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4344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果实香气物质的影响 [2023/10/29 18:39:16] 来源: 作者:Admin

济南综合试验站

吴玉森 陈迎春 李勃

 

  香味是衡量葡萄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果实品质还受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调控。其中,赤霉素(Gibberellins, GA3)和氯吡脲(CPPU, [forchlorfenuron, N-(2-Chloro-4pyridinyl-N-phenylurea])应用最为广泛。GA3具有诱导无核、保花保果和促进膨大等作用。CPPU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低浓度CPPU具有保花保果和促进果实发育作用。除单独外施外,CPPU还可与GA3等生长调节剂共施提高果实品质。鲜食葡萄外施GA3CPPU的最初目的是诱导无核和促进膨大,影响香气物质。然而,两者对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调控还不清楚。为此,本研究系统探讨了两者对香味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以阳光玫瑰果实为试材。共设8个样本组(7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开花前果穗整形。为诱导无核,盛花期4个样本组分别用25 ppm GA3蘸果穗处理;另外4个样本组用纯水处理做对照。花后12天,有核组和无核组的4个样本组分别用纯水、5 ppm CPPU25 ppm GA35 ppm CPPU+25 ppm GA3蘸果穗处理。其中,有核组4个处理依次用N-NN-CN-GN-G+C表示,而无核组4个处理依次用G-NG-CG-GG-G+C表示;具体处理见图1

 


  1.3 基本指标的测定


  每个品种从4穗果穗上、中、下部位各选取3粒,共36粒,用游标卡尺测定果实径、横径。


  1.4 香气物质的测定


  参照课题组建立固相微萃取技术并结合气质联用仪完成。


  1.5 统计分析


  分别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差异显著性。其他分析用R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基本指标与TSS成熟期


  盛花期外施GA3能显著改变果型指数(图2a, c),其中,各时期无核组果型指数及纵径均显著大于对应有核组。例如:相比有核组,4个无核处理组15.4wpf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分别平均提高了2.60 mm0.15。无核和有核组中,花后应用调节剂分别通过提高果实横、纵径来影响果型指数,如相比对照(G-N),无核组G-GG-CG-G+C横径均显著提高。大多数时期内,生长调节剂能降低果实TA,提高TSS、糖酸比和pH。其中,成熟期N-NG-GG-G+CTSS分别为19.419.619.31 °Brix,显著大于其他组;而成熟期N-CN-G+CG-G+C组单果重分别为12.9813.1313.14 g,显著高于其他5种处理(图2b)。

 

 

  对比发现,N-CN-GN-G+CG-C处理的15.414wpf之间的4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小,均小于10 %,显著小于N-N的变化(其糖、酸及其比值变化幅度分别为11.5220.8340.57%)。因此,上述4种处理促进果实早熟。相比15.4wpf,除N-G+C外,尽管其他7个处理的后熟果实(16.9wpfTSS和糖酸比均显著提高(幅度大于10%),但TSS均高于20 oBrix,如G-GTSS和糖酸比均提高了22.75%;而其TSS高达24.1 °Brix。阳光玫瑰果实最佳TSS15-20 °Brix之间。因此,虽然这7个处理组TSS进一步提高,但不建议延后采摘。N-G+CTSS尽管未超过20 oBrix,但其增幅小于10%。因此,N-CN-GN-G+CG-C组促进果实早熟;其他处理组成熟期与N-N一致。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香气物质的影响


  8种样本游离态化合物均含有7类物质,而结合态缺少C13组分。比较发现,各处理间组分种类差异很小,尽管组分种类在某些处理间存在一些差异,但差异仅存在个别时期的个别样本。上述结果表明,果实香气物质种类主要受时期调控,受GA3CPPU影响很小。


  2.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果实香气物质以C6、酯和萜类为主。对4对样本(N+N/G+NN+G/G+GN+C/G+CN+GC/G+GC)果实化合物含量进行T检验,各时期4对样本分别有3-39种差异物,其中,萜类为主要组分。盛花期GA3产生的差异物较少,4对处理组分别仅有3206种上调组分;7181种下调组分,除6-甲基-5-庚稀-2-醇(Sulcatol)外,其他下调组分均为萜类。


  对无核和有核组化合物进行方差分析,各处理组间分别有53-65种组分被调控,其中,28%-54%15-33种)组分被持续调控,主要为萜和C6类组分(表1)。无核组中,相比对照组(G-N),G-GG-CG-G+C处理分别有181823种上调物,其中,萜类分别占66.757.948%;而仅有1种下调物(G-G+C)。同样,有核组中,相比N-NN-GN-CN-G+C处理分别含有122519种上调物,其中,萜类分别占505236.8%;而没有下调物。上述结果表明,花后外施生长调节剂能显著提高香气组分含量。进一步分析(图3)发现,无核组中,大部分上调物(14种,52%)同时被3种处理调控,包括2C61种醛、10种萜和β-大马士酮;而125种化合物分别仅受GA3CPPUGA3+CPPU调控。有核组中,仅有11种(37%)组分同时被3种处理调控,包括2C61种酯和醛,5种萜和2C13,除了水杨酸甲酯和紫罗兰酮外,其他9种组分同时存在于无核组共同调控组分中;而01033%)(6种萜)和5种组分分别仅受GA3CPPUGA3+CPPU调控。


  无核组中,3种处理间共形成20种差异物(表1)。G-G/G-CG-G/G-G+CG-C/G-G+C之间分别有91510种差异组分,其中,在G-G/G-C中,前者 5种差异物含量高于后者,其他4种组分则相反;118种差异物在G-G+C中含量更高,分别显著高于G-GG-C,其中7种组分为共同差异物,包括1种醇、酯、C132种萜和醛。而在剩余13种组分中,2种物质却没有表现出这种效果,如尽管G-G+C()-2-己烯醛含量显著高于G-C,但却和G-G处理没有差异。有核组中,3种处理间共形成25种差异物,G-G/G-CG-G/G-G+CG-C/G-G+C之间分别有19913种差异物(表1),大部分组分分别在G-C18)、G-G+C9)和G-C11)中含量更高,因此,大部分差异物在G-C中最高,其次为G-G+C,而最小者为G-GG-C处理的2C6组分、1种醇和7种萜类含量同时显著高于G-GG-G+C;而仅3种组分含量显著低于GG+C。此外,G-G+C处理的4种萜等9种组分含量显著高于G-GG-G+C


  上述结果表明,GA3CPPU主要通过调控萜类和C6组分的合成来改变香气含量,其中,盛花期GA3影响较小,花后处理影响较大。相比对照,花后6种处理均显著上调大部分差异物,其中,无核组中,G-G+C处理含量最高;而有核组中G-C处理最高,其次为G-G+C,而最小者为G-G


  2.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气化合物转化的影响


  为了观测GA3CPPU对游离态和结合态组分间转化的影响,我们分析了各类游离态组分含量所占总量比例。比对发现,各处理组各大类游离态组分所占比例与N-N差异较小,且差异仅发生在个别时期。为了观测具体组分的转化情况,对各组分游离态比例T检验和方差分析。T检验表明,尽管4种盛花期GA3处理产生18-29种差异物,但只有香叶醇被持续调控。同样,方差分析表明,花后GA3CPPU处理共产生16-26种差异物,仅有()-氧化玫瑰和己醇被持续调控。上述结果表明,GA3CPPU处理对果实化合物转化影响较小。


 

 

 

 

  2.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游离态和结合态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GA3CPPU对果实游离态和结合态组分含量的调控与总量相似,盛花期GA3处理影响较小,花后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差异物主要以上调为主,无核和有核组中分别以G-G+CG-C处理组分含量最高。其中,无核组中,相比对照(G-N),G-GG-CG-G+C处理游离态组分分别具有121718种上调物,其中,萜类分别占5035.344.4%;而仅有()-3-己烯醇1种上调物(表6-1)。大部分上调物(11种,52%)同时被3种处理上调(图3),包括2C6()-2-己烯醛和()-2-己烯醛)、1种醇和醛、6种萜和β-大马士酮。对3种处理比较,G/CG/G+CC/G+C间分别有9165种差异物,而大部分组分分别在C8)、G+C13)和G+C4)中含量更高。有核组中,3种处理各产生61617种上调物,萜类分别占33.343.341.2%;只有一种下调物(()-2-己烯醇)(N-G)。上调物中,6种组分被同时调控(图3),包括C6()-2-己烯醛和()-2-己烯醛)、萜和C13-降异戊二烯类各2种。除了β-紫罗兰酮外,其他组分均为无核组共同调控组分。3种处理间形成14种调控物,其中,G/CG/G+CC/G+C之间分别有1178种差异物,而大部分组分分别在C10)、G+C7)和C6)中含量更高。


  对于结合态组分(表1),无核组中,相比对照组,3种处理分别具有141213种上调物,其中,萜类分别占64.37561.5%。其中,8种组分(()-2-己烯醛和7种萜)为三者共同调控物(图3);而没有下调物。 此外,212种组分分别仅受3种处理单独上调。有核组中,3种处理分别有8197种上调组分,其中,萜类分别占87.563.271.4%。无核组中,3种处理间结合态组分含量差异不大,两两之间仅产生4种差异物。然而,有核组中,N+C处理有1310种组分含量分别显著高于N-GN-G+C,主要为萜类,其中,有8种共同组分(图3);而N+GN+GC间仅具有3种差异物。


  2.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香气化合物浓度的影响


  盛花期GA3处理对组分浓度的影响较小。4种处理组分别仅有403种上调组分;6085种下调组分。方差分析表明,果实发育时期内,有47-58种组分被调控,其中,23%-39%的组分被持续调控,主要为萜和C6组分。相比对照(G-N),无核组中3种处理分别有111014种上调物,萜类分别占81.89057.1%,有6种共同调控物(图3);仅有022种下调物。有核组中,3种处理则分别产生41411种上调物,萜类分别占10071.463.6%;仅有200种下调物。无核组中,3种处理间共形成13种差异物,其中,G-G/G-CG-G/G-G+CG-C/G-G+C间分别有886种差异物,但3种处理之间差距较小,如G-G/G-C相比,前者 4种差异物浓度高于后者,而其他4种组分表现相反。有核组中,N-G/N-CN-G/N-G+CN-C/N-G+C间分别有947种差异物,在N-C/N-G+C中,前者4种萜类组分浓度高于后者,其他3种组分则相反;在其他2对比较中,N-C8种(()-2-己烯醛和7种萜)和N-G+C4种差异物浓度分别显著高于N-G。上述结果表明,GA3CPPU调控香气物质浓度趋势与调控含量结果相似,但各处理间差异组分数量减少。


  对游离态组分分析发现,相比对照组,无核组的3种处理分别具有347种组分被上调,而仅有011种组分下调。有核组中,3种处理各产生167种上调和200种下调物,因此,花后单独GA3处理影响很小,而G-G+C处理显著上调,影响最大。无核组中,3种处理之间共形成11种持续调控物,其中,G-G/G-CG-G/G-G+CG-C/G-G+C之间分别有795种持续差异物,而部分组分分别在G-G3)、G-G5)和G-C1)中浓度更高。有核组中,3种处理之间共形成5种持续调控物,其中,G/CG/G+CC/G+C之间仅具有3种持续差异物。


  对结合态组分分析发现,无核组中,相比对照组,3种处理分别具有989种上调物,其中,6种萜类组分为三者共同调控物(图3);而仅脱氢芳樟醇(G-G+C)为下调物。 此外,2种组分分别仅受G-G+C单独上调(附表6-12)。有核组中,3种处理也仅产生495种持续上调物,仅香叶酸(N-G)下调。在无核组中,3种处理之间仅水杨酸甲酯和香叶酸2种组分,差异很小。然而,有核组中,N-C处理有54种组分分别显著持续高于N-GN-G+C;此外,N-G+C还有2种组分显著高于N-C。而N-GN-G+C间仅具有1种差异组分。


  2.2.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成熟期游离态组分浓度的影响


  对各处理最后3个时期的游离态总浓度分别比较(图4),结果表明G-NN-G组的16.9wpf组分浓度分别显著大于各自其他时期;G-G+CN-C处理则在14wpf化合物浓度最高;而其他处理均在15.4wpf浓度最高。对各处理的最高浓度比较,发现G-NN-G+C处理的最高浓度分别为4844.34315.2 μg/kg,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组。

 


  2.3 果实香气化合物间及与基本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2.3.1 果实香气化合物间的相关分析


  以8个时期果实化合物总含量为数据,进行化合物间的相关分析,8种处理分别形成2701-3081对相关对数。生长调节剂对组分间显著相关对数影响较小。其中,4种盛花期GA3处理与各自对照间分别有596-683对共同相关对数,占57.6-78.2%。无核组中,4种样本共有448对相同相关对数,而3种处理与对照间分别有612632618对共同对数,占各自相关对数的64.2-72%;无核组中,4种样本共有417对相同相关对数,而3种处理与对照间分别有660621571对共同对数,占各自相关对数的60.2-60.5%

 

 


  2.3.2 基本指标与香气组分的相互关系


  为了弄清果实发育中香气物质与基本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8种指标中,香气物质与果形指数大都不相关,但与其他7种指标显著相关。对与这7种指标显著相关的香气组分分为2类:(1)和TA显著负相关,且和其他6种指标正相关;(2)仅和其他6种指标正相关(图5)。结果发现,GA3CPPU处理对第二类组分影响较大。其中,8种处理分别含有30-40种第一类组分,无核和有核组的4组处理分别有2420种共同组分,占总双向指标组分50-80%。相比对照,4GA3处理组分别有23-31种共同组分,占62.5-83.4%。进一步比较发现,17种组分为8种处理共有(图5)。各处理分别含有6-15种第二类组分,但无核和有核4组处理分别仅有1种共同组分;而4种盛花期处理组分别有1-6种共同组分,但仅占该类组分的7.7-50%


  3 讨论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香气化合物的调控


  3.1.1 GA3CPPU均促进链状单萜和()-2-己烯醛的积累,两者具有协同效果。


  本研究通过盛花期外施GA3来诱导无核,花后12天外施GA3CPPU促进果实膨大。无核组中,相比缺少GA3的无核果实(G-N),G-GG-C处理分别有1819种上调物,但两者差异较小,15种物质为共同组分,包括10种萜类;而没有下调物(表1,图3)。这说明GA3CPPU效果相似,均显著提高果实萜类含量。然而,G-G+C组产生更多的上调物(23种),除了18种存在于G-GG-C处理的上调物外,还产生5种新差异物。此外,G-G+C118种组分含量分别显著高于G-GG-C,而仅有42种组分分别低于两者,这说明GA3CPPU具有协同效应,两者共施可进一步提高香气物质含量。


  与对照G-N相比,G-GG-CG-G+C具有14种共同上调物,包括()-2-己烯醛、()-2-己烯醛、苯甲醛、β-大马士酮和10种萜(图3),其中,()-2-己烯醛是鲜食葡萄主要C6化合物之一,其含量显著高于()-2-己烯醛,如各处理成熟期的前者含量是后者的13-48倍。()-2-己烯醛来源于LOX途径,由亚油酸分解后经顺-3-己烯醛异构化而来,而其他途径的己醛、己醇和()-3-己烯醛和()-3-己烯醇等产物和()-2-己烯醛下游产物()-2-己烯醇含量并无差异,因此,GA3CPPU主要通过上调异构酶活性来提高其含量。根据结构,单萜分为链状和环状单萜,前者由香叶基阳离子或里那基阳离子催化合成;而后者由α-萜品基阳离子催化产生。在上调的10种萜类中,除萜品油烯和α-萜品醇外,其他萜类均为链状单萜,这说明GA3CPPU主要促进了链状单萜的积累。


  同样,有核组中,由于N-N果实内源GA3的原因,花后外施25 ppm GA3N-G)仅含有12种上调物,数量小于25 ppm GA3产生的18种。而N-C(内源GA3+CPPU)和N-GC(外源25 ppm+内源GA3+CPPU)则分别因CPPU结合GA3进一步促进香气物质积累而产生更多的上调组分(25种和19种),除芳樟醇外,两者包括N-G处理产生的所有差异组分。N-CN-GC分别有189种组分含量显著高于N-G,而仅脱氢芳樟醇在N-G中更高的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GA3CPPU具有协同效应。进一步比较发现,N-C组分含量高于N-GC,其中前者11种组分含量显著后者,而仅有2种组分呈相反趋势,这表明在与CPPU搭配下,内源和外施的GA3浓度已因浓度过高对香气物质的积累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毕竟,浓度过高的外源激素会产生副作用,如花后过高的GA3会导致Cros colman葡萄糖组分含量下降。

 


  3.1.2 膨大稀释大幅度降低果实香气化合物的含量差异


  膨大作用调控对花后生长调节剂处理效果影响很大,相比含量差异物,浓度差异物种类和差异幅度均大幅下降(图6b)。其中,无核组3种处理分别有111014种浓度差异组分高于对照(G-N),种类分别仅占含量差异物数量的52.6-61.1%;而有核组3种处理则有41411种差异物,仅占33.3-57.9%。进一步分析发现,浓度差异物均包括在含量差异物中,而缺失的化合物主要是非萜类组分,这导致6种处理中萜类差异物比例提高到57.1-100% 之间,而原始含量的萜类差异物比例仅为36.8%-66.7%。这说明处理组的非萜类含量差异物与对照间含量差异较小,经膨大稀释后浓度缩小到不显著范围。尽管调节剂对组分转化影响很小,但由于游离态和结合态主要以C6和萜类为主,导致两者萜类含量差异物比例分别下降(33.3-50%)和上升(61.5-87.5%)。游离态差异物中萜类比例小于结合态,导致游离态经稀释后的浓度差异物(非萜类)数量下降更多,如结合态花后6种处理的浓度差异物占含量差异物种类的47.4-71.4%;而游离态则仅占16.7-41.7%。其中,相比各自对照,G-GN-G处理游离态组分分别仅有31种浓度差异物;而差异最大者,相比各自对照,G-GCN-GC分别仅有7种差异组分,这表明经膨大稀释后GA3CPPU处理对游离态组分浓度的影响变得很小。


  3.2 果实增产和成熟期的筛选


  GA3CPPU对葡萄果实大小、糖酸等品质产生显著影响,但具体效果具有品种特异性。本研究发现,N-CN-G+CG-G+C处理的成熟期单果重显著高于其他5种处理。无核化一直是鲜食葡萄的目标,因此,从增产角度来讲,G-G+C处理为阳光玫瑰的最佳选择。此外,成熟期N-NG-GG-G+C处理的TSS数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因此,G-G+C处理是增产和提高果实TSS品质的最佳选择。尽管G-G+C处理是增产和提高TSS的最佳选择,但G-NN-G+C处理却为香气浓度最高处理组。对于G-G+C处理,尽管其香气在14wpf成熟,但香气物质浓度在成熟期并没有下降(图4),因此,建议该处理在15.4wpf采摘。


  3.3 果实成熟的香气指标


  果实成熟是TSSTA、糖酸比和果实大小等基本指标的综合表现。确定适宜采收期是提高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尽管葡萄果实品质由糖、酸和香味共同决定,但相比香味,糖酸品质为衡量鲜食葡萄成熟的首要指标。香气物质与TSS等基本指标的积累不能兼顾(图4),并不是所有香气组分与糖酸指标共同变化,因此,弄清果实成熟的标志香气物质对于确定采收期具有重要意义。少数研究报道了单一样本(处理)香气组分与TSS的关系,但结果缺少环境因素对香气物质与基本指标间关系的考验。由于GA3CPPU可以显著改变果实大小、TSSTA等指标,因此,本文系统分析了8种样本间整个发育期内基本指标和香气组分的关系。随着果实成熟,TSSPH、糖酸比、单果重、纵经、横经指标逐渐增加,而TA逐渐下降,即TSS6种指标数值越大,TA数值越小,果实成熟度越好。为了更全面、准确的与果实成熟相关连,本研究把香气组分与更多的指标关联,并分为单向成熟和双向成熟组分。但双向成熟组分则受激素影响较小,更保守,其中,17种组分是8种处理的共同双向成熟组分,包括2C64种醇和10种萜(图5)。其中,在各处理中,这些组分大都同时与TSSpH、糖酸比、单果重、纵经和横径正相关,且与TA负相关,如在G-N处理中,15种组分均满足上述要求。因此,这17种物质含量可作为阳光玫瑰果实成熟的判断标志。


  4 结论


  GA3CPPU显著调控果实大小、糖酸和香气品质。G-G+C处理是膨大增产和提高糖度的最优选择,但糖酸和香气品质并不能兼顾,17种香气物质可作为判断果实成熟的标志组分。GA3CPPU 表现相似,均促进链状单萜和()-2-己烯醛的积累,两者具有协同效应,共施可进一步提高化合物含量,但GA3浓度过高会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