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320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套袋对葡萄生长发育影响研究进展 [2018/12/31 13:20:27] 来源: 作者:Admin

栽培生理岗位

 

  果树生产中大规模使用套袋技术开始于20世纪初,日本果农为防止桃小食心虫对果实的危害,首先在梨、桃等水果上进行套袋。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在苹果、梨等果品上大规模使用套袋技术,果实套袋技术可以避免果实病、虫、鸟害等的发生,减少杀虫剂、杀菌剂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并可以保持果实表面光洁,显著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价值,是目前水果产业中主要的技术措施之一。

 

  套袋技术不仅在苹果、梨、桃等果品上应用广泛,也是生产优质无公害、有机葡萄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葡萄果实套袋可以有效阻隔病菌和虫害对果实的传播,还形成遮光、保湿、保温的微域环境,减少农药等使用次数、降低农药残留和污染,减少病虫果率和裂果率,使葡萄果实外观整齐、果面洁净、颜色美观,从而显著提高葡萄果实的外观品质,增强果品安全性。但葡萄果实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降低果实含糖量、降低着色度,影响果实硬度,也会引起日灼、果锈等病害的发生。

 

  1 套袋对袋内微环境的影响

 

  (1)不同类型果实袋的光照差别

 

  不同类型、不同颜色的果实袋透光率差别较大,果实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同,也会对果实品质产生一定影响。蒯传化研究不同种类果实袋发现,无纺布袋和白色袋的透光率最高,为60%,黄色和红色袋次之,复合袋为0;王海波的研究发现绿袋、红袋和蓝袋对可见光的透过有选择性,白袋对光质的透过没有选择性,这与冀晓昊的研究结果一致;商佳胤在不同颜色果袋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研究中发现,不同颜色果袋光谱成分差别较大,紫外光与蓝袋和绿袋最高,蓝紫光以蓝袋最高,绿光以绿袋、黄袋、白袋和不套袋较高。

 

  (2)套袋对袋内温湿度的影响

 

  滕玉柱的研究中PP果袋内最高温度为38.6℃,明显低于纸袋,稍高于袋外气温,且PP果袋内的最大湿度同样低于对照的纸袋;牛锐敏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果袋内温度变化呈现相同趋势,但袋内温度差异较大,白色无纺布袋内温度最高,报纸袋次之,外黄内黑复合袋最低,不同果袋内湿度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但不同材质袋内湿度差异较大,源丰白色木浆纸袋湿度显著高于其他果袋,白色无纺布袋湿度最低;段罗顺的研究表明,14:00时袋内气温出现日最大值,红色袋温度最高,为38℃,无纺布袋温度最低,为36.7℃,且不同类型果袋内温度均高于不套袋处理,并认为袋内温度与果袋颜色有重要关系,颜色越深,袋内气温越高。

 

  2 套袋对葡萄果实病害的影响

 

  郭淑萍在夏黑葡萄套袋试验中表明,不同材质和规格果实袋套袋处理的病果率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滕玉柱的研究也表明套用PP袋后,红地球和玫瑰香的病果率都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材质的果袋对葡萄裂果影响有差异,余阳在魏可套袋的研中究发现,微孔袋对防止裂果效果最好,无裂果现象,双层黑色袋次之,日本OP袋和塑料袋的裂果现象最严重;葡萄套袋还能有效预防鸟害的发生。

 

  葡萄果实日灼病的发生除了与袋内温度有关外,还与果实实际接受到的光照强度有关,段罗顺的研究表明,下口全开的果袋果实日灼病发病率极显著低于正常开口的果袋,主要因为下口全开的果袋,袋内空气较流通,果袋内的热量可以及时散出,袋内温度较低。不同颜色果实袋日灼病发病率差异较大,红色袋、白色袋及无纺布袋的果穗日灼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黄色袋和复合袋的日灼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和对照,白色袋和无纺布袋虽然袋内温度较低,但由于透光率高,所以日灼病发生比较严重;任晨琛对美人指葡萄的研究中也有相同结论,双层黑色纸袋和牛皮伞袋的处理几乎没有日灼病发生,而无纺布袋和塑料袋处理的日灼最严重。

 

  3 套袋对葡萄果实外观的影响

 

  (1)套袋对果皮色泽和厚度的影响

 

  果皮色泽是评价果实外观品质最直接和重要的指标之一。刘鑫铭的研究认为不同类型果实袋对巨玫瑰果实亮度无显著影响,但各处理对果皮颜色存在极显著差异,白色木浆纸袋果实颜色最红,说明该处理下的巨玫瑰着色较差;在对红地球的研究中发现,PP果袋处理的色差参数L值和a值显著高于对照,说明该处理显著提高了红地球葡萄果面亮度和红色,且PP袋处理的果粉明显增加;同样在对红地球套袋的研究中,唐忠建使用的白色浆木袋的着色效果也显著好于无纺布袋、报纸袋和外黄内黑袋;温源在对日光温室红地球延迟栽培套袋研究中发现,不套袋处理的果实着色周期短,且果实完全成熟后不同颜色纸袋对果实着色深浅影响差异显著,纸袋颜色越深,着色越浅。

 

  刘鑫铭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色木浆纸袋处理的巨玫瑰葡萄果皮厚度最小,与不套袋处理差异极显著,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套袋处理的果皮厚度始终较高,有利于贮藏保鲜,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果实口感;对夏黑的套袋试验中发现所有套袋处理的葡萄果皮厚度均高于对照,但不同套袋处理间果皮厚度无显著影响;纪永存在红地球套袋研究中认为无论套什么类型袋,都能起到保护果粉的作用,减少粉尘污染,但不同类型果袋对果实着色有一定影响。

 

  (2)套袋对果实质量的影响

 

  不同材质和不同颜色果实袋对葡萄穗重和粒重的影响有差异。宋献策和纪永存的研究表明,套不同类型和不同颜色纸袋均可以增加葡萄的平均单穗重和单粒重;王伟军的研究表明白色和蓝色无纺布袋可以增加果穗质量和果粒质量,但是粉色无纺布袋和白色纸袋对果实增重没有促进作用,各套袋处理对果型指数没有影响;程建徽用不同颜色滤光膜对红地球葡萄进行套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滤光膜对葡萄单果质量的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张雷和任晨琛在对美人指葡萄套白、黑两种颜色果实袋和不同类型果袋的研究中也得出相同结论,不同套袋处理单果质量和大小没有明显差异;蒯传化在红地球套袋试验中表明,套复合袋处理的单粒重最小,与其他处理及对照呈极显著差异,其他类型果实袋间差异不显著。

 

  4 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不同材质和颜色的果实袋因透光率不同造成果实叶绿素含量不同,果实中的叶绿色含量又影响果实自身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的能力,另外不同的光照强度影响果实袋内微环境,袋内温湿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果实发育早期酸化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果实的糖分积累。多项研究表明,不同材质和颜色的果实袋对葡萄内在品质的影响差异较大。蒯传化等的研究表明,果实总糖含量有随果袋透光率降低而降低的趋势,套无纺布袋可以显著提高果实含糖量,白色袋、黄色袋和红色袋处理的含糖量均低于对照,差异不显著,复合果袋的含糖量最低,且与其他处理呈极显著差异;果实糖酸比有随果袋透光率升高而升高的趋势,透光率高的处理果实糖酸比高,风味更好,单宁含量与果袋透光率也存在正相关关系;滕玉柱等的研究表明,套PP果袋可以显著提高浆果可溶性固形物、Vc和花青苷含量,这可能与PP果袋有良好的防水、透光、透气性能,有利于浆果糖分的积累,而可溶性糖与花青苷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王伟军等和刘鑫铭等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套袋均能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且果袋颜色越浅,含糖量越高;商佳胤等在不同颜色果袋对设施红地球葡萄的研究中发现,总辐射与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总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温度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光照强度与原花青素含量呈显著相关性,蓝光与Vc含量的相关性极显著,与原花青素含量也有显著的相关性,红光与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总酚、原花青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5 不同时期套袋和摘袋对葡萄果实的影响

 

  何水平在不同套袋处理对鄞红葡萄套袋试验中发现,套复合果袋能使鄞红葡萄果面更加光滑、色泽更加均匀,降低果实腐烂率和高温伤害,提前1周摘复合袋,葡萄果实中的糖分含量下降,果皮着色优于不摘袋处理,提前2周摘复合袋,果实含糖量上升,果皮着色明显深于不摘袋和提前1周摘袋的处理;王定国在玫瑰香套袋研究中表明,套袋可以提高玫瑰香葡萄的可溶性糖、Vc等物质的含量,改善其内在品质,尤其采前5d摘袋不仅会显著提高果实的内含物质含量,还可提高糖酸比,增加果实风味。

 

  6 展望

 

  果实套袋技术在优质、无公害葡萄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同类型和颜色的果实袋对果实发育的微环境影响差异较大,此外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模式以及不同产区的葡萄套袋效果差异也很大,因此深入研究果袋颜色、果袋类型和套袋时间等对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不同产区主栽品种的配套套袋栽培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