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06689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石河子葡萄主要病虫害及伤害的发生与防控 [2023/7/22 17:15:37] 来源: 作者:Admin

北疆综合试验站

边凤霞 容新民

 

  摘要:近年来石河子葡萄发展速度快、规模化种植、集中连片为葡萄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旧的病虫害频繁发生,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对葡萄品质、产量和效益造成了一定影响。葡萄病虫害问题已成为制约本区域葡萄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笔者对该区域葡萄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规律进行了调查与探讨,总结了本区域葡萄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供本区域广大葡萄种植户参考与应用。

 

  关键词:葡萄;病虫害;伤害;发生与防控

 

  1 本区域地理气候特点

 

  石河子垦区地处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气温6℃,极端气温 -43℃—43℃,无霜期160—170d,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750—2480h。受地形条件影响,降水量地域上差异明显,年降雨量100—200mm,年蒸发量2000—2400mm,降雨量少,葡萄病害发生相对较少。同时这里土地平坦集中,土层深厚,土壤熟化程度好,有机质含量高,是葡萄生产的最佳生态区域之一。

 

  2 本区域葡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石河子葡萄主要病虫害及伤害包括:真菌性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等;细菌性病害有根癌病;生理性病害有日灼病和缺素症等;综合性病害有酸腐病;虫害有叶蝉、瘿螨、蓟马和白星花金龟等;伤害有冻害、鸟害和鼠害;其中以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缺素症、冻害和鸟害等为重,是必须防控的对象。穗轴褐枯病、根癌病、日灼病、酸腐病、白星花金龟、瘿螨、叶蝉、蓟马等只在个别年份、个别品种上发生严重。现将本区域葡萄主要病虫害及伤害的发生特点做一介绍。

 

  2.1 葡萄霜霉病

 

  其主要危害葡萄地上部分的幼嫩组织,是本区域重点防控的对象。危害叶片,初期出现淡黄色,水浸状样的斑块,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一片,造成叶片焦枯脱落;危害果梗、花梗,起先形成浅颜色水浸状的斑点,最终病部干缩、枯死;危害花序,可引起落花落果;危害幼果,在果面出现凹陷病斑,果色变为黑灰色,表面满布白色霜霉。该病在本区域一般年份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9月发生最为严重。近年来霜霉病侵染葡萄果实的现象不断出现,霜霉病侵染果实初期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容易直接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要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

 

  2.2 葡萄白粉病

 

  在新疆所有葡萄种植产区都有发生。高温干热的天气状况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气温在29—35℃时发生发展的速度快。叶片受害,叶面布满灰色粉尘;枝条受害,首先呈现褐色水浸状斑块,之后出现灰色粉尘,造成枝条不能成熟;穗轴、果梗受害,可引起枝条变脆断裂;果实受害,果面前期有白霜,之后颜色渐渐加深,变成灰色,受害病果易开裂,易引起二次病害的大发生。在本区域葡萄白粉病主要在6—9月发生,7—8月大面积发生,白粉病一旦发病较难控制,并且持续时间长,是本区域防控最困难的病害,因此必须狠抓前期的预防工作。尤其要紧抓开花前的预防工作。

 

  2.3 葡萄灰霉病

 

  该病发生需要多雨潮湿和冷凉的气候条件,其主要危害期是花前花后和果实成熟采收期。花序受害后先出现热水烫过的水浸状,空气潮湿时,受害花序和幼果长出灰色霉层,整个果穗腐烂;空气干燥时受害花序枯萎干缩;在果实成熟期,葡萄灰霉病侵染果实,相邻果粒相互传染,整个果穗上布满灰色霉层。其在葡萄设施栽培和贮藏保鲜中发生更为严重。由于本区域葡萄大部分都需要冷藏远距离运输,因此在葡萄采收入库前必须做好葡萄灰霉病的预防工作。在葡萄成熟期即使没有葡萄灰霉病的症状,也要进行防控,以减少灰霉菌入库的病原基数。

 

  2.4 葡萄穗轴褐枯病

 

  春季开花前后冷凉多雨潮湿的天气容易发生,在本区域一般年份不发生。其主要为害葡萄幼嫩的穗轴、花序梗和幼果。幼果染病,病斑仅仅存在于果实的表皮,不会侵入到果肉内部。随着果粒的逐步长大,病斑扩展后表面结痂后脱落,对后期生长不会有影响。

 

  2.5 葡萄根癌病

 

  主要为害葡萄根茎部和靠近地面的老蔓。受害植株发芽迟缓,整个树体呈缺水、缺肥状,上部枝蔓有时也会产生气生根;果穗小且成熟不一致。发生严重的果园,病株干枯,甚至造成毁园,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伤口是该细菌入侵葡萄树体的主要途径。该病在本区域只在个别果园发生较重。

 

  2.6 葡萄日灼病

 

  主要表现在果实上,由强烈的阳光直射和干热造成。当葡萄果实温度达35℃3.5h38—39℃1.5h就会发生日灼,果实膨大至硬核期较易发生日灼。本区域露地栽培一般在6月上中旬左右发生,着色以后基本不发生,不同葡萄品种之间发生日灼的情况差异明显。在常见的栽培品种中,果皮较薄、果肉较脆的最易发生日灼,譬如本区域常见栽培品种新郁、红地球、里扎马特、无核白鸡心等;而有的品种其耐热性较强,其日灼发生情况就会较轻。

 

  2.7 葡萄缺素症

 

  在本区域葡萄主要的缺素包括缺氮、缺磷、缺钾、缺铁、缺锌、缺硼症等。由于本区域盐碱地多且盐碱重,因此在葡萄花后会因盐碱出现大面积的缺铁黄化现象。

 

  2.8 葡萄酸腐病

 

  主要为害成熟期的葡萄果实。首先果实出现由各种因素造成的伤口,比如由风、蜂、鸟等造成的伤口,或由各种病害造成的裂果,进而引来病菌和醋蝇,引起果实腐烂发病,在果实内可看到白色小蛆,周边引来大量的醋蝇,果园周边可闻到浓浓的醋酸味,后期果粒干枯,只剩下果皮和种子。该病在多个不同成熟期混种的品种区试园更易发生。一旦发病很难控制,并且传播速度快,所以出现病果必须即刻剪除销毁。

 

  2.9 葡萄叶蝉

 

  葡萄斑叶蝉危害在新疆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绿长途叶蝉主要发生于新疆石河子一带,主要危害酿酒葡萄,尤其在管理粗放、郁闭不通风的葡萄园内发生严重。

 

  2.10 葡萄白星花金龟

 

  通常以成虫取食葡萄成熟期的果实,具有群聚危害的特点。多头成虫聚集在一起将果实啃食成空洞,进而引起多种病虫害的发生造成果实腐烂。本区域只在部分果园内发生较重,一般多采用物理防控措施进行防控。

 

  2.11 葡萄瘿螨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受害后,产生圆形凸起,呈鼓泡状,叶片受害部位密生一层厚厚的毛毡状白色绒毛,后期变为红褐色或暗褐色,使叶片皱缩、畸形。严重时,许多斑块连成片,甚至出现茸毛,造成叶片干枯脱落。本区域只在高温干旱年份发生重,一般只是点片发生,只需在田间劳作期间顺带摘除,不需要专门的药剂防控。

 

  2.12 葡萄蓟马

 

  主要吸食葡萄幼嫩部位的汁液。在本区域一般情况下不需要防控。叶片受害后,先出现褪绿黄斑,发生卷曲最后干枯。幼果受害后果粒出现小黑点或黑色斑块,严重时造成裂果。该虫对黄色有趋性,常常采用悬挂黄板来诱杀。

 

  2.13 冻害

 

  本区域冬季寒冷,防控不到位极易造成葡萄根部冻害。冻害会引起树体整体抗逆性的减弱,加重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必须做好葡萄越冬防寒工作。

 

  2.14 鸟害

 

  果实上色到成熟期是葡萄发生鸟害的两个重要时期。鸟将成熟果实啄破或将成熟果实叼走,不仅对葡萄果穗造成直接危害,而且会间接引起并诱发蜂、果蝇、酸腐病及杂菌等次生病虫害的发生,由鸟害引起的次生危害比鸟类直接取食危害更加严重。大粒、高糖、颜色鲜艳、果皮薄的葡萄品种,更易遭到鸟类的侵袭破坏,有效预防鸟害是葡萄生产管理中十分关键的工作。

 

  2.15 鼠害

 

  在葡萄埋土后,葡萄园内往往会出现鼠害,老鼠会咬断葡萄的枝蔓或咬破葡萄防寒材料,给葡萄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防鼠害是葡萄种植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作。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病虫害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加强农业、物理防治。合理选择农药,在防治上做到抓早、抓住各病虫害关键时期的统防统治,将病虫害消灭在未发生前或初发阶段。

 

  3.2 农业防治

 

  保持果园清洁。将冬剪下的枯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轻翌年的危害。

 

  根据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架式与树形,生长季节按时修剪,保持架面通风透光。

 

  加强水肥管理。水肥必须根据葡萄生长发育需要和果园土壤的肥力来决定。合理的水肥是减少或减轻病虫害发生的基础性措施。要控氮稳磷增钾,配施叶面肥和补施微量元素肥料。

 

  3.3 物理防治

 

  在生长季节发现有病虫危害时,应及时剪除清理病枝、病穗、病粒和病叶,并立即销毁,减少田间病原基数,防止大范围的传播蔓延。

 

  通过调节果园环境制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抑制病害发生,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促进葡萄树体健康生长。本区域生产中主要采用果园地面铺地布、种麦草、果实膨大期在果实部位拉遮阳网、果实套袋打伞等措施。

 

  在害虫及伤害的防控上多采用物理措施,如诱杀、捕捉、挂遮阳网、挂防鸟网、挂防虫网等措施。

 

  3.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是以化学农药为依托,针对葡萄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在葡萄生长的各阶段定期喷洒化学农药,从而实现防病的效果。

 

  3.4.1 本区域葡萄年使用农药的次数及种类

 

  本区域葡萄年使用农药6—10次。主要使用种类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嘧霉胺、腐霉利、氟硅唑、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抑霉唑、丙环唑、甲基硫菌灵、霜脲锰锌、烯酰吗啉、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等。

 

  3.4.2 本区域葡萄病虫害化学防治措施

 

  在本区域葡萄的整个生长周期内,在做好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前提和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本区域葡萄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规范(见下表)。

 

 

  4 本区域葡萄病虫害防控存在的问题

 

  4.1 部分果农存在不能正确认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理念的现象,葡萄病害防治处于有病治病的被动状态,使防治错失良机。

 

  4.2 病害的侵染部位不断变化,各种病害交替发生,无法准确判断病害种类,无法对症下药,导致既耽误了病害的防治时机又浪费了大量农药。

 

  4.3 用药技术不够科学、不规范:忽视药剂的轮换施用和用药的连续性,防治效果较差。

 

  4.4 缺乏对葡萄主要病害预测预报的能力与手段,葡萄主要病害精准化、规范化防控的能力有待提高。

 

  4.5 自然环境变化,比如冻害、盐碱等自然现象,加重了葡萄病害发生的程度 ,加大了病害防治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