,待露天延长梢(即所留新梢的露天延长生长部分)长至10片叶左右时留8~10片叶摘心,为防止某些生长势强旺品种的新梢徒长,可于新梢中下部进行环割或环剥处理抑制新梢旺长。晚秋落叶后,将培养好的结果母枝棚内生长的下半部分压倒盘蔓或压倒到对面行上串行绑缚,而对于其揭除棚膜后生长的上半部分根据品种特性采取中短梢或长梢修剪。待萌芽后,再选择结果母枝棚内生长的下半部分梢靠近主蔓处萌发的新梢培养为预备梢继续进行更新管理,管理方法同去年,待落叶冬剪时将培养的结果母枝前面的已经结过果的枝组部分进行回缩修剪,回缩至培养的结果母枝处,防止种植若干年后棚内布满枝蔓,影响正常的管理,以后每年重复上述管理进行更新管理。该更新修剪方法不受果实成熟期的限制,但管理较繁琐。
3.2.3 平茬更新
浆果采收后,保留老枝叶1周左右,使葡萄根系积累一定的营养,然后从距地面5~20cm处平茬,促使葡萄母蔓上的隐芽萌发,然后选留一健壮新梢培养为翌年的结果母枝。该更新方法适合高密度定植采取地面枝组形单蔓整枝的设施葡萄园,平茬更新时间最晚不晚于6月初,越早越好,过晚,更新枝生长时间短,不充实,花芽分化不良,花芽不饱满,严重影响翌年产量。因此,对于果实收获期过晚的葡萄品种不能采取该方法进行更新修剪。
3.3 高效肥水利用
设施葡萄从萌芽到成熟的整个生育期内,经历了开花、结果的过程,消耗了大量营养,树势较弱,而揭膜后正值结果母枝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必须及时施肥浇水,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以提高花芽分化的数量和质量。
对于采取平茬更新和完全重短截更新措施的树体,在平茬和重短截的同时需进行断根处理,然后增施有机肥和以氮肥为主的化肥如尿素和二铵等,以调节地上地下平衡,补充树体营养,防止冬芽萌发、新梢黄化和植株老化。待新梢长至20cm左右时开始叶面喷肥,一般每7~10d喷施1次氨基酸叶面微肥;待新梢长至80cm左右时施用1次以钾肥为主的复合肥并掺施适量硼砂,叶面肥改为氨基酸硼和氨基酸钾混合喷施,每10d左右喷施一次。
对于采取超长梢修剪、压蔓更新和选择性重短截更新的树体,一般于新梢长至20cm左右时开始强化叶面喷肥,配方以氨基酸、氨基酸硼、氨基酸钙和氨基酸钾为宜,待果实采收后及时施用一次牛羊粪等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作为基肥并混加葡萄专用肥和一定量的硼砂及过磷酸钙等,以促进更新梢的花芽分化和发育。
在设施栽培葡萄整个生长发育期内,水分管理除萌芽水、更新水(针对平茬更新和完全重短截更新)和封冻水浇透水外,其余时间浇水时均采取隔行交替灌溉的灌水方式进行,采用该方法可显著促进新梢冬芽的花芽分化,利于形成高质量的花芽培育良好的结果母枝。
3.4 叶片保护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好坏直接影响到翌年结果母枝的质量,因此叶片保护工作对于培育优良结果母枝而言至关重要,主要通过病虫害防治做好叶片保护,其次棚膜揭除的方法对于叶片保护而言同样非常重要。在棚膜揭除时一定要逐渐揭除,使叶片逐渐适应自然条件,减轻自然强光对叶片造成的光氧化(即自然强光对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减缓叶片衰老。而且副梢叶片的利用对于增强揭棚后树体的光合作用至关重要,因此设施栽培葡萄副梢管理不同于露地栽培,所有副梢应采取一叶非绝后摘心,揭棚后将衰老严重的老叶摘除,主要利用副梢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
4 栽培制度
在葡萄促早栽培中还可采取一年一栽制达到连年丰产的目的,该法缺点为苗木投资较大。此法在葡萄设施栽培的初始阶段应用较多,目前在黑龙江等寒地设施葡萄促早栽培中仍有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