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06620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我国北部葡萄产区霜霉病爆发预警及处理预案 [2023/7/22 17:08:53] 来源: 作者:Admin

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位

刘永强 王忠跃 黄晓庆

 

  本岗位在田间调查的过程中,于2023410日在山东发现了葡萄霜霉病的发生。随后联合北京、胶东、济南等10个综合试验站对今年北方葡萄产区的葡萄霜霉病的早发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22.7%的葡萄园均有霜霉病的发生。鉴于上述葡萄霜霉病发生现状及本团队基于历史上霜霉病爆发灾害性危害历史总结提出的霜霉病早发一般是霜霉病大发生年份论断,预计2023年霜霉病在我国北部产区为爆发流行年份,建议各试验站在规范化防控的基础上,加强葡萄霜霉病的监测与防控,一旦爆发流行,立即采取相应的救灾措施。

 

  一、葡萄霜霉病发生情况调查

 

  20234-5月,本岗位联合北京、熊岳、天津、胶东、济南、石家庄、太谷、豫东、豫西、兰州等10个综合试验站对今年霜霉病早发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97个葡萄园(种植企业或大户),面积17875.5亩,涉及的栽培模式有设施和露地两种模式,包含巨峰、阳光玫瑰、红地球、夏黑等19个鲜食品种,赤霞珠、霞多丽等7个酿酒品种,结果显示 22.7%葡萄园发现有霜霉病的发生,其中72.7%的为露地栽培,27.3%为避雨栽培;主要在阳光玫瑰、夏黑、巨峰等葡萄上发生。综合上述情况,我们推断2023年是葡萄霜霉病的大发生年份。

 

  二、葡萄霜霉病危害流行特点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受菌源基数、气候因素、栽培管理措施及品种的影响,其中气候因素是该病流行和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菌源基数是葡萄霜霉病流行的基础条件。上一年病害的发生程度(菌源数量)、冬季的气象条件以及清园措施的有效性等,决定着越冬菌源的数量。如果上年霜霉病在田间发生普遍,易产生丰富的越冬菌源;冬季潮湿温暖的年份,卵孢子越冬存活率高,翌年春天菌源基数增大。这样,就为第二年霜霉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葡萄霜霉病是气象因素主导的流行性病害,气象因子与其流行有密切关系,低温高湿是霜霉病流行的气候条件,在低温、多雨、少风、多雾或多露的情况下最适发病。因此,水分的存在(降雨、浓雾和结露)是该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关键。在露地栽培模式下,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与绝对降水量有关,并且与降水量的分布有关,降雨次数多而均匀时,病害发生严重。设施栽培中,早春以及晚秋温差较大时形成的结露是霜霉病发生的关键因子。在有一定菌源存在的情况下,每一个适宜的气象条件,都会引起一次流行。结合国内外的预测预报技术以及我们的田间经验,发现第一个葡萄病叶的时候就是霜霉病爆发流行的始点。

 

  通过调查以及分析发现,今年霜霉病的发生特点与往年存在明显的不同:a. 发生的时期较早:往年葡萄霜霉病在北方一般是5-6月份开始发生,今年410日发生,远远早于往年的发生时间;b. 初次发现的侵染部位不同,葡萄霜霉病菌一般首先以侵染花序为主,而今年则是先在叶片上发现病斑的产生。鉴于上述霜霉病的发生特点,我们推断2023年霜霉病在我国北部产区为爆发流行年份,希望体系的各岗位专家以及试验站站长加强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调查以及相应防控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对于已经发病的葡萄园,根据雨水等天气情况,严格执行规范化防控措施。一旦遇到爆发流行的紧急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三、霜霉病爆发处理预案

 

  开花前、花期、落花后至硬核期小幼果霜霉病严重发生,立即采取措施,一般情况,第一次药剂,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治疗剂混合使用,如40%烯酰吗啉·霜脲氰1500倍液+30%吡唑·福美双800倍液;第二次药剂,3天后使用,单独使用一次内吸治疗剂(选择与第一次内吸治疗剂不同杀菌机理的杀菌剂),如10%氰霜唑1000倍液;第三次药剂,在第二次药剂之后3-5天使用,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治疗剂混合使用(内吸治疗杀菌剂不能与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选择与第一次不同杀菌机理的内吸治疗剂),比如30%万保露(代森锰锌)600倍液+80%霜脲氰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