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376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不同浓度远红外线原液对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2021/9/27 11:33:11] 来源: 作者:Admin

北疆综合试验站

 

  【摘要】远红外线处理液具有促进葡萄果实早熟,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为研究不同浓度远红外线原液对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以葡萄品种为四年生瑞都香玉为材料,测定瑞都香玉葡萄果实的相关指标,探讨了不同浓度远红外线处理液对葡萄果实生产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处理液为1:51:61:71:8、纯水(对照),果穗重、果粒重、纵径、横径均随处理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含糖量、含酸量随处理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糖酸比随处理液浓度的减少而增加,处理液浓度越大葡萄果实成熟的越早。从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考量,结合市场需求综合对比,1:7比例处理液浓度处理后的葡萄果实品质为佳。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于2020年在石河子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葡萄研究所试验园区设施大棚中采集,实验进行在石河子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葡萄研究所实验室。供试葡萄品种为四年生瑞都香玉,2016年定植,南北行向,株行距为1m×2m,篱架栽培,双厂U型“V”型叶幕。

 

 1.2 试验方法

 

  不同浓度远红外线处理液设4个处理,配比浓度按,远红外线处理原液:水。比例1:51:61:71:8、纯水(对照),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随机排列,重复2组,以两根水泥杆区间为一个小区,在葡萄果实各关键生长发育期进行喷洒,共计喷洒三次,在果实成熟期测定果穗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成熟标准以含糖量在1723之间,口感比较甘甜,且色泽更加透明,具有特有的香味为判断依据。每组每个处理中选取具有代表性3个果穗上中下部位1015个果粒,分别测定果粒重量、纵径、横径、硬度,用斐林试剂滴定法测定果实含糖量,用NaOH滴定法测定含酸量。

 

  1.3 数据测定

 

  1.3.1 果实单粒重、单穗重的测量

 

  果实成熟时,将果穗称重,计算出单穗重、单粒重,称量工具为误差为0.1g的电子天平。并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果粒的纵径、横径。

 

  1.3.2 果实含糖量的测定

    

  采用阿贝折光计测定葡萄果实的含糖量。随机从果穗的上、中、下各取一粒果实,挤压出一两滴果汁,滴于折光镜面,然后测定并准确读出数据。

 

  1.3.3 果实含酸量的测定

    

  称取均匀样品10g,置研钵中研碎,注入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混合均匀后,用棉花或滤纸过滤。吸取滤液20ml放入烧杯中,加酚酞指示剂2滴,用0.1N NaOH滴定,直至成淡红色为止。记下NaOH液用量。重复滴定三次,取其平均值。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DP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处理液对葡萄果实成熟期及品质的影响

 

  由表12看出,判断果实成熟标准以含糖量在1723之间,口感比较甘甜,且色泽更加透明,具有特有的香味为依据,不用处理后的果实成熟期不同,处理液浓度越大葡萄果实成熟的越早。远红外线处理液浓度减少时,果穗重和果粒重、纵径、横径分别依次增加。成熟期依次加长,经方差分析,浓度比例1:7时,以上各指标均比其他处理偏高。而不同比例浓度处理后的果穗间含糖量、含酸量均无显著差异。浓度比例为1:7时,以上各指标均比其他处理略偏高,但无显著差异。说明比例浓度为1:7时,葡萄的果实品质较好。

 

 

 

  3 结论

 

  不同浓度处理液对葡萄果实品质及成熟期的影响各不相同。判断果实成熟标准以含糖量在1723之间,口感比较甘甜,且色泽更加透明,具有特有的香味为依据,得出结论,不同处理后的果实成熟期不同,处理液浓度越大葡萄果实成熟的越早。葡萄果实果穗重、果粒重、纵径、横径均随处理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含糖量、含酸量随处理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糖酸比随处理液浓度的减小而增加,处理液浓度比例为1:7时,处理后的葡萄果实品质根据糖酸比数值判断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