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品质调控岗位
韩守安 张雯 潘明启 王敏
转色期是葡萄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有色葡萄品种的转色本质上是果皮中花色苷的形成积累及糖酸等内含物质转化代谢的过程。果皮花色苷的积累受光照、水分、温度、矿质元素和树势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新郁葡萄作为一个红色大粒优良鲜食品种,其转色期前后的管理非常重要,若管理不当,则会出现着色不良、裂果等现象,影响果实品质及产量。新郁葡萄转色期前后,栽培管理要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负载量控制
合理的负载量及适宜的叶果比是保证葡萄果实优良品质的前提。新郁属于大穗大粒葡萄品种,如果过于追求高产,很容易出现果粒变小、着色不良,成熟期推迟等问题。
1.1 合理的负载量
为保证持续优质稳产,新郁葡萄产量宜控制在1500 kg/667m2~2000kg/667m2。实际具体管理时,要求每个结果枝保留1穗果实,并根据树体空间保留少量的营养枝。每穗果粒宜控制在60粒~70粒,穗重宜控制在800g~1000g,以期达到15g以上的自然粒重。
1.2 适宜的叶果比
叶果比低,易导致叶片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不足,造成果粒变小、转色困难。因此,针对新郁品种的大穗大粒、叶片也较大的特性,夏季修剪时,主梢一般留叶片12片~15片,果穗以上的每个副梢可留1片~3片叶,使叶果比保持在35:1~40:1。
2 水分管理
转色期开始要逐步控制灌水,根据天气、土壤质地和葡萄产量情况,由正常的8天~15天灌水1次逐步拉大浇水间隔或降低灌水量。采收前8天~10天停止灌水,避免水分过多影响葡萄糖分积累,导致着色缓慢、降低果实品质。
3 果园除草
自然生草的葡萄园可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在杂草生长高度达20cm~30cm时,采用人工或者机械的方法除去杂草,以减少养分的损失及杂草带来的病虫害。采用园艺地布覆盖的葡萄园除了葡萄沟覆盖的区域,葡萄园行间杂草可以进行机械割草或者旋耕锄草作业,保证园相整洁和树体正常生长。
4 肥料管理
此期是葡萄膨大后期,也是提升果实品质管理的最后时期。施肥不当,不但达不到增加糖度和着色的效果,严重的还会造成枝条徒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后期甚至会出现果实过软、上色困难等问题。转色期前后施肥应遵循高钾、低磷、低氮的原则。
4.1 土壤施肥
此期追肥以硫酸钾为主,施肥量宜控制在8 kg/667m2~10kg/667m2。根据葡萄树体生长状态,可配合少量磷、钾肥及钙、镁肥。建议使用水溶肥,通过滴灌随水施入。
4.2 叶面施肥
施肥时间建议选择在无风多云天或阴天进行,晴天应在晨露干后至10时前的低温期进行,避免在晴热午间及下午施用。施肥种类以磷酸二氢钾为主,配合磷、钾、钙、镁、硒等多元素来提升果实品质。喷施部位为叶片,尤其是喷叶背面,喷施浓度宜控制在2‰~3‰。
5、病虫害防治
北方产区此期间主要防治的病害为葡萄白粉病和葡萄霜霉病。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按照国家规范选择合适的药剂,准确施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安全间隔期不足的农药,确保葡萄果实安全。建议使用水剂型药剂,避免果实表面残留药斑。此外,此期新郁葡萄易发生日灼病,建议在前期选留内部果穗,避免选留阳光可以直射到果穗的基础上,在果穗周围多留叶片遮挡果实,避免日灼病的发生。
6、裂果防治
新郁是里扎玛特的后代,采前易发生裂果现象,对果实品质和产量造成影响,严重降低效益。生产中需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或者减少裂果发生:
6.1 保证果穗合适的松紧度,及时进行果穗整形,避免果粒挤压变形导致裂果。
6.2 保持土壤水分平衡,避免土壤水分含量的急剧变化。尤其是在新疆等高温干旱地区,应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并相对稳定, 以减少根系或果面吸水太多而导致裂果。
6.3 重视钙肥的使用,注意钙硼同补。硼可提高钙的移动性,以提升果皮的韧性,减少裂果。
7 其他措施
7.1 套袋
套袋可有效避免新郁葡萄着色过度,减少农药及病虫害直接危害果实,提高果品质量和安全性。套袋应选择质地好、防雨、透气性好的纸袋。选择最大商品果袋,套袋时果实上部要留够5cm空间,以防止套袋上部温度过高对果实造成伤害。宜选择阴天或者低温的早晨进行套袋。
在高温干旱等不利于果实着色的区域可以在采收前3-5天摘袋,促进果实转色。在昼夜温差大、夜温低的地区可以套深色纸袋或者内部黑色的纸袋,并在采收时连果袋一起剪下,避免新郁葡萄果实着色过深,成为紫黑色或者黑色,降低商品外观品质。
7.2 环剥促早成熟
此期进行主蔓环剥,可促进果皮中花色苷的形成,加速果实糖分积累,可达到果实提早成熟目的,同时保持或者提升果实品质。具体方法为:在花后35天左右,对葡萄主蔓进行环剥。环剥高度可在距离地面1m左右、工作便利的位置,环剥宽度5mm左右。环剥时尽量避免过度伤及木质部,环剥后用地膜包扎伤口,避免病害的发生及促进环剥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