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4918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2021/12/13 11:09:59] 来源: 作者:Admin

武汉综合试验站

龚林忠 袁野 王会良 刘勇

 

  ‘阳光玫瑰’葡萄风味甜,品质优,玫瑰香味浓,耐贮放,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葡萄新品种,其自然坐果有种子1-3粒,果肉偏软,生产中常进行无核化栽培改善品质。赤霉素、氯吡脲、塞笨隆是葡萄果实无核化和膨大处理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不同浓度配比在葡萄上应用研究较多,诺沃霉素是植生链霉菌产生的活性物质、高收(兰月)和超敏蛋白免疫制剂(微生元)是新型生物功能性肥料,可促进作物增收、改善品质、增强抗性,用赤霉素(GA)、氯吡脲(CPPU)配微生元、诺沃霉素等其他辅剂,研究其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为‘阳光玫瑰’葡萄优质生产提供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2021年在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金水基地葡萄试验园进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6.8 ℃,年均降雨量1680 mm,无霜期266 d。试验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黄粘土,PH值为7.0、有机质含量13.6g/kg。试材选择4年生阳光玫瑰,株行距170cm×300cm,避雨起垄栽培,高干Y形整形,管理水平一致。

 

  供试验用药剂为:美商华仑生物科学公司生产的赤霉素(GA),四川润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氯吡脲(CPPU),湖北省农科院生物农药工程中心生产的诺沃霉素,四川省兰月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收、湖北微生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超敏蛋白制剂(微生元)。

 

   1.2 方法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具体见表1),每处理1株树,重复三次。试验分两次处理,药剂种类和浓度相同,第一次在阳光玫瑰葡萄的花全开后(512日)浸穗,第二次间隔12天(525日)浸果。  

 

  果实成熟时每处理随机取5个果穗,用电子天平测果穗质量,从果穗上、中、下随机取10粒,用电子天平测果粒重量;用游标卡尺测果粒纵横经;用手持测糖仪测定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滴定果实含酸量。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单穗重、粒重的影响

 

 

 

  2.1.1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穗重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对照(CK) ‘阳光玫瑰’葡萄平均穗重183.4g,所有处理单穗重比CK要大,且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赤霉素加氯吡脲混用的处理Ⅰ-Ⅳ单穗重较大,其中处理Ⅱ单穗重最大,达687.0g,与非二者共同混用的处理Ⅴ-Ⅸ相比达显著差异;单用赤霉素、氯吡脲、诺沃霉素的几个处理单穗重相比,差异不大,其中单用氯吡脲的处理Ⅵ比单用赤霉素处理Ⅸ的略大,单用氯吡脲的处理Ⅵ比氯吡脲加诺沃霉素的处理Ⅴ大,诺沃霉素200mg/L处理Ⅶ比诺沃霉素100mg/L处理Ⅷ甚至还略小,但相互之间未达到显著差异。

 

  2.1.2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大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阳光玫瑰’葡萄单粒重所有处理都比CK大,其中不加诺沃霉素的处理Ⅰ-Ⅳ和单用氯吡脲的处理Ⅵ、单用赤霉素处理Ⅸ与CK相比都达差异显著水平;处理Ⅰ-Ⅳ相比,加辅剂的处理Ⅱ-Ⅳ比处理Ⅰ略大,其中加高收的处理Ⅱ最大,其次是加诺沃霉素的处理Ⅳ;单用氯吡脲的处理Ⅵ比单用赤霉素的处理Ⅸ略大,也比氯吡脲混用诺沃霉素的处理Ⅴ大,诺沃霉素100mg/L处理Ⅷ比诺沃霉素200mg/L处理Ⅶ单粒重大。

 

  所有处理中,有赤霉素的处理-Ⅳ、Ⅸ果实纵径较大,与CK相比达差异显著水平,其次较高的是单用诺沃霉素处理,单用氯吡脲的处理Ⅵ及氯吡脲、诺沃霉素混用的处理Ⅴ果实纵经相对最小;氯吡脲加诺沃霉素的处理Ⅴ比单用氯吡脲的处理Ⅵ果实纵径更小,单用氯吡脲的处理Ⅵ比单用赤霉素的处理Ⅸ纵经小。所有处理的果实横径都比CK大,其中处理Ⅱ-Ⅷ与CK达差异显著水平;与纵经相反,单用氯吡脲的处理Ⅵ比单用赤霉素的处理Ⅸ横经大;加诺沃霉素的处理Ⅴ比单用氯吡脲的处理Ⅵ果实横径小。单用赤霉素的处理Ⅸ果形最长,果形指数达1.27,与其他所有处理及CK达显著差异水平;赤霉素及氯吡脲混用的处理以及单用诺沃霉素处理比CK果形指数略大,单用氯吡脲处理Ⅵ及氯吡脲加诺沃霉素的处理Ⅴ果形指数比CK小,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

 

  2.1.3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无核率的影响

 

  从表2可知,有赤霉素的处理Ⅰ-Ⅳ及单用赤霉素的处理Ⅸ无核率都超过88%,与其他处理相比都达显著差异水平,除处理Ⅰ外,处理Ⅱ-Ⅳ、Ⅸ有种子的果实平均种子数仅1粒;而氯吡脲或加诺沃霉素处理Ⅴ、Ⅵ无核率分别为36.7%31.7%,比CK、诺沃霉素单独处理高,也达差异显著水平,其有种子的果实平均种子数分别为1.161.18;诺沃霉素单独处理Ⅶ、Ⅷ无核率与CK相差不大,其无核化率分别为0.02%0.07%0%,有种子的果实平均种子数分别为1.381.491.50

 

  2.2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2.2.1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从表3可知,所有处理都比CK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其中有赤霉素的处理Ⅰ-Ⅳ、Ⅸ及单用氯吡脲的处理Ⅴ与CK达显著差异水平,加辅剂的处理Ⅱ-Ⅳ比处理Ⅰ要低,其中加诺沃霉素的处理Ⅳ最低,但相互之间未达差异显著水平;单用氯吡脲的处理Ⅵ比混用的诺沃霉素的处理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要高,其相互之间也达差异显著水平;所有加诺沃霉素的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相对较低。

 

 

 

  2.2.2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从表3可知,CK的可滴定酸含量比所有处理都高,达0.31%CK与处理达差异显著水平;所有加诺沃霉素的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比其他处理高;有赤霉素的处理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但各处理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

 

  2.2.3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固酸比的影响

   

  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致,‘阳光玫瑰’葡萄固酸比所有处理都比CK高,并达显著差异水平;其中所有有赤霉素的处理以及单用氯吡脲处理的固酸比相对较高,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变化规律,有诺沃霉素处理的固酸比都要偏低。

 

  3  结果与讨论

 

  3.1 本实验赤霉素、氯吡脲以及辅剂高收、微生元、诺沃霉素等所有组合处理都对‘阳光玫瑰’葡萄的品质有促进作用,显著增大‘阳光玫瑰’葡萄的单穗重、单粒重、果实纵、横径,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

 

  3.2 赤霉素(GA20 mg/L比氯吡脲(CPPU2mg/L处理促进‘阳光玫瑰’葡萄的无核率效果更好,且赤霉素处理增加‘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纵经,使葡萄果形更长,氯吡脲处理使葡萄果实更圆。诺沃霉素单独处理对阳光玫瑰无核化作用不明显,虽然其能在一定程度增大果实穗重、粒重,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效果比单用赤霉素、氯吡脲处理差,与氯吡脲混用也比单用氯吡脲效果差。

 

  3.3 综合各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以及果实无核率影响情况,认为用赤霉素(GA20mg/L加氯吡脲(CPPU2mg/L处理Ⅰ-Ⅳ的效果都比较好,加辅剂高收、微生元及诺沃霉素的处理的单穗重、单粒重、果实纵经比不加辅剂的处理Ⅰ更大,且穗梗相对软化,但其果实无核化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有降低,再考虑诺沃霉素的性质,建议使用赤霉素(GA20 mg/L+氯吡脲(CPPU2mg/L+高收(或微生元)作为‘阳光玫瑰’葡萄花期处理配方,并配合肥水、疏花疏果、肥水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