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综合试验站
王敏 王恢 宁鹏飞 黄丽萍 赵旗峰 马小河
山西省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的产业辉煌时期,自古以来民间流传着“清源有葡萄,相传自汉朝”的说法,唐代诗人刘禹锡“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的佳句也生动记载了山西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的历史,从汉朝的发展,到唐代成为朝廷钦定的贡品,再到解放后至70年代的山西清徐露酒厂。山西清徐露酒厂一直是新中国七大葡萄酒厂之一,所生产的葡萄酒系列产品,曾先后多次获得省、部级大奖,为山西乃至全国葡萄酒生产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后来很长一段时期山西省的葡萄酒产业发展停滞不前,清徐露酒厂停产倒闭。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的葡萄酒产业开始新一轮大发展时,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落户山西省太谷县,酿造的葡萄酒享誉国内外,从此激发了山西葡萄酒产业的大发展。2007年以来,运城格瑞特酒业、乡宁戎子酒庄、左权 淼酒庄、太谷凤翼山酒庄、长治市南沙姆酒庄、襄汾尧京酒庄等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以怡园酒庄、戎子酒庄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山西葡萄酒庄,干红、桃红等葡萄酒产品在国内外葡萄酒评比中屡次获奖,获得了葡萄酒界的广泛好评,引起了业界和世人的关注,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随着葡萄酒庄影响力的扩大、葡萄酒系列品牌的崛起,山西酿酒葡萄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成为山西省转型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1 产区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土壤条件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境内土层深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适中,具有生产优质葡萄与葡萄酒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在晋南一些高海拔地区到晋北的忻州定襄,土质为沙壤土,土层深厚,年平均温度10℃左右,昼夜温差大,阳光和气温匹配好,糖分积累时间较长,果实着色好,年平均降水量400mm~600mm,极端环境不严重,气候环境适合葡萄生长。山西太原-晋中产区,地处北纬37°~38°,海拔800m~1000m,有效积温3000℃~3600℃,无霜期169天~182天,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较长,夏季不太热,7月份平均气温26℃,适宜不同时期成熟的酿酒葡萄生产,7、8、9三个月葡萄成熟期的降雨量为270mm左右,比世界葡萄名产区法国波尔多地区仅多70mm,果实成熟期间的7、8、9月份的水热系数小于1.5,是全国共认的四大优质葡萄酒生产区之一。
山西南部高海拔地区,以山西戎子酒庄有限公司为例,酿酒葡萄基地建于吕梁山南端、黄河中游东岸的晋西黄土高原上,四季分明,光照热量充足、相对干旱,昼夜温差大于15℃,全年日照时数2400小时~2700小时,年均气温9.9℃,年均降水量570mm,年均无霜期212天,海拔950m~1300m,砂壤土质,黄土层厚度200m以上,黄土高原的小气候特征及外围条件非常适宜优质酿酒葡萄的生长,是酿酒葡萄生长的“先天宝地”。
2 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2.1 栽培面积与分布
截至2018年,山西省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大约3万亩,主要分布在晋中盆地以及晋南一些高海拔地区,集中分布区域包括太原市清徐县马峪乡10000亩;晋中市太谷县任村乡2800亩、候城乡1200亩,左权县石匣镇1500亩;临汾市乡宁县昌宁镇5800亩,襄汾县大邓乡3200亩,灵石县翠峰镇1500亩、仁义乡700亩;运城市夏县水头镇2500亩;另外,大同、忻州、晋城、长治等地零散分布着一些小微型酿酒葡萄基地,例如,大同市大同县东梁庄700亩,长治市长治县八义乡700亩等。
酿酒葡萄种植主要以葡萄酒庄或企业作为依托,少部分零星种植。例如山西戎子酒庄有限公司建址于乡宁县昌宁镇,酿酒葡萄基地集中分布于昌宁镇东 村、西村、内阳村等8个自然村;山西尧京酒业有限公司建址于襄汾县大邓乡,酿酒葡萄基地集中分布于大邓乡上西梁村、东社村。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建址于太谷县任村乡,酿酒葡萄基地集中分布于任村乡牛许村、东卜村、内贾村、郝村。
2.2 栽培品种组成、比例及特点
山西省目前栽培的酿酒葡萄品种有10余个,红色品种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在90%以上,主要品种有赤霞珠、梅鹿辄、品丽珠、蛇龙珠、马瑟兰、西拉、黑比诺、阿列尼等;白色品种种植比例不足10%,总面积约2000亩,主要品种有霞多丽、威代尔、贵人香、雷司令、小芒森、长相思等。代表酒庄中,尧京酒庄酿酒葡萄栽培面积3200亩,红色、白色品种栽培比例为4:1,赤霞珠、品丽珠、西拉、马瑟兰、黑比诺、美乐等红色品种6个,面积2560亩,长相思、小芒森、霞多丽、雷司令等白色品种4个,面积640亩;怡园酒庄山西区域酿酒葡萄栽培面积800亩,红色、白色品种栽培比例为7:1,其中红色品种赤霞珠300亩、美乐200亩、品丽珠200亩,白色品种以霞多丽为主,面积100亩;戎子酒庄基地主要栽培红色品种为赤霞株、品丽珠,其中赤霞珠4000亩,品丽珠1000亩,美乐、西拉等其它红色品种600亩,白色品种主要为霞多丽、贵人香,面积200亩。另外,山西省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主要以龙眼葡萄为原料,基地面积10000亩。
山西产区酿酒葡萄具代表性的红色品种中,赤霞珠9月下旬~10月上旬成熟,篱架中、短梢修剪,产量中等,抗真菌病害。该品种有红葡萄酒酿造之王的美称,用其酿制的酒呈红宝石色,清香幽郁,醇和协调,酒质极佳,可陈酿,香气因气候条件表现不同,可表现出黑莓、黑茶蔗子的果香或薄荷、青菜、青叶、青豆、青椒、破碎的紫罗兰或烧烤味,常与梅鹿辄、品丽珠、黑比诺勾兑。山西产区赤霞珠葡萄酒有明显的黑莓、黑茶蔗子、烧烤、黑巧克力味道。
品丽珠与赤霞珠为姊妹种,9月下旬~10月上旬成熟,树势中等,较丰产。抗病力强,适应性强。品丽珠酒质良好,味浓,柔和爽口,酒体醇厚。在山西中部地区表现出色,不太成熟时有紫罗兰和覆盆子的香气,闻起来像未成熟的赤霞珠,又带着青草香味,充分成熟时有典型的青椒味。结构感和单宁含量均比赤霞珠低,但具浓郁的果香,可增添葡萄酒香气的复杂性,使酒具悬钩子的香气。为优良的酿制红葡萄酒品种。
梅鹿辄9月中、下旬成熟,属中晚熟品种。植株长势中等或较强,产量中等,抗病力较强。宜篱架栽培,中短梢修剪,注意母枝不能剪留过长,否则易造成光腿。梅鹿辄也是酿制干红葡萄酒的良种,总体表现良好,酸度低、酒精度高,单宁含量足、果香味浓。酒体呈深宝石红色,澄清透明,口感丰厚圆润,有如丝绸般幼滑,醇厚爽口,具解百纳香型香气,回味好。可柔化赤霞珠的钢锐骨架,还可供其它红葡萄酒勾兑,用以提高其它红葡萄酒颜色与风味。
山西产区白色酿酒葡萄品种以霞多丽为代表,8月下旬~9月上旬成熟,属中熟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产量中等,适应性强,较抗寒,抗病力中等,不裂果,无日烧。篱架栽培,中、短梢修剪,适宜在山西中、北部较干旱地区发展。霞多丽为酿制干白葡萄酒和香槟酒的世界名种,由它酿制的酒,酒精度高,果香浓郁,呈黄绿色或禾杆黄色,澄清透亮;陈酿后,具悦人的果香和酒香,具牛奶般的圆润感,醇和润口,有独特的风味,酒质上等。气候冷凉时,酒体结构丰满,复杂,具有长时间陈酿潜力。
2.3 主要经营模式、栽培模式及其效果
目前,山西省酿酒葡萄基地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租用农民土地,建设酒庄自有基地,统一规划、管理,雇用农民进行集约化生产,便于控制基地葡萄品质,确保葡萄酒的质量,以怡园酒庄、尧京酒庄为代表;二是遵循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方向,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提供产、供、销和栽培管理技术一条龙指导服务,葡萄采收季以葡萄质量分级确定收购价格,以戎子酒庄为代表。
山西早期的酿酒葡萄种植多以小扇形篱架整形为主,这种整枝方式冬季修剪较为复杂,果实产量与品质较难控制,新梢、结果部位高低差异较大,造成严重的果实品质异质性,影响到葡萄酒的品质。
“十二五”以来,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太谷综合试验站在山西区域积极研究和推广各种新技术,倡导酿酒葡萄标准化栽培。尧京酒庄新建基地几乎全部使用嫁接苗,提升植株对不利土壤、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防范葡萄根瘤蚜、线虫等根寄生生物发生与危害; 增大葡萄株行距(1.0m~1.5m×2.5m~3.0m),缓和树体生长势,便于果园机械化操作,实施简约化技术,节省人工成本的投入;在尧京酒业、怡园酒庄、戎子酒庄、凤翼山庄等基地大力推进“倾斜主干水平龙干竖直叶幕篱架”树形的改架与示范,提高架面高度,显著降低葡萄病虫害防控压力,有效解决果实品质异质性问题,并利于冬季果园机械化埋土;示范推广限产提质、果实成熟期摘叶、避雨栽培等技术,严格控制采摘的时间和产量,平均每亩产量控制在400kg~750kg。土壤管理方面,根据山西区域气候特点,酿酒葡萄生长季节前期主要采用清耕法,后期行间(7月份以后)采用自然生草法,定期机械割草;水分管理方面,根据葡萄生长发育情况与土壤水分状况,在出土后至萌芽前、新梢旺盛生长期、花期、采收后等葡萄生长季灌水3次左右,前促后控,保证树体安全越冬;根据葡萄园立地条件,积极推广滴灌技术。在葡萄病虫害防控方面,制定了山西区域酿酒葡萄主要病虫害规范化防控技术,针对本区域叶蝉、金龟子、绿盲蝽、叶螨、蚜虫、斑衣蜡蝉等虫害,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酸腐病、穗轴褐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
2.4 主要企业、产品种类、产量及效益
目前,山西省境内葡萄酒生产企业主要有山西怡园酒庄有限公司、山西戎子酒庄有限公司、运城市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山西尧京酒业有限公司、山西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山西 淼酒庄有限公司、山西通宇冰葡萄酒有限公司、山西菲尼克司酒庄等13家。葡萄酒产品主要有干红、干白、桃红、甜红、甜白、冰葡萄酒、炼白及葡萄露酒等葡萄酒类型。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山西区域葡萄酒、葡萄汁(极少量)等产品产量总计12000吨,产值总计约13.5亿元。
3 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建议
3.1 发挥区域优势,突出产品特色
特有的气候与地理资源优势是山西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基石,政府的重视、引领与科研单位的支持是山西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政府部门务必重视、组织与督导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总体布局与规划,科研部门加大酿酒品种的选种、引种力度,增加品种的多样性,筛选更俱区域优势的品种,酿造代表山西特定气候与地理特征的葡萄酒。
3.2 提升酿酒葡萄栽培配套技术,倡导区域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
适宜的优质区域化酿酒葡萄栽培模式,是山西葡萄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区域酿酒葡萄种植水平。例如,国际普遍通用的嫁接栽培,以提高葡萄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采用先进的高光效“厂字型篱架” 种植架式,有效控制葡萄产量,提高葡萄品质;注重多种架式改造方法的探索,建立葡萄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增加葡萄园机械化作业比例,节约人工成本。
3.3 注重市场营销,提升品牌形象
然近年来山西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但相对成熟的葡萄酒系列产品较少,葡萄酒市场占有份额依然很低。同时,来自同行业、白酒行业与国外进口葡萄酒的威胁日趋加剧,这就要求我们的葡萄酒营销团队及时调整品牌营销策略,发展区域品牌文化,培养酒庄自己稳定的顾客群体;研发团队实时关注市场反馈,注重与当地实际情况接轨,注重产品研发与时俱进,开发适合区域、本土市场的葡萄酒产品。
3.4 依托葡萄酒文化,助推酒庄旅游
以区域人文历史与葡萄酒发展历程为载体,倡导集科研开发、葡萄酒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葡萄酒庄旅游模式,提升葡萄酒产品附加值。
3.5 创新协调机制,注重鼓励扶持
区域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壮大,创新协调机制、制定扶持政策是政府的首要工作。各级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实施统一管理、科学指导。在现有主要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协调基地与农户,基地与公司之间通过承包合同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保证农户、基地、公司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目标实现。在基地建设方面要保证农民利益,提供基地建设资金和相应的鼓励政策;在吸引葡萄产业龙头企业方面要制定相应的门槛和优惠政策,拿出具体的扶持措施;在市场建设方面,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避免和防止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保证山西酿酒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