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及黄土高原综合试验站
刘三军 贺亮亮 杨军成 李永州 宋银花 章鹏 彭帅帅
色泽是葡萄果实重要性状之一,特别对有色品种来说,着色好坏直接影响其品质和售价,受到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高度重视。决定葡萄色泽的主要物质为花色苷,花色素与糖以糖苷键结合形成花色苷,广泛存在葡萄果皮和果肉中,使其呈现不同颜色,因此葡萄着色好坏往往与糖分高低呈正向相关。影响花色苷形成的因素很多,不但受栽培品种影响,还受栽培环境、营养水平、调节剂等栽培技术措施的综合因素影响。生产上通过采取因地制宜引进优良品种、提高果实和树体营养积累、科学水肥管理、改善园内环境条件、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等优化配套技术,促进花色苷的形成与积累,从而生产出色泽鲜艳,均匀饱满的优质葡萄,增加产业效益,提升产业发展动力。
一、影响葡萄果实增糖着色的主导因素
1、品种与苗木因素
葡萄果实着色受品种特性影响,多数品种经合理栽培能较好着色,但也受外界环境影响。王凤寅等认为“影响葡萄上色不良的原因与品种退化、病毒感染有关”。因此,选择优良品种和健壮无病毒苗木适地、适栽,是确保果实正常着色的第一步。
2、环境条件因素
(1)园内光照条件
光是花色苷合成的诱导因子,果实接受自然光强70%以上时,着色良好。因此生产中利用优化的栽培技术,改善园内光照条件,提升光合效能,增加营养物质积累。
(2)园内温度条件
温度与葡萄花色苷形成密切相关,花色素形成需要一定低温,过高温度反而抑制花色素形成。白天光照充足,气温25℃~30℃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光合产物制造多。夜间温度较低15℃~20℃范围内,光合产物呼吸消耗少,积累多。实践表明,葡萄转色成熟期昼夜温差10℃以上,利于果实中糖分积累和花色苷形成。
3、果实及树体营养积累状况
糖是花色苷合成的原料,果实中花色苷的含量随着糖分的增加而增加。一是葡萄高产量、大果穗、大颗粒容易造成树体和果实养分积累不足,直接影响着色和成熟。二是长势中庸葡萄树,营养物质积累多,容易上色。过弱和过旺树,都不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影响上色。三是氮肥施用量大,磷钾肥过量施用或不足,中微量元素缺乏,导致树体和果实中营养物质积累不足,不利于上色。
4、土壤水分状况
水分影响花色苷的合成与分解。转色期,土壤含水量60%左右时,葡萄根系生长发育良好,利于花色素的合成和积累;土壤含水量低于35%时,葡萄根系很难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光合作用减弱,果实中糖分积累不足,影响着色;土壤含水量超过70%时,枝条生长偏旺,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果实吸收大量的水分,降低糖、酸和花色素的浓度,影响转色和成熟。土壤含水量达到80%以上时,还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吸收功能。因此,葡萄转色成熟期宜减少浇水量,采取隔行浇水或滴灌补水、及时排水等措施保持土壤有一定湿度,促进葡萄增糖转色。
5、生长调节剂
葡萄硬核期之后,随着果实内脱落酸的增加生长素的减少,刺激葡萄自身乙烯生成,调动更多营养物质向果实内转运,促进花色素的合成和积累。因而,此期适量补充乙烯利、脱落酸、茉莉酸丙酯等物质能够加速转色成熟的进程。脱落酸促进花色苷的形成,提早上色。乙烯利促进花色苷含量增多,加快上色,但浓度过高时,会出现叶片发黄、干枯,果粒变软、掉粒等现象。茉莉酸丙酯能促进花色素的生物合成,改善着色。
二、优化技术措施,促进葡萄着色增糖
1、选择优良品种及健壮无病苗木
根据当地的产业优势、区域环境和管理水平,选择技术成熟、管理简便,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易于着色或不需着色的优良品种及健壮、无病虫危害苗木适地、适栽,打好产业发展基础。
2、多措并举,增加养分积累
糖是合成花色苷的原料,各种栽培技术通过不同途径影响葡萄中糖分的积累和花色素的形成。生产中,根据葡萄物候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加树体及果实的养分积累,促进果实着色及成熟。
(1)控产减负,调整穗形
葡萄亩产量应控制在1500kg~2000kg。因此,各地葡萄种植户应结合品种特性、立地条件、管理水平、栽植面积等综合因素确定控产指标。通过目标产量,确定合理的冬季修剪留芽量、生长发育期抹芽量、留枝量、果穗留量、果穗粒数及粒重等。有计划地做好田间综合管理,确保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控制在3~4:1,实现壮枝结果,弱枝养树,促进果实正常着色成熟。同时修整果穗和疏果时,做到穗形紧凑美观,大小一致,不拥挤、果粒不变形,通透性好。
(2)适时适量,科学用肥
根据葡萄物候期、树龄、树势、产量等综合因素科学用肥。从萌芽至开花前主要需要氮肥、磷肥,合理补充钾肥、中微量元素肥和氨基酸类、腐殖酸、海藻酸类肥,促进新根发育、萌芽、枝叶生长、花芽分化、花序发育和开花座果;开花期前合理补充硼肥和锌肥,防止大小粒、僵果,提高座果率和促进幼果发育;从幼果生长发育至转色前需要充足的磷肥、钾肥,适量的氮肥、中微量元素肥和氨基酸、腐殖酸、海藻酸类肥,促进幼果膨大,枝叶生长和根系发育;从果实转色到采收前则主要需钾肥,合理补充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肥,严格控制氮肥,谨慎使用腐殖酸、海藻酸、氨基酸类肥,禁用硝酸钾、氯化钾,防止钾肥过量使用,促进果实膨大、转色、增糖和芳香物质的形成,提高果实品质。果实采收后重施优质腐熟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合理补充氮磷钾复合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树体营养积累、促进花芽分化,为来年丰产打好基础。
(3)依树而行,主干环剥
对主干或主蔓适时环剥,促进果实中糖分积累,利于花色苷的合成。环剥对象为生长健壮树、旺树,弱树不环剥;环剥时间为果实硬核期结束,进入膨大转色前,过早影响果实的膨大及树体发育,过晚效果不理想;环剥口宽度根据主干、主蔓粗度而定,一般为0.3cm~0.5cm之间,过窄伤口愈合快,效果不好,过宽伤口愈合差,削弱树势;环剥方式方法做到环剥时刀口要垂直立茬,深达木质部但又不伤木质部,清除韧皮部,露出木质部。环剥后涂抹杀菌剂,用塑料薄膜包扎好。
(4)加强管理,合理控梢
控梢对提高葡萄的坐果率、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一是人工控梢。采取花前结果枝顶端摘心,促进花序伸长,花芽分化和提高座果率;花后及时抹除多余副梢、选留的副梢留足所需叶片摘心,最顶端的叶片应大于正常叶片的1/3,促进幼果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转色期及时抹除顶端和果穗附近多余副梢,选留的副梢留足叶片在成龄叶处摘心,促进果实增糖、转色成熟。
二是药剂控梢。葡萄硬核期间,使用生长延缓抑剂500mg/L缩节胺或多效唑或矮壮素进行控梢,重点喷树冠上部20-30cm范围新梢,喷头朝上,平推快走,千万不可对体体上下通喷,易推迟膨大转色期和成熟期。
3、掌握技巧,科学浇水
科学浇水是种好葡萄的前提。萌芽、新梢生长、花序分化、幼果发育需水量较多,开花期、硬核期、膨大转色期、采收期需水量较少。葡萄进入转色期,要注意控水和排水。葡萄膨大至转色期,应小水勤浇,土壤含水量60%左右为宜,土壤水分适当偏小,有利于葡萄转色成熟。生产中不是太旱不要浇水,过分干旱应适量灌水,可采取隔行浇水或滴灌补水。避免大水漫灌,水分过多,造成枝条旺长,影响糖分积累,造成着色缓慢,降低品质和风味。若遇大雨要及时排水。浇水后或雨后,做好时松土,保墒、防涝工作,促进浆果转色成熟。
4、配套技术,改善光照
生产中应采取科学合理措施改善光照条件,促进葡萄着色,上糖、成熟。采用适合的架式及密度,脱果袋,铺反光膜,剪梢,疏除基部老叶等措施,可有效增加园内光照,改善通风条件,减轻病虫危害,促进果实增糖着色。
(1)选择适宜的架式及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架式“V”型架、“Y”型架、“十字飞鸟”架等,适度提高架面高度,增加园内通风、透光性,平衡树势,促进果实增糖着色,减轻病虫害,减少生产用工,提升劳动效率。根据葡萄品种特性和不同架式确定最佳株行距。如双十字“V”形架,行距2.8~3.0米,株距1.0~1.2米,亩栽185~260株。“十字飞鸟”架,行距2.8~3.0米,株距1.5米,亩栽148~158株。
(2)适时脱袋
套袋的葡萄果面光洁,颜色艳丽。绿色葡萄不解袋,红色、黑色、紫黑色葡萄,在果实采收前10~15d,根据天气情况和袋内葡萄着色情况择机去除果袋,增加光照,促进着色,提高果实品质。去袋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先将果袋底部打开撑起,呈伞状,1~2d后再彻底去除果袋。
(3)行间铺设反光膜
葡萄园铺反膜能显著提高葡萄着色度,鲜艳度,提高含糖量,减少病虫害。生产中,不套袋葡萄园铺反光膜应在采收前30~40d,套袋葡萄园铺反光膜应在脱袋后3~5d。选择80~100cm宽的反光膜,沿行向在树体两侧平整铺设,增加葡萄叶片和果实的受光面积,提高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着色度。
(4)及时剪梢
葡萄开始转色后,在保证足够叶面积的前提下及时剪除果穗上部多余副梢,保留的副梢在成龄叶处留3-4片叶摘心,增加光照和通风,防止架面郁闭及病虫害滋生,促进葡萄增糖、转色成熟。
(5)合理摘除基部老叶
葡萄进入转色期后,应及时摘除果穗附近遮挡光照的老叶、病叶3~5片,摘除叶片,保留叶柄。移开遮光的健壮叶片,使果穗周边通风透光,加速转色增糖。注意不要过多摘除叶片,摘叶过多反而影响果实增糖上色,花芽分化和树体养分积累。
5、改善环境,调控温度
葡萄幼果发育期及转色期白天28~32℃,晚上10~20℃,幼果发育好,膨大转色快,成熟早,风味浓,品质优。生产中应根据天气变化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改善葡萄园生态环境,促进葡萄幼果发育和膨大转色。幼果发育期,葡萄最怕高温、日灼和气灼,此期间采取适时浇水,覆盖遮阳网、喷灌降温(田间试验表明:高温30℃以上喷灌30分钟可降低田间气温5℃)科学修剪合理留置叶幕、行间生草,树盘覆草等措施改变园内环境条件,减少高温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膨大转色期,科学控梢,合理留置功能叶,摘除老叶、病叶,提升园内通风和透光性。树行铺设反光膜改变园内光照和温度,促进葡萄着色和品质提升。
6、合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葡萄转色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葡萄转色,一要看产品,选择有批号的正规产家生产的产品,不要选择三无产品。二要看树势,旺树喷,弱树不宜喷。三要看天,看温湿度,高温干旱天气,早晨或中午不宜喷施生长调节剂,极易出现叶片发黄、干枯,果实萎缩、掉粒,甚至毁园现象,此期应在傍晚、减量使用。四要规范使用剂量,按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不要随意加大使用量,容易出现果实品质差,落粒严重、色泽发暗无光泽现象。五要注意安全间隔期,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间隔期7~10天。六要配合施肥浇水一起使用。
生产中常用的促进上色植物生长调节剂成分主要是乙烯利、芸苔素、脱落酸等。一般在着色初期上色10%-20%时,按照“保护剂+调节剂”的组合,掌握合适的浓度,果面喷施或叶面喷施。选择使用200~400mg/L乙烯利+10mg/L萘乙酸;200~400mg/L乙烯利+8~10PPM胺鲜酯,叶片或果面喷施;200~300mg/L 脱落酸+0.1%芸苔素内脂0.5mg/L;200~300mg/L 脱落酸+碧护8000倍,果面喷施。5%茉莉酸丙酯50~100mg/L+高钾氨基酸类叶面肥喷施或浸蘸果穗;2%三十烷醇0.15mg/L+高钾氨基酸叶面肥喷施叶面生长调节剂虽然可以促进葡萄上色,但着色、增糖过程不同步,且果实硬度下降,耐贮性降低,生产上应根据天气、肥水、树势等综合因互慎重使用生长调节剂催红。
综上所述,影响葡萄着色的因素很多,除受品种本身特性影响外,还和栽培管理技术也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优化配套技术调控,促使树体健壮生长,促进养分积累和花色苷的形成,促进果实增糖着色和品质提升,增加产业效益,提升产业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