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5139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关于我国葡萄栽培中合理树体结构的探讨(二)选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指标 [2020/2/20 19:49:28] 来源: 作者:Admin

北京综合试验站团队

 

  1 在我国选择葡萄合理树体结构的基本原则

 

  因为受到生长季的热量、光照和水分(自然降雨或不适宜的水分管理)等几大核心要素影响,与适宜栽培区国家相比,我国葡萄树枝蔓的年生长量较大,因此成形较快,但稳定保持合理的树体结构难度也随之增大。 在传统栽培中,多以增加劳动用工量,强行维持叶幕结构的有效性,导致了我国生产中葡萄的光能利用效率、肥水利用效率和劳动效率普遍偏低,各个产区均不同程度存在着保持稳定树体结构难度大的问题。这其中,最主要是没有认清合理树体结构的重要性,也不清楚如何获得和保持相对合理的树体结构。其实,只要能够把握好如下的基本原则,合理树体结构的确立和保持并非难事。

 

  (1)空间原则:给一株葡萄树足够大的生长空间!随着树龄的增长逐年扩大葡萄树的生长空间,通过更长的时间(远非2-3年)最终确定合理的株行距大小和配套的肥水管理方案,获得葡萄树全面的均衡平稳状态,其中主要包括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平衡、、贮藏营养与当年生物产量之间的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产量与品质的平衡等。也只有这些平衡均基本实现并稳定保持后,才能进一步讲葡萄产品的固有特性是否能够表现,特色品质如何提升和挖掘等更高一层面的内涵。这真的需要很多年有实际意义的探索和实践积累。

 

  (2)有序原则:保持葡萄树的基本生长节律稳定,收发有序!萌芽生长和结实是以调运树体贮存营养为主,此期要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想保持这段时间的正常节律,应以提高树体贮存营养为主。果实发育、花芽分化和新副梢旺盛生长等高度重合期的管理需分清主次,不可顾此失彼。养份回流期是最重要的时期,保持叶幕结构稳定和叶片功能的高效胜过全年的肥水管理。休眠期的按时到来和越冬的绝对安全是保持活树的底线。只有做到了萌芽、抽稍、开花结实、花芽分化、果实发育、枝叶停长、养分回流和安全越冬等各个物候环节的井然有序,节律稳定,才能实现真正的树体精准调控和高品质果实生产。

 

  (3)主从原则:保持葡萄树体结构中主干或主蔓绝对主导地位,保持新梢和副梢的相对从属地位不变。葡萄树主干或主蔓的绝对主导地位需从始至终贯彻,通过光合或增施肥水获得的足够强大的生长势,只能增加在主干或主蔓中,尽可能快和多地形成粗壮和充实的主体结构,以增加贮存营养的能力和尽早过渡到盛果期。除了主蔓延长梢以外的新梢绝不允许过旺生长,结果的新梢一旦出现较为普遍的强盛长势,表明该种树体结构离最终的定形仍然有较大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延长单株树所占据的空和增加有效生长点数量。

 

  (4)可控原则:不论树龄和树体大小,葡萄树的生长势需随时可以调控!主要包括树形大小随时可调整、肥水管理随时与树体大小相配合、新副梢的生长量随时可控、叶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随时可控等。其中,肥水尤其是水分要做到完全可控非常重要,是调控‘雨热同季区’葡萄有序生长和树势调控的关键技术环节,在现代葡萄避雨设施和滴灌技术全面应用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一项非常难的技术了。

 

  (5)高效原则:首先,提高葡萄树生长量的有效利用率,气候特点中的雨热同季也好,葡萄与生俱来的极强旺生长势也罢,只要我们能够提高生长量的有效利用率,无论多大的株行距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长满架面,并尽早过渡到定形的成龄阶段。此间,只要充分协调好早期结果与树形培养之间的关系,产量与品质之间的关系即可。其次,以尽可能保持叶幕结构稳定性和高效率,尽可能提高肥水的利用效率,尽可能提高劳动效率为基本出发点,来统筹安排树体大小、叶幕形、肥水制度等在调控中的作用,将各方面的效率发挥到最大。这几大原则,其实质内容都在调控葡萄树势,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侧重点在不同层面而以,说到底讲的还是确立以树势调控为核心的栽培技术体系最为重要。

 

  2 我国葡萄合理树体结构的几项

 

  主要参考指标或参数通过多年的系统试验和生产实践检验,我们整理出以下几项关于我国葡萄合理树体结构的主要参考指标或参数,正确认识和理解后,有助于生产者更准确地把握好树体的基本状态和对生长势的调控。

 

  (1)主干或主蔓粗度:这是衡量树体生长势最基本的指标,也是衡量树体贮存能力强弱最基本的指标。因此,稳定完好保留多年的粗壮树体结构,是国际公认的优质葡萄生产必备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某一种植地确定以后,合理的葡萄树主干或主蔓粗度与树龄、主蔓长度、结果枝组或母枝数量、新梢数量、新梢的有效利用率等多项指标相关。为协调好主蔓与结果母枝或新梢的主从关系和确定合理的树体结构,长放的水平主蔓和维持其主导地位会一直是栽培管理的核心和重点。

 

  (2)结果母枝或新梢粗度一致性(结果母枝粗度变异系数):这是衡量葡萄树与树、结果母枝间、果穗与间或果粒间生长一致性和品质一致性的关键指标。通过合理的手段,将水平主蔓上过强或过弱的结果母枝或新梢,在相应时期通过人工干预调匀其生长势是栽培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一株葡萄树有多大,水平主蔓几米几十米或上百米长都无关紧要,只要前中后段的结果母枝粗度一致性好,我们就不必担心它结不出好果子来,当然,这需要有与严格配套的肥水和叶幕管理制度。

 

  (3)主蔓延长梢与新梢粗度比:这是决定一株葡萄树是否还需要扩大树冠的核心指标。在葡萄当年新梢的管理时,通常需要在前端选择一个新梢作为延长梢(即将来的主蔓)来培养,其它新梢只要提足够量的叶幕以满足当年结果和树体贮藏即可,无需过多生长。这样,随着树龄的增长,一株葡萄树占据的空间会逐年加大,只要主蔓延长梢与新梢粗度比仍然明显大于1,即表明还有延长树体的生长势头,其比值接近1时即可停止树冠的扩大了。

 

  3 关于我国葡萄合理树体结构的几点讨论

 

  (1)关于直立或倾斜式主蔓树体结构:传统的直立或倾斜式主蔓结构与我国气候特点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因为葡萄的藤本特性赋予了其强极性生长特点,相对偏直立的倾斜主蔓,加剧了其顶端优势,处在主蔓中下部的结果枝组和结果母枝极易衰弱并形成光秃带,在这样的主蔓上想要保持稳定的结果枝组或更新复壮结果母枝的难度均很大,也不易被生产者撑握。更主要的是其结果部位之间的一致性差异极大,果实品质的均一性更无法得到保障。

 

  (2)关于水平式主蔓树体结构:水平主蔓结构则具有更稳定和均衡的生长势调控能力,利用适当长放水平主蔓,比较容易调节水平主蔓前中后各段上结果枝组或结果母枝的生长势,主蔓上的结果枝组越是经历多年越稳定并且趋同。这样一来,我们所期望的存留多年而稳定的葡萄树体结构就能够形成,集成其它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便可形成相对完整的并具有我国葡萄栽培特点的全新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3)关于我国葡萄树体结构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目标:确定我国不同地域的、相对合理的葡萄树体结构指标及其主要参数,是我们葡萄栽培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按照不同栽培目的和产品定位,以树体结构合理性和树势调控为主线,将高效的肥水供给、枝蔓管理、花果管理等具体技术整合成适于我国气候典型特征的综合配套技术,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有树体结构相对合理即树势基本稳定之后,开展其它的生理、代谢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工作才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