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426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我国葡萄病毒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2021/3/22 14:06:41] 来源: 作者:Admin

豫西及黄土高原综合试验站

刘三军 贺亮亮 章鹏 宋银花 关利平

 

  葡萄病毒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号称葡萄的“癌症”,近年来,随着葡萄栽培面积的增加,葡萄病毒病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正确的认识目前我国葡萄病毒病发生和危害的情况,有效的防止葡萄病毒病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我国的葡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葡萄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对我国葡萄产业的影响巨大,应该引起葡萄科研的栽培的注意。为此,我们进行了葡萄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1.我国葡萄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

 

  近年来,葡萄病毒病大流行频率增加,损失严重,且有越来越重的趋势,根据根据我们的调查,危害葡萄的病毒病种类主要有:葡萄扇叶病、葡萄卷叶病、葡萄栓皮病、葡萄茎痘病、葡萄斑点病和各种病毒造成的花叶病。它们的发生和流行情况简述如下:

 

  11 葡萄扇叶病(Fanleaf

 

  葡萄扇叶病是我国葡萄生产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种类之一。据我们调查,我国目前葡萄栽培区域内,85%以上的葡萄园普遍发病,给葡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一般葡萄园损失2030%,部分病毒病危害严重的葡萄园,造成无商品果产出,甚至造成葡萄植株死亡。

 

  葡萄扇叶病是由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中的葡萄扇叶病毒(Grapevine Fanleaf VirusGFLV)侵染所致。

 

  葡萄扇叶病的症状春季明显,主要表现为叶片不对称,叶沿锯齿加深,叶柄凹大宽张,主脉异常聚近,呈扇形,有时伴有褪绿斑驳;叶片开始出现黄色斑点(有时为环斑或线纹斑),后发展为黄绿相间花叶,直至整叶变黄,黄化叶片逐渐变白,最后脱落;新梢扁化,节间缩短,双芽,拐节,分枝不正常,呈丛状。葡萄扇叶病症状的表现,首先是在相对独立的病株上,然后以这些病株为中心,逐年向外扩展。葡萄扇叶病毒只能存在于所寄生的葡萄植株体内和挖掘病株后残留在土壤中的活根中,并以此传播病毒。这些部位就构成了重要的侵染源。

 

  12 葡萄卷叶病 (Leafroll

 

  葡萄卷叶病也是我国葡萄生产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种类之一。据我们调查,我国葡萄栽培各产区内,普遍发生,特别是酿酒葡萄品种,发生更为严重。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植株生长势衰弱。

 

  葡萄卷叶病的病原是长线性病毒组的多种葡萄卷叶相关病毒(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es, GLRaVs,目前已从发病葡萄上分离到葡萄卷叶相关病毒8种,即葡萄卷叶相关病毒—12345678。这些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均可引起葡萄卷叶病。

 

  葡萄卷叶病的主要症状是:病株长势减弱;夏末秋初,植株下部叶片向下反卷,后逐渐蔓延至整个植株;红色品种叶脉间变红,白色品种叶色变黄;果穗小,浆果着色不良,成熟期延迟;根系发育不良,抗逆性减弱,易受冻害;枝蔓嫁接成活率显著降低,生根能力差。

 

 13 葡萄皱木复合病(Grape vine stem pitting and Corky bark

 

  葡萄皱木复合病在我国部分葡萄产区发生,近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感染葡萄皱木复合病的植株生长势减弱,植株矮小,春季萌芽延迟,某些染病品种种植几年后即衰退死亡;部分植株嫁接口上部肿大,形成“小脚”现象;有的嫁接口上部树皮增厚,木栓化,组织疏松粗糙;嫁接口附近的木质部和树皮形成层常可见凹陷的茎痘斑或茎沟槽。染病植株萌芽延迟,生长受到抑制,产量降低,嫁接成活率低。

 

  14 葡萄斑点病(Grape Fleck

 

  葡萄斑点病在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

 

  葡萄斑点病毒(Grapevine Fleck VirusGFkV)为直径30nm的等轴多面体病毒粒子,内有一条核糖核酸(ssRNA)单链。该病在欧亚种葡萄和大多数美洲葡萄种上症状潜隐,在沙地葡萄上症状明显,表现为脉明,并沿34级叶脉形成小的透明斑。严重时,叶片皱缩扭曲,强毒株系还可导致植株矮化。

 

  其他葡萄病毒病害还有对葡萄生产影响较大的,但在我国只有少量地区发病或我国没有发生。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葡萄病毒病的发生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发生的面积大,受害的品种多,损失严重,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葡萄种植效益的提高,对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葡萄病毒病的危害已经成为我国葡萄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2.我国葡萄病毒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 气候因素

 

  近年来我国气候异常,病毒传播媒介增多,如蚜虫、飞虱等是病毒病发生的客观条件,给病毒病的大流行创造了条件。

 

  22 品种、药剂等因素

 

  葡萄品种抗性较差,有效的防治药剂较少以及防治措施不当是病毒病大流行的人为因素,由于抗病毒病的材料较少和育种周期长等原因,目前尚不能培育出足够的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抗病品种,加上市场上缺乏对病毒病有特效的药剂,所以给葡萄病毒病的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各种越冬毒源和传播介体的增加,给病毒病的繁殖和扩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3 引种不规范

 

  目前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引种办法,引种者不顾及是否带有病毒病,被引种者也不能确保其葡萄种苗、种条不带病毒病,有的把没有表现出症状的种苗或种条当作没有病毒病的去对待。

 

  24 育苗单位混乱

 

  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的育苗,一些个体育苗户,为了追求利益,对育苗所用的种条来源不加限制,甚至从带有病毒病的母株上选取,这样繁殖的苗木当然的就带有病毒病。

 

  25 检疫不到位

 

  葡萄检疫单位不能尽到责任,如同虚设,只收钱不检疫,或者只收钱,检疫只是作一下表面文章。

 

  26 科普宣传不到位

 

  有的葡萄种植者素质偏低,病毒病知识缺乏,防病意识差也是病毒病大发生的重要原因。不能从根本上认识病毒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抑制、控制它们的发生、发展,过分的依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由于目前没有特效的农药防治,加之,用药不对路,造成防治效果不理想。

 

  3.对葡萄病毒病防治的建议

 

  31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病毒病的发生

 

  311 选用抗病品种和脱毒种苗:不同的葡萄品种之间对病毒病的抗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尽可能的选用抗性较强的品种。选用脱毒种苗是目前防治病毒病的最现实、最有效的预防方法。目前,国内从事葡萄脱毒研究的单位有: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鲜食葡萄品种),甘肃农业大学(酿酒品种)等。

 

  312 通过防虫治病:很多葡萄病毒病是通过蚜虫、线虫等传播的,因此,应及时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切断传播媒介。

 

  313 及早预防:在病毒病表现症状之前,及时使用各种药剂,钝化病毒。

 

  314 农业防治:采用农业措施,提高植株的生长势,加强田间管理措施,可有效的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

 

  315 加强苗木生产和调运的检疫:在调运苗木时,加强对病毒病的检疫,控制病毒病的传播和蔓延。

 

  32 加强防治病毒病有效药剂的筛选和研制

 

  由于目前市场上缺乏有效的防治葡萄病毒病的药剂,因此应加强高效、低毒、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的新药剂的研究与开发。

 

  33 加大投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葡萄脱毒良种

 

  加强葡萄脱毒技术和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尽快培育出葡萄脱毒品种,以应用于生产。

 

  34 加强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农民使用脱毒葡萄苗木

 

  建议开展更加有效的农村科普宣传工作,使更多的农民认识到葡萄病毒病危害的严重性,引导他们使用脱毒葡萄苗木。从而逐渐的减少葡萄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