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470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天水市麦积区鲜食葡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2020/4/7 19:54:43] 来源: 作者:Admin

兰州综合试验站

王玉安 郝燕 朱燕芳 李玉斌

 

  1 基本情况

 

  葡萄产业为天水市麦积区主要果业之一,当前鲜食葡萄栽培总面积3.52万亩,产量3.6万吨,产值1.02亿元。2012年以来,“下曲葡萄”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2015年,“下曲葡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9年,由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推荐,天水市麦积区绿旺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天水市南皋家庭农场选送的2份巨峰葡萄,获得中国葡萄产业科技年会鲜食葡萄评比大赛银奖。多年来,葡萄在果农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 产业问题

 

  麦积葡萄同苹果、樱桃相比,经济效益较低。近年来葡萄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影响葡萄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栽品种单一,熟期集中,采前遇雨裂果严重

 

  目的,麦积主栽品种为巨峰,占栽培总面积的85%以上。巨峰为中熟品种,虽然风味浓郁、抗病性较强,但具有自然坐果率低、大小粒明显、采前遇雨裂果严重等缺点。经过科技人员的试验研究,巨峰葡萄坐果率低、大小粒的问题已有效解决。但巨峰葡萄主要分布在浅山丘陵区域,靠自然降水。近年来,由于采前降雨较多,导致葡萄裂果严重,对果农收益产生了很大影响。2019年,葡萄转色前期,出现了16天持续高温、干旱(无有效降雨)天气。82日傍晚,突然发生了持续4个小时的暴雨,85日之后降雨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8月底。因为土壤水分剧烈变化,导致2019年成为近10年巨峰葡萄裂果最严重的一年。据96日调查结果显示,巨峰葡萄果穗裂果率平均达到98%以上,单穗裂果率平均达到40%以上。葡萄裂果后,持续降雨致使无法及时采收,导致酸腐病、果蝇大量发生,商品果率仅为正常年份的40%左右。同时,收购商较少、售价较低(最高4.8/kg、平均2.8/kg),收益为正常年份的30-40%。收益的降低,影响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影响了葡萄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

 

  (2)主要靠外商上门收购,销售渠道单一,售价普遍较低

 

  麦积葡萄主要靠收购商上门收购,收购价普遍偏低,近几年收购均价为3.0/kg,亩均收入4500元左右,受市场大环境和天灾影响,收入整体呈下降趋势。收购价较低,导致果农追求产量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高产导致商品果率、优质果率下降,采前裂果严重,进一步降低了收购价。低价位→高产量→更低价→更高产,这种恶性循环还在继续。

 

  (3)机械化应用率低,生产管理主要靠人工,种植成本较高

 

  一家一户分散的种植模式,破碎的地块,导致机械化应用率很低。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生产的葡萄更加缺乏市场竞争力。

 

  (4)葡萄种植,主要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不足

 

  巨峰葡萄主要分布在浅山丘陵区域,靠自然降水。7月份以前,葡萄生长需水关键期,降雨量不足,影响了葡萄的正常生长。8月份,葡萄进入成熟前期,刚好是雨季,持续的降雨导致葡萄严重裂果,对果农收益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外,萌芽期晚霜冻害、冰雹等自然灾害,对葡萄种植也造成一定影响。当前种植模式下,面对采前降雨、干旱、冻害、雹灾等自然灾害,果农无有效的防控措施。一年的辛勤付出,很难保证有相应的回报,严重影响了葡萄种植积极性。

 

  (5)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南方葡萄产业发展迅速,效益非常显著,进一步对北方葡萄产业造成了较大冲击。北方葡萄产业因为品种更新慢、新技术应用不够,同时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导致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减弱。麦积巨峰葡萄,相比花牛苹果、大樱桃,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

 

  3 发展建议

 

  (1)加强标准化技术应用,促进巨峰葡萄收益稳步提高

 

  以“标准化生产”为主要方式,以“提质增效”为主要目标,促进巨峰葡萄收益稳步提高。主要措施如下:⑴进一步“控产提质”,产量控制在1250kg/亩以内;⑵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品质。采果后10d9月中下旬)内,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250kg或商品有机肥300kg;⑶采用简易滴灌或追肥枪,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葡萄生长关键期进行水肥补充,尤其是采前“干旱”时期,保持土壤湿润,有效降低采前裂果;⑷低浓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建议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GA3CPPU,浓度分别不超过30mg/kg5mg/kg,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

 

  (2)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改进栽培模式,引领葡萄产业高效发展

 

  建立葡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园,引进国内外近年来选育的葡萄优良新品种,以选育不裂果或裂果极轻,具有玫瑰、草莓等香味,以中晚熟(巨峰成熟之后)为主的葡萄新品种。以Y树形为主,提高结果部位(结果带距离地面1.2m以上),做到三带(通风带、结果带、营养带)明显,易于机械化管理。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控,生产绿色果品。

 

  (3)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扩大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抵御自然风险

 

  加大山地葡萄园水利设施建设,将水源引到田间地头。以“滴灌”为主要方式,实施肥水一体化,实现“减肥”增效措施,尤其对采前裂果进行有效防控。扩大宣传,加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能买尽买、能高则高,进一步提高抵御采前裂果、冻害、冰雹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4)鼓励支持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新型经营主体,如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对引领葡萄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需要积极支持、鼓励发展,支持的起步面积不宜过大,具有示范引领即可。如新阳镇南皋家庭农场,虽然当前只有50亩的种植面积,但种植的品种(阳光玫瑰)、采用的技术(高V架、平棚架)已比较先进,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对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政府就要给予前期的支持。品种、品牌、技术成熟后,自行扩大规模,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

 

  (5)加强宣传力度和品牌建设,进一步提高售价,促进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当前,农产品市场多数出现过剩。在生产优质葡萄的基础上,政府还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酒香还要常吆喝”已成为一种常态,只有不断加强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产品才会有人来关注、来购买。同时,发展订单农业、农超对接、观光采摘等,进一步提高售价,方能促进天水麦积葡萄产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