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岳综合试验站
辽宁省是我国葡萄主产省份之一,2018年辽宁省葡萄栽培面积4.76万公顷,产量90.79万吨。分别占全国葡萄的5.87%、6.61%。面积和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五位和第四位。苗木繁育则是葡萄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环节。辽宁省现有育苗基地主要分布在我省的葫芦岛的绥中、兴城,沈阳的新民,营口的盖县、鲅鱼圈等地。基地10公顷以上的育苗企业6家,2018年总繁育优质苗木1800万株,其中巨峰和部分酿酒品种采用自根苗,其他均为贝达砧木嫁接苗。除了育苗企业外,农户零散育苗也是辽宁省葡萄苗木生产的一个主要形式,但这部分苗木缺乏质量、品种纯度保障,只能供应一般农户小面积栽种,所以在市场中的份额也在逐年减少。现将我省苗木生产主要技术环节总结如下:
1 自根苗的繁殖
1.1 种条的采集和贮藏
种条的采集一般结合葡萄的冬剪进行。选择品种纯正,植株健壮,无病虫害,芽眼饱满,节间较短,充分成熟的一年生枝做种条,注明品种和采集地。种条一般采用活窖或深沟进行贮藏,贮藏沟最好选择地势较高、背阴、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沟深80~100厘米,沟宽100~150厘米,长度视种条的多少而定。贮藏介质一般选用河沙,先在沟底铺一层10厘米左右洁净的河沙,然后种条平放,一层种条,一层沙子,尽量使种条间充满沙子。最上层种条距地表要有20厘米的距离,并用大水冲灌。在其上放一层草帘,然后再用土埋成中间稍高的拱形,防止水份淤积。葡萄种条贮藏的关键是环境温度和湿度,最适温度是1℃左右,一般不可低于-5℃或高于5℃。湿度以沙子手握成团,触地即散为好。贮藏期间,每隔一个月左右检查一次,若发现霉烂,可用1%的硫酸铜溶液消毒,若发现枝条失水,需喷水以保证枝条含水量。
1.2 剪种条
当气温适宜扦插时,一般在下地前30~40天,将沙藏的种条取出,按2~3个芽,长度12~15厘米进行剪截。在距上芽1厘米左右平剪,距下芽0.5厘米处斜剪,一般以40~50条为一捆捆好,以斜茬部位为准捆绑整齐。
1.3 催根处理
种条扦插前用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5%的硫酸亚铁浸泡2~3分钟,以减少菌源。后放于盛有清水的缸中浸泡12~24小时,浸泡后的插条需要进行催根处理。生产上常用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ABT生根粉作为催根剂。催根剂处理后可进行电热催根、时间一般在扦插前20天左右进行,最好有控温仪配合工作。将温度控制在25~28℃。一般20天左右即可萌生愈伤组织,发出根原体和幼根。
1.4 整地扦插
熊岳地区一般在4月20日左右扦插。扦插时20厘米的土温要稳定在10℃以上。扦插前结合苗圃的深翻整地,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3750~5000千克,如果土壤比较粘,结合施肥加入一定量的河沙,撒匀后深翻,耙地做垄,垄宽一般为55~60厘米,长度视地块平整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为20米左右。喷布封闭除草剂,一般使用拉索除草剂,覆盖地膜即可。每垄均匀的插2行(或1行),扦插时,用预先做好的插孔器插眼,然后将枝条插入,芽眼朝上。插后灌透水使插条与土壤紧密接触。
1.5 扦插后管理
水是提高扦插成活率的关键。一般扦插后连续灌水两次,以后在6月中旬以前每15~30天灌水一次,8月中旬以后要控制灌水,使植株及早停止生长,促进枝条成熟良好。要及时除草,确保苗木的正常生长。幼苗进入迅速生长期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和水分,此时需要加强水肥管理,使用氮肥,加快新梢生长和光合器官的建成。进入生长后期,约8月中旬以后,叶面喷肥以磷钾肥为主,再喷硫酸锌、硫酸硼等微量元素,促进苗木枝芽健壮和成熟,还可根据需要叶面喷施硼、锌、铁等微量元素。随着扦插苗的生长,每株保留一个健壮新梢,并及时严格控制副梢,在7月上中旬苗高40~50厘米时摘心,促进枝条粗壮、芽体饱满和成熟。要注意防治葡萄幼苗常见病:黑痘病、霜霉病、毛毡病、白粉病等,使枝条正常生长、保证苗木质量。
2 嫁接苗的繁殖
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用贝达和山葡萄做砧木,通过嫁接苗可提高根系的抗寒性。干旱地区可采用抗旱砧木龙眼和SO4号,盐碱地区可选用抗盐碱砧木等。
2.1 嫁接方法与时期
绿枝嫁接是我省葡萄产区重要的育苗方法之一。绿枝嫁接一般在5~6月份接穗和砧木均达半木质化时进行。熊岳地区一般在6月份进行,最晚不迟于7月初。植株嫁接前最好灌一次透水。采下的绿枝应及时去掉叶片,减少蒸腾失水和营养消耗。嫁接时间以阴天和多云天气最好,嫁接后灌一次大水。我省的绿枝嫁接技术主要是劈接嫁接法。即先削接穗,芽上方留15厘米削平,芽下方1厘米左右削一个2厘米左右平滑的楔形斜面。
砧木留4~5片叶,高约15厘米以上处剪断,用刀片在断面中央垂直下切成一2厘米的切口,随即将接穗插入切口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对齐,并露白1~2毫米,以利愈合。后用塑料条把接口及接穗上端缠紧,防止水份蒸发,提高成活率。生产中插皮接法也有少量应用。
2.2 嫁接后管理
对于绿枝嫁接苗,嫁接后要立即抹除砧木上的所有副梢,以后注意反复抹除砧木上的萌蘖,以保证接芽的顺利生长。接穗芽眼萌发后,有双生芽的应选留一健壮芽。嫁接一个月左右,接口完全愈合后解除绑缚的塑料。当葡萄苗长到30~40厘米时进行搭架绑缚,对萌发的副梢可留一片叶进行反复摘心。当苗高达到70厘米时进行主梢摘心,到8月20日左右时未达到70厘米的也进行摘心。早春地温比较低,为了提高地温,可在嫁接后灌一次水后,如果土壤不太旱,一般2周内不灌水,以后根据土壤墒情再进行灌水。在苗木迅速生长期,即7月上旬和下旬各追肥一次。7月上旬以速效性氮为主,如尿素、磷酸二氨、撒可富等,如果苗木长势不好的话,可叶面喷施0.3%尿素1~2次。下旬追肥以磷钾肥为主,如过磷酸钙、硫酸钾、草木灰等,此期叶面喷施1~2次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枝蔓成熟,提高苗木的成熟度。施肥后应及时灌水,同时中耕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
3 苗木出圃与贮藏
3.1 苗木出圃
(1)起苗前的准备:首先在苗木落叶前,把混杂的品种苗木做上标记,同时把不同区段的品种苗也做上标记,起苗时各品种单独放置,确保品种纯度。其次提前准备好贮藏苗木的坑或窖以及埋苗用的沙子。
(2)起苗:苗木落叶后开始起苗,起苗之前先将苗圃地灌一次水,使土壤松软和保证起出的苗木根系完好。可机械或人工起苗,起苗时注意从离苗较远处开始,以免伤根,同时保证苗根系长度在20厘米以上。对新梢进行剪留时,一般扦插苗保留4~5个饱满芽,嫁接苗在接口以上保留3~4个饱满芽,剪除苗木基部的残桩。
(3)苗木分级:起苗后要按苗木分级标准分级。苗木分级后,捆成捆,视苗木的粗度,一般20株一捆,特别粗的可10株捆一捆,系好标签。苗木外运或入窖之前要进行消毒。常用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或1000倍的升汞溶液浸泡2~3分钟,取出晾干后即可运输或贮藏。
3.2 苗木贮藏
苗木贮藏对温度和湿度要求比较严格。贮藏的适宜温度为0~2℃,不得超过4~5℃,沙子湿度保持在60%左右。在贮苗期间要定期检查,以调控贮藏环境的温、湿度,以免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造成苗木烧根或霉烂,或温度过低造成冻害,或湿度过小造成苗木抽干。
(1)窖藏:在北方比较寒冷的地区多采用这种方法。先在窖内地面上辅一层10厘米厚的洁净河沙,将成捆苗木按品种一排一排放好,每放一排后用沙子把苗木根系埋好,再摆下一排,全部埋完后,在苗木上均匀的撒上沙子,以刚巧埋上枝蔓为度,然后用水管灌水,使枝蔓和根系间充满沙子。
(2)沟藏:选择背风,地势高,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南北方向挖沟,沟宽100厘米,沟深80~100厘米,长度可根据贮苗的数量而定,以单层贮藏为宜。贮藏的方法及温、湿度要求与窖藏基本一致。在沟藏时每间隔2米放1个秫秸把,以利通风、调温,当外界气温降到零下5℃时,在贮藏沟上覆盖草帘,埋土呈小拱形,防止雨雪水流入沟内。第二年春季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撒去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