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综合试验站
吴江
在浙江省乃至南方地区进行欧亚种葡萄设施栽培时,存在适宜品种少、花芽分化差或不稳定、品质安全性较差、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缺乏等问题,经过多年试验,探索出适于本地区栽培的一批欧亚种品种,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设施单行单棚全封闭简易保暖设施和低成本抗台风连栋大棚、单十字‘飞鸟’型架式、以及以设施、架式、量化摘心、限产栽培和减氮增钾为主要内容的设施栽培配套技术。至今,该系列品种已在省内大面积推广,占欧亚种葡萄面积的70%以上。我国南方其他省市均已开始大面积种植本成果筛选出的品种,并应用本项目的关键技术和相关产品。
1 品种选择
选择引选出的适于南方地区种植的不同成熟期欧亚种葡萄品种有:矢富罗莎、京玉、无核白鸡心、红地球等。
2 设施选择
平原地区选择简易连栋小环棚设施,即单行单棚全封闭简易保暖设施,该设施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的特点,并具有避雨(防病)与保温(提早成熟、提高商品性和效益)双重功能。台风多发沿海地区选择搭建低成本抗台风连栋专用大棚。
3 架式选择
选择最近开发的新架式“单十字飞鸟’型架”。该架式与现有5.5~6m宽标准单棚相配套,适合任何品种,并具有省材、稳产性好、劳动强度低的优点。
4 解除休眠
修剪后12月下旬用15%~20%石灰氮处理结果母枝,提高萌芽率和萌芽整齐度。1月下旬至2月中旬盖膜,开花坐果后转为避雨栽培,果实采收后除顶膜。
5 温湿度调控
萌芽前,以增温为主,最高棚温不超过35℃,棚内保持高湿(85%~90%)。萌芽至开花前,棚温控制在20~25℃,夜温保持在10~15℃,遇倒春寒须防冷害、冻害。畦面铺旧地膜或银黑双色地膜,保持土壤水分,降低棚内湿度(80%)。开花期至坐果期,棚温维持在25~30℃,防35℃以上高温,湿度在65%~75%。坐果后气温稳定在25℃以上,揭除围膜、揭高顶膜转为避雨栽培,防35℃以上高温,湿度控制在65%。
6 树体管理
新梢速长期除梢、定梢、绑蔓;开花前整花序,去除副穗,疏除部分过密花蕾,及时摘心与处理副梢,对来年的结果母枝培养采用“5-4-3-2-1摘心法”即对营养枝长至7~8叶时留5叶摘心,顶副梢长至5~6叶时留4叶摘心,顶副梢再长至4~5叶时留3叶摘心,以此类推减少至留1叶摘心,其余副梢“留一叶绝后”摘心,从而达到控制树势(新梢长度控制在100cm左右,粗度0.9cm左右)、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来年结果枝率、促进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增进着色、提高品质的目的。每个结果枝留1个果穗,每穗果粒保留80粒左右,弱枝不留果,疏粒结束后喷杀菌剂套葡萄专用袋;产量控制在1250~1500kg/667m2。
7 完熟采收
葡萄成熟不仅品种间有早中晚之分,同一品种产量高低、枝条的粗细、光照的强弱等均会影响果实的成熟,而且同一穗葡萄上、中、下果粒的成熟度也不一致。经过不同品种、不同枝条果穗不同位置采样测定,大多数品种上部(穗肩)TSS含量高于下部(穗尖)1~2个百分点,因此以穗尖果粒达到品种要求所定的TSS含量时采收为宜。
8 病虫害防治
应用欧亚种葡萄安全防病治虫新模式:必备条件是避雨+套袋+地面覆膜(或生草法),措施是抓好设施栽培重点病虫害(灰霉病、白粉病、白腐病、霜霉病和透翅蛾、蚜虫、蚧类、夜蛾、天蛾、叶蝉)和关键时期(萌膨大期、开花前后、套袋前、揭顶膜后)的防治。
适宜区域:适宜浙江等南方同类生态区。
注意事项:在南方设施栽培条件下, 高温高湿环境下营养生长偏旺,花芽不易形成,欧亚种葡萄抗病性又较差,设施栽培中温、湿度是其主要的限制因子,因此,南方欧亚种葡萄设施栽培要特别注意大棚内温湿度的科学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