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251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避雨栽培对夏黑葡萄花芽分化的影响 [2018/7/19 17:16:37] 来源: 作者:Admin

武汉综合试验站

龚林忠 艾小艳 刘勇 王会良 田瑞 黄咏明 黎刚

 

  避雨栽培是近年来葡萄种植的主要模式之一,特别是在葡萄果实生长期降雨量过大的地区。在避雨栽培模式的推广下,我国长江以南由葡萄的亚适宜栽培区变为适宜栽培区,葡萄的种植面积日趋扩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不同年份之间花芽形成不稳定,导致产量不稳定。在气候异常的年份,部分出现下部节位花芽分化差,花芽节位上移的现象。夏黑在湖北地区普遍采取中短梢修剪,但2014年湖北地区花期连续阴雨夏季连续高温,导致花芽分化不良,花芽节位上移,中短梢修剪的葡萄园减产严重。在湖北等高湿热地区,部分长势旺盛品种,花芽分化相对较差,也容易因栽培措施不当导致冬芽休眠不足而提早萌发。因此通过了解避雨栽培对葡萄花芽分化的影响,了解其具体的分化时间、分化节位间的差异,对于调控葡萄的花芽分化稳定产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在湖北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葡萄基地进行,该地区年日照时数为18102100小时,年总福射量1063611393 kcalcm²,年均气温15.8-17.5℃,1月平均气温0.4℃左右,7月平均气温28.7℃,最高气温>35℃天数在18天以上,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52075329℃,无霜期237271天,年平均降雨量11401265毫米,78月份雨热同季。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8年生夏黑,株行距1.53m。以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品种‘夏黑’为试材,通过切片观察新梢第2节和第6节的花芽分化规律。节位的编号和统计均是从枝梢基部第一个可见芽开始,依次往梢尖标号。

 

  1.2 试验方法

 

  1.2.1 花芽分化规律观察

 

  采集不同栽培模式‘夏黑’长势相近、基部粗度>0.5 cm的葡萄新梢10条,选取其上第2节和第6节主芽为研究对象,取下存放在青霉素小瓶中,存放于FAA 固定液中备用,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规律。采样日期、对应编号和对应物候期见表1

 

  1.2.2 成花效率调查

 

  观察不同栽培模式‘夏黑’冬芽萌发和新梢成花状况,同时记录所在节位的枝条粗度。每个处理观察10株,已经萌动或长出新梢的冬芽记录为“1”,未萌动的冬芽则记录为 “0”。冬芽成花情况也以相同方式记录。冬芽的萌芽率及成花率按以下公式计算:萌芽率(%)=已萌动的冬芽数/调查的冬芽总数×100成花率(%)=有花穗新梢数/已萌动冬芽总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模式下‘夏黑’花芽分化规律

 

 

 

  新梢展开 5-7 片叶至花穗分离期时,2种栽培模式均从未分化状态进入半球/顶平期,但第2节比第6节进程快,露地栽培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进入处于花序主轴及各个小穗原基形成期或花序第二穗轴发育期,而避雨栽培进入成卷须原始体(图1)。

 

  本实验中,避雨栽培条件下萌芽率从63.29%提高到70.20%;成花率从62%提高到77.36%(表2)。

 

  3 小结与讨论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夏黑’葡萄芽形成的始原始体容易向成花方向发育;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夏黑’ 葡萄芽形成的始原始体不易向成花方向发展,大多数芽的始原始体则进一步发育成卷须原始体,易形成大量卷须,说明避雨栽培可能由于弱光和温度等影响了花芽分化。但调查结果发现,在湖北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萌发率和成花率较露地栽培高。

 

  可能由于湖北地区由于雨热同季,病虫害严重,导致‘夏黑’ 葡萄长势弱,影响了芽萌发和成花质量。因此,湖北地区改善避雨栽培条件下‘夏黑’成花的情况,可从影响花芽分化的阶段寻找解决手段,促进花芽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