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岳综合试验站
高圣华 孙凌俊
摘 要:以大棚“辽峰”葡萄为试材,研究防寒使用不同覆盖物、负载量、副梢处理对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棉被为覆盖物的果实品质高于垃圾棉,果实产量却低于垃圾棉;葡萄品质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亩产控制在1500kg左右、果前留3~4片叶进行摘心,其上发出副梢保留顶端2个留1片叶反复摘心,品质可达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辽峰葡萄;果实品质;负载量;副梢管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果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葡萄因其品质和营养的优势深受大家的喜爱,栽培面积因此迅速扩大,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国,葡萄在我国果树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葡萄是喜温植物,一般昼夜平均气温达10℃左右时开始萌发,初春时遇低温伤害容易造成授粉不良影响坐果率;而秋季气温降至10℃左右时营养生长即停止,温度过低会对葡萄植株造成低温冻害,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冬季枝条养分积累,为了提早葡萄果实上市时期,弥补市场空缺,增加经济效益,人们通过温室、大棚设施来进行促成栽培,而设施内则是通过覆膜、加盖防寒物等方式来防止低温的伤害,避免夜间温度过低,从而形成适宜葡萄植株生长的环境。辽宁省设施葡萄栽培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目前设施栽培面积达1.067万hm2,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支柱产业。
‘辽峰’葡萄自2007年进入市场以来,就因其粒大、无核、优质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十分可观,但目前生产中因栽培者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果品质量存在很大差异。本试验以‘辽峰’葡萄为试材,从防寒使用不同覆盖物、负载量、副梢处理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设施葡萄优质高效绿色促成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项试验2019年在辽阳市辽阳县兴隆镇青堆子村王忠信果园进行,该园为平整地面,土壤为黄壤土,肥力水平中上,供试大棚面积为666.7m2,内栽植2行葡萄,品种为‘辽峰’,3年生,株行距0.5m×2.5m,共栽植530株,篱架栽培,树体健壮,长势良好,正常管理。
1.2 试验内容
1.2.1 防寒使用不同覆盖物对‘辽峰’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根据供试大棚的实际情况,采取大棚内设立小拱棚,小拱棚上覆盖大棚膜,膜上再覆盖一层覆盖物的方式进行防寒。试验前选取1个大棚,棚内植株生长势基本一致,将整个大棚分做两部分,做以下2个处理:
Ⅰ小拱棚膜上覆盖0.5cm垃圾棉
Ⅱ小拱棚膜上覆盖1cm保温棉被
供试大棚于1 月20日开始升温,早上太阳出来后将小拱棚膜上的覆盖物打开,通过阳光使小拱棚内温度增加,傍晚时将覆盖物重新盖上以保持温度,升温后每天记录观察棚内植株的物候期。
1.2.2 不同采收期对‘辽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选取采用保温棉被防寒的植株进行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品质影响试验,每株留果4穗,田间管理、疏花疏果、果穗整形、无核化处理、副梢管理、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按常规方式进行。当杲实进入成熟期后,分2次进行取样,第1次在可溶性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7时,第2次在第1次取样9天后进行。分析2次取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单果重以确定适宜的果实采收期。
1.2.3 不同负载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负载量与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负载量过大,消弱了营养生长,果实没有足够的营养供应而发育受损,不仅会导致葡萄品质的降低,还会对来年葡萄的树势和花芽分化造成一定的影响。负载量过少,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为摸索辽峰葡萄大棚栽培适宜的负载量,做了如下处理:选取1个大棚,面积为666.7m2,大棚内生长势相对一致的植株,每666.7m2栽植530株,产量按1000kg、1500 kg、2000kg、2500 kg设四个处理,折合每株结果分别为2穗、3穗、4穗、5穗,每10株为1个区组试验,重复3次。田间管理、疏花疏果、果穗整形、无核化处理、副梢管理、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按常规方式进行。果实采收后调查分析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单果重。
1.2.4 不同副梢处理方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副梢摘心处理可以改变营养物质的运输,有利于果实中的营养物质的积累,另外可以改善新梢叶龄结构,提高后期叶片功能,提高整体新梢光合能力,从而改善了葡萄品质,选取树龄相同生长势相近的大棚辽峰葡萄,做以下几个处理:
A:果前留3片叶,不留副梢;
B:果前留3片叶,前端两个节间发出的副梢留1片叶后摘心,摘心3次,果上共保留9片叶后再发副梢全部抹除;
C:果前留3片叶,前端两个节间发出的副梢留2片叶后摘心,摘心3次,果上共保留15片叶后再发副梢全部抹除;
D:果前留4片叶,不留副梢;
E:果前留4片叶,前端两个节间发出的副梢留1片叶后,摘心,摘心3次,果上共保留10片叶后再发副梢全部抹除;
F: 果前留4片叶, 前端两个节间发出的副梢留2片叶后摘心,摘心3次,果上共保留16片叶后再发副梢全部抹除。
每处理5株,每株留3穗果、疏花疏果、果穗整形、无核化处理、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按常规方式进行,重复3次,果实采收后调查不同副梢处理的果实品质。
1.3 调查方法
调查记录试验植株的物候期;使用电子天平测定穗重;每穗果随机取20个果实用电子天平测定质量,重复3次,从而计算单果粒重;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费林甲乙试剂滴定法;可滴定酸含量测定: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维生素C含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防寒使用不同覆盖物对‘辽峰’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采取0.5cm垃圾棉做覆盖物的萌芽时间为2 月21日、开花期为4月12日、果实转色期5月18日、可采成熟期7月18日;1cm保温棉被做覆盖物萌芽时间为2月11日、开花期为4月5日、果实转色期5月12日、可采成熟期7月9日,另外我们还根据采收时间调查了当时果品出园价格,7月9日是30.00元/kg,7月18日为20.00元/kg。以1cm保温棉被做覆盖物的要比0.5cm垃圾棉做覆盖物无论是萌芽期、开化期、果实转色期、可采成熟期都要提前,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防寒时采用不同的覆盖物对‘辽峰’葡萄的物候期有相当大的影响,防寒效果好,可以在葡萄萌芽前期更好保持夜间温度,有利于葡萄植株的提早萌芽,相应的葡萄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也相应提前,大棚葡萄的售价也随着成熟期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前期售价高,后期售价有所降低。
2.2 不同采收期对‘辽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品质有相当大的影响,7月18日采收的果实在VC含量、固形物含量、穗重及单果重明显高于7月9日采收的,而可滴定酸含量要低于7月9日采收的果实,说明适当晚采可以提高果实品质,但果品的出园价格会随着时间而变化,7月9日采收的果品出园价格为30.00元/kg,而7月18日为20.00元/kg,从整体收益上来看早采的收益要高于晚采的。
2.3 不同负载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通过表2可以看出随着果实产量的增加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VC、固形物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穗重和单果重前3个处理相差不大,可和5穗果的差异很大。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果实品质受到负载量的很大制约,负载量越大,相应的果实品质要有所下降。
2.4 不同副梢处理方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在亩产1500kg前提下,不同副梢处理使新梢上叶片的数量会有所不同,随着果穗上叶片数量的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15片叶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最高,而后随着叶片增加,而果穗上留16片叶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再增加,反而稍有下降(图1)。可滴定酸含量在不同叶片处理条件上,随着叶片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叶片达到9片叶以后酸度变化较小(图2)。由此可见,在叶片数达到15片叶时,品质可达到最佳状态,但考虑到生产中叶片过多会造成郁闭,影响通风透光,所心建议在亩产1500kg情况下可以采取果前留3~4片叶进行摘心,其上发出副梢保留顶端2个留1片叶摘心。
3 结论
通过试验分析,可以知道防寒时采取更好覆盖物可以在葡萄萌芽前期更好保持夜间温度,有利于葡萄植株的提早萌芽,从而整个物候期都会有所提前,果实成熟期早,尽管产量和品质不如成熟期晚的高,但这时果品的出园售价很高,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另外葡萄在可采成熟期与完全成熟期之间,果实单果重和固形物含量会有所增加,但出园价格会有很大的回落,因此,建议果农可以在保持果品风味的前提下适当早采,以提高经济效益。不同负载量对葡萄品质有相当大的影响,随着产量的增加,果实品质呈下降趋势,在一定范围内,下降并不明显,但一旦产量过大,果实品质则会有大幅下降,而果实出园价格受果实品质的影响,所以建议要合理负载,兼顾果实品质和经济收益。通过试验还可以看出不同的副梢处理条件下的叶片量不同对果实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但考虑到生产中叶片过多会造成郁闭,影响通风透光,加大管理难度,增加葡萄发生病害的风险,建议在亩产1500kg情况下可以采取果前留3~4片叶进行摘心,其上发出副梢保留顶端2个留1片叶摘心,共摘心3次。
综合以上, 我们建议辽阳地区‘ 辽峰’ 葡萄大棚生产应尽量采用防寒效果好的棉被做为小拱棚覆盖物, 产量控制在1500~2000kg/666.7m2,副梢管理采取果前留3~4片叶进行摘心,其上发出副梢保留顶端2个留1片叶摘心,共摘心3次,采收时在保持果品风味的前提下适当早采,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