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汁葡萄品种改良岗位
马娜 郭印山 李坤 刘镇东 李成祥 郭修武
香气是葡萄和葡萄酒重要的品质性状,属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由多基因控制,同时还受栽培技术、环境等因素影响,更与品种有关。葡萄果实中的香气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玫瑰香型、中性香型和草莓香型(Yang et al. 2009)。其中,草莓香型葡萄果实中特征香气物质主要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2-己烯酸乙酯和2-丁烯酸乙酯等酯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美洲种及其杂交种葡萄中。目前关于葡萄香气遗传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玫瑰香型香气物质上,缺乏有关草莓香型重要特征香气物质的遗传特点和规律研究,草莓香型物质遗传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以欧亚种‘ 维多利亚’与欧美杂种‘着色香’杂交的166株后代为试材,测定了亲本及F1代成熟葡萄果实的草莓香型6种主要香气物质含量,分析了草莓香型主要特征香气物质在群体后代中的分布及遗传特点和规律,为今后草莓香型葡萄品种选育及遗传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以2009年定植 ‘着色香’ב维多利亚’杂交获得的后代群体为试材。其中母本‘着色香’为欧美杂种,有浓郁的草莓香气;父本‘维多利亚’为欧亚种,无香味。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采集150株和166株后代果实用于香气的测定及分析。
本试验的试材均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葡萄试验园内,采用常规管理。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品采集
于2017年和2018年在果实成熟期,分别采集亲本及后代成熟的葡萄果实,经液氮速冻后,置于-80℃冰箱中冷藏备用。
1.2.2 香气成分的萃取
参照Wu(2009),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对香气物质进行萃取。
1.2.3 香气成分的检测
香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成分进行分析。
1.3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xcel和origin 2018进行统计分析,分别统计和计算亲中值、子代均值、子代范围、各香气物质不同含量区间的后代数量分布情况、遗传传递力(%)和超高亲率(%)。
2 试验结果
通过对2017年和2018年‘着色香’ב维多利亚’的150株和166株后代的香气物质含量进行分析,并利用直方图体现各香气物质不同含量区间的后代数量的分布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着色香和维多利亚的杂交后代中各香气物质含量的分布范围较大,后代香气物质分离较为广泛。两年中对甲基苯乙酮的平均含量大于亲中值,呈增强变异,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松油醇、丁香酚、邻氨基苯甲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平均值小于亲中值。通过对各香气物质含量的变化范围比较可以得出,杂交后代香气物质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其中丁香酚、邻氨基苯甲酸乙酯和对甲基苯乙酮在后代中均出现一定比例的超高亲单株。子代中对甲基苯乙酮含量的跨度最大,两年达到了0.2-18714.8 μg/kg;α-松油醇的含量跨度较大,丁香酚和对甲基苯乙酮的含量呈现出较强的超高亲遗传特性,超过17.7%的子代中对甲基苯乙酮的含量高于高值亲本,且在2017年和2018年均呈现出相似的趋势。相反,子代中邻氨基苯甲酸甲酯、α-松油醇和丁酸乙酯的含量并未呈现出超高亲遗传特性。

由图1可以看出,杂交后代丁香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邻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含量主要集中在较低的范围内,其中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邻氨基苯甲酸乙酯在后代中的超低亲单株比例较大,说明这两种物质更容易受到低值亲本的影响。α-松油醇的含量分布范围虽然较广,但未出现超亲单株(表1,图1)。对甲基苯乙酮、丁香酚和邻氨基苯甲酸乙酯在后代中均出现一定比例的超高亲单株(表1),说明在‘着色香’和‘维多利亚’杂交后代中选择这两种物质的超高亲单株潜力较大。
3 小结
(1)‘着色香’ב维多利亚’组合杂交后代中各香气物质含量的分布范围较大,后代香气物质分离较为广泛,且对甲基苯乙酮和丁香酚两种香气物质含量在杂交后代的遗传传递力较高。
(2)‘着色香’和‘维多利亚’杂交后代中,对甲基苯乙酮、丁香酚和邻氨基苯甲酸乙酯3种香气物质在后代中出现了不同比例的超高亲单株,具有选择超高亲单株的潜力。其中丁香酚、对甲基苯乙酮两种香气物质具有超高亲遗传特性,后代超高亲比例分别高达7.4%和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