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320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葡萄避雨设施栽培在辽宁地区的应用初探 [2018/12/30 14:21:06] 来源: 作者:Admin

熊岳综合试验站

高圣华 赵文东 孙凌俊 马丽 赵海亮 朱绍坤

 

  摘 要葡萄产业作为辽宁省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气候等原因生产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解决出现的问题,根据几年生产实践探讨避雨设施栽培这一葡萄设施栽培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辽宁地区应用的利与弊,及其发展应用前景。

 

  关键词葡萄;避雨设施栽培;辽宁地区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中国著名的工业大省,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辽宁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而葡萄产业又是辽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辽宁省葡萄栽培面积87.89万亩,其中露地栽培面积71.29万亩,设施栽培面积16.6万亩,露地栽培占整体葡萄栽培面积的81.13%,近年辽宁省多次出现夏季降雨多,强度大的现象,对葡萄的露地栽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露地葡萄种植过程中因辽宁气候雨热同季造成真菌侵染性病害严重发生,尤其是葡萄霜霉病,给广大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果农为了防治病虫害、挽回损失就必须进行化学防治,但由于广大果农缺少专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造成了农药的大量无序的使用,既降低了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又大大增加了葡萄生产成本,个别年份、个别葡萄园甚至出现了因投入太大病害控制不住而整园弃管的现象,而在另一方面农药残留又使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造成果实商品价值的下降,也降低了经济效益。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多雨本不利于葡萄生产,但近年来随着葡萄避雨设施栽培模式的推广使用,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葡萄通过避雨设施栽培能显著减轻真菌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尤其是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北方露地葡萄采用避雨栽培也是必然趋势。

 

  1 避雨设施栽培在北方地区的实践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于2012年在所内葡萄研究室试验示范区内对原有的株行距0.5m×4m棚架栽培的红地球示范园进行避雨栽培设施改造,建成避雨设施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区。

 

  品种选用的红地球为欧亚种,美国引入。果实鲜红色,肉质硬而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以上,品质上等。但这个品种本身抗病性较差,露地栽培随着雨季到来霜霉病的防治压力很大。避雨设施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区改造完成后,在6月初,雨季到来前覆膜,然后采取了如下栽培管理措施:

 

  1.1 清园

 

  冬剪下架后,彻底清理园内枯枝落叶、病果、翘皮、杂草等,集中处理,然后进行埋土防寒。

 

  1.2 上架前管理

 

  出土后萌芽上架前,清扫果园,扒老皮后全园喷布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以此来清除越冬病菌及虫卵,降低菌群基数,减少真菌性侵染性病害爆发的风险。

 

  1.3 生长季病虫害防治

 

  开花前,施用50%保倍福美双1500倍液+10%歼灭2500倍液。预防葡萄真菌侵染性病害及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套袋前,2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套袋后,使用50%保倍福美双1500倍液。通过以上措施的施行,基本做到了全年没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果实的品质得到了保证。经过几年的应用实践证明,避雨棚内红地球葡萄成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8%左右,果实着色均匀,呈鲜红色,果面清洁,商品价值高。避雨设施内霜霉病几乎没有发生,要明显好于普通棚架,打药次数减少,全年打药次数减少70%左右,霜霉病防治效果明显。但在避雨栽培条件下,减少了雨水对葡萄植株的影响,同时因棚膜的存在,降低了光照强度,以上的条件满足了白粉病的发病条件,因此在避雨栽培条件下易造成白粉病的爆发流行。

 

  2 避雨设施栽培在北方发展的特点

 

  2.1 减少病虫害,提高果品商品价值

 

  可以显著减少病虫害,尤其是霜霉病的发生,同时因棚膜的存在减少了雨水的冲刷,增加了打药后药膜的存在时间,因此从根本上做到减少打药次数及打药量,降低了病虫害防治成本,变向的提高果品食用安全性,从而提高果实商品价值;

 

  2.2 抵御不良气象灾害,减少损失

 

  避雨设施栽培对于葡萄植株生长环境的小气候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降低晚霜及早霜危害有明显作用,可以适当延长葡萄植株的生长期以及果实成熟后的采收期;避雨设施可以有效防止冰雹危害,减少因冰雹发生而产生的损失。冰雹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对葡萄生产,它可导致葡萄植株叶片、果实受损、花序果穗脱落,从而造成树体衰弱以及白腐病、酸腐病的侵染发生。使用避雨设施后,棚膜能有效阻挡冰雹对葡萄植株造成的危害,避免因冰雹造成的原生及次生伤害,减少经济损失;

 

  2.3 减少鸟类造成的损失

 

避雨设施结合防鸟网可以有效控制鸟类啄食产生的损失。每当葡萄果实近成熟时,喜鹊、麻雀等鸟类便成群结队的前来啄食,给葡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一方面由于鸟类啄食造成了果实产量的减少和商品价值的下降,减少了果农的经济收益,同时鸟类啄食葡萄粒流出的汁液可以污染完好的果实果面,另外这些汁液还能经过发酵引起一些次生病害,如葡萄酸腐病、灰霉病等,严重影响果品质量,降低经济效益。目前,广大果农采取的主要是人工驱赶、挂彩条布等,有条件的则使用驱鸟器、防鸟网等,但单独架设防鸟网比较费时费力,结合避雨棚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当然,避雨设施栽培在有着很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没有任何一种栽培模式可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所有问题:

 

  (1)成本高,不利于推广

 

  避雨设施造价相对较高,一次性基础性投资较大,而且棚膜需要经常更换,成本较高,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内避雨设施改造为例,在原有的水泥立柱棚架栽培的基础上进行避雨设施改造,行距4m,采用以四分渡锌钢管为拱,以3cm×4cm渡锌方钢为梁,中间用10mm钢筋为拉线固定连接,加上相应的焊接材料及防锈漆等,每亩的造价近2万元,若全采用钢结构造价将更加高昂,而这些仅是基础性投资。棚膜的更换也将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我们采用的是透光良好的薄PVC膜,当年对设施内的葡萄植株光合影响不大,第二年由于棚膜老化变脏等原因透光率会有所降低,第三年则会对透光率有很大影响,严重影响葡萄植株的光合作用,进而降低果实品质,因此我们建议棚膜最好一年一换,最多两年一换以保证避雨设施内的光照强度,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

 

  (2)改变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发生规律

 

  避雨设施内葡萄霜霉病几乎不发生,但需要注意防治葡萄白粉病,因避雨设施内高温少水的环境有利于葡萄白粉病的发生流行,如不注意防控会对葡萄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3)夏季设施内温度过高

 

  避雨设施内夏季温度过高,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及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需要通过“放风”来调节温度。

 

  3 避雨设施栽培在北方应用前景

 

  经过多年摸索实践,笔者认为避雨设施栽培可以通过一定的改良以便于更好的在北方推广应用。首先采用经济耐用的材料来降低成本,如我国南方多采用毛竹弯曲制成拱架,在拱架中央立支柱起到支撑作用,再用铁丝固定在立柱上,将薄膜覆盖在拱架上,用尼龙绳将薄膜固定好;其次加强葡萄植株的生产管理,避免叶幕郁闭,再通过装置卷膜器放风措施一方面加强光照,提高避雨设施内的光照强度,增加叶片的光合作用,加强葡萄植株营养积累;另一方面增加棚内空气的流动以降低棚内温度,改善棚内叶幕层的微气候循环,同时可通过天气预报在下雨前人工将放风口关闭来达到避雨的目的。还有是否可以通过避雨棚上及周围增加覆盖物来达到自然过冬,减少埋土防寒造成的葡萄植株根系土壤环境的破坏也值得我们研究。本人认为通过广大果农及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那么在辽宁地区实行避雨栽培必将有广大的发展空间,辽宁的葡萄产业必须将有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