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4573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葡萄园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形态及其作用 [2023/1/27 21:52:06] 来源: 作者:Admin

葡萄水分生理与节水栽培岗位提供

 

  (一)土壤中氮素形态及对作物的有效性

 

  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仅在0.1%左右,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

 

  1.无机含氮化合物。主要是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这两种形态的氮素最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但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作物的有效性是不同的。如玉米和甜菜对硝态氮利用率较铵态氮高;而水稻对铵态氮较硝态氮的利用率高。另外,在酸性条件下,硝态氮较铵态氮吸收利用好,而在碱性条件下则相反。

 

  2.有机态氮化合物。这一类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和腐殖质、氨基酸等。其中氨基酸可以溶解于水中,容易矿质化为铵态氮(NH4-N),有一部分还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蛋白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作物是有效的;腐殖质和其它的一些复杂的化合物,只有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3.土壤中的氮气(N2)。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只有经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有机态氮,然后再被矿质化时,方可被作物吸收利用。

在以上三种氮的形态中,有机态氮化合物是主要的,约占全氮的99%

 

  (二)土壤中磷素的形态及对作物的有效性

 

  土壤中磷素的含量较低,一般含量约0.02%0.05%,土壤中磷素主要有两大类:

 

  1.无机磷化合物。在无机磷化合物中有难溶性的磷酸盐,如氢氧磷灰石、含氟磷灰石、磷灰土等,它们都不溶解于水,所以都不能为作物吸收利用。在无机磷化合物中也有可溶性磷酸盐,如过磷酸钠、磷酸二氢钾、磷酸铵、过磷酸钙等它们易于被作物吸收利用。另外,粘土表面也吸附一部分磷,这种磷是不活动的,所以作物不能吸收利用,这部分磷称为固定的磷。

 

  2.有机磷化合物,它的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中有机磷化合物主要有核酸及磷脂等,它们只能转变为可溶性磷酸盐后,作物方可吸收利用。

 

  (三)土壤中钾素的形态及对作物的有效性

 

  土壤中含的钾速比磷素多得多。一般含有1.0%1.2%,土壤中钾素的形态主要有四种:

 

  1.作物难以利用的钾。主要存于斜长石、正长石和白云石中,它是以原生矿物的形态分布在土壤粗粒部分,是土壤全钾量的主体。

 

  2.缓效性钾。包括层状粘土矿物中所固定的钾和粘土矿物中的水化云母类中的钾,占土壤全钾量的2%以下,高时可达6%。它虽然不能直接为作物吸收利用,但它是速效性钾的贮备。

 

  3.代换性钾。占土壤中全钾量的0.5%1.0%,这种钾吸附在土壤胶体的表面,可以和土壤溶液中的其它阳离子进行交换。当它进入到土壤溶液中时,便能为作物吸收利用。

 

  4.水溶性钾。是指自由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钾离子,它在土壤中的数量最少。但它是作物最容易吸收利用的钾素养分。

 

  (四)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形态及对作物的有效性

 

  铁、锰、铜、锌、硼、钼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在土壤中的含量以铁为最高,可以百分数计,其次是锰、锌、铜、硼、钼的含量最低。后五种均以百万分数计(ppm)。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以各种形态存在。土壤有机物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其形态大致和作物体内相似。它们在有机体和土壤腐殖质中,多数以络合或吸附态存在,当其分解时,一般比较容易释放出来,所以有效性是比较好的。土壤中存在的无机态微量元素则分为矿物态、交换态及溶解态等几种。

 

  1.矿物态。指存在于固体矿物中而不能为其它离子交换出来的微量元素。土壤中含微量元素的矿物很多,除原生矿物外,次生粘土矿物和金属氧化物中也常常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这些矿物一般是很难溶解的。大多数矿物的溶解度在酸性条件下有所增加。但有些微量元素却在碱性条件下较易从矿物中溶解出来。可见,土壤的酸碱度对发挥矿物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影响很大。

 

  2.交换态。指吸附于土壤胶体表面可以为其它离子交换出来的微量元素。一般土壤中的交换态微量元素的含量不高,少的不足11mg/kg(ppm百万份浓度),多的也不过几十个ppm

 

  3.溶解态。是指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微量元素,大多数以离子形态存在,也有相当数量呈分子态存在,如硼酸分子。离子态和交换态二者之间随时相互转化,彼此之间成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