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土壤管理岗位
孙鲁龙 翟衡 杜远鹏
摘 要:对叶片进行霜冻处理时设置高(20℃)、低(-0.2℃)两种不同根域温度条件,比较叶片遭受霜冻害的情况,结果发现,根域温度会影响叶片对霜冻低温的抵御能力,较低的根域温度会造成严重的叶片霜冻害,较高的根域温度有利于减轻葡萄叶片的霜冻害,使霜冻指数降低53%左右。
关键词:葡萄;根域温度;霜冻;生理生化
植物地上部的生命活动会受地下部根系的影响和调控(冯瑞云等,2010;王敏等,2014)。对于葡萄而言,这种调控作用是比较明显的。葡萄的周年生长从伤流开始,而伤流是根系活动的标志,因此葡萄在春季的物候期很可能是受根系调控的,根系所处的土壤环境也很可能会影响到地上叶片的物候期,从而影响地上叶片、新梢遭遇低温霜冻的几率。
1 材料及方法
1.1 试材及根域温度设置
试验材料为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美乐’。选择插条粗细一致(大约0.8cm)、经过越冬贮藏满足需冷量的一年生扦插苗,用基质种植在上口径15cm、下口径12cm、高15cm的塑料盆中,盆栽苗在光照培养箱内进行培养,培养环境昼/夜温度为25℃/20℃,昼夜时长13h/11h,白昼光照强度为800μmol·m-2·s-1,相对空气湿度75%。每3天浇一次水,培养14天(7叶左右)的幼苗用于试验。
开始霜冻试验前12h统一浇一遍水(100ml)。根系保温处理(WARR):将幼苗移植在内径尺寸14.5×8×9cm(体积约1L)、壁厚2cm的长方体保温盒中。经检测在最低温为-2℃的模拟霜冻过程中,根域温度维持在20℃左右(温度探头固定在保温盒中央,检测深度7cm),基本不受降温过程影响。对照( 根系低温处理(COLR)):在霜冻处理过程中,根系不进行任何保温处理,其根域温度随模拟霜冻处理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经检测在最低温为-2℃模拟霜冻过程中,根域温度会持续下降,最低温度为-0.2℃。
1.2 根域温度对叶片霜冻指数的影响
选择长势一致,健康无病害的幼苗20株分成两组,每组10株,一组进行WARR/模拟霜冻处理,另一组进行COLR/模拟霜冻处理。将温度自动记录仪(路格科技温湿度黑匣子,L92-1)的探头埋入花盆,埋入深度大约为7cm,埋入位置贴近根系,以监测模拟霜冻期间根域温度的变化。将两组幼苗放到人工霜箱内进行模拟霜冻处理。霜冻处理后将幼苗转移到光照培养箱内恢复12h,观察叶片受冻的情况,统计每棵幼苗受冻叶片的数量及总叶片数目,计算霜冻指数,霜冻指数(%)=受冻叶片数/叶片总数×100。试验重复6次。
1.3 根域温度对叶片过冷点、冰点的影响
选择长势一致,健康无病害的幼苗10棵分成两组,每组5棵,一组进行根系保温处理,另一组进行根系低温处理。测定第三展开叶的过冷点。试验重复6次。
1.4 根域温度对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选择长势一致,健康无病害的幼苗10棵分成两组,每组5棵,一组进行WARR/模拟霜冻处理,另一组进行COLR / 模拟霜冻处理。于霜冻前(0min)、气温达到0(500min)、-2(700min),在-2℃维持1h(760min)、2h(820min)时分别取叶片、根系,测定总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计算出叶片束缚水的含量以及束缚水/自由水的比例。试验重复6次。
1.5 根域温度对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
选择长势一致,健康无病害的幼苗10棵分成两组,每组5棵,一组进行WARR/模拟霜冻处理,另一组进行COLR/模拟霜冻处理。于霜冻前、气温达到0、-2,在-2℃维持1 h、2h时分别测定新梢顶部第三展开叶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试验重复3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拟霜冻过程中气温、根域温度的变化
在模拟霜冻期间,气温和各处理的根域温度如图1所示。气温的监测结果显示,整个霜冻过程可以分为降温、低温维持和回温三个阶段,符合试验要求。根系保温处理的根域温度在整个霜冻过程中基本维持在20℃,对照即根系不保温处理的根域温度表现出对气温的响应,也可以分为降温、低温维持和回温三个阶段,但在时间上滞后于气温的变化,即在同一时刻其根域温度要高于气温。在降温阶段,未保温的根域温度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降低,且根域温度下降曲线与气温的下降曲线基本平行,即二者的降温速度相近。霜冻结束后,将幼苗立即转移到20℃/800μmol·m-2·s-1的环境中恢复12h,根系受低温胁迫处理的根域温度并不立即上升,而是在最低温度附近维持了20min左右才开始逐步升温,其最低温从开始达到最低到开始回升一共维持了174min。

2.2 根域温度对葡萄叶片冻害的影响
叶片发生冻害后在外观上会表现出失绿、变褐、皱缩等症状。图2显示了不同根域温度处理对美乐葡萄叶片霜冻伤害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根域温度处理下,葡萄叶片遭受冻害的严重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根系保温处理(WARR)的叶片遭受的冻害较轻(图2A),有21.07%的叶片表现出冻害症状(表1);根系低温处理的(对照(COLR))叶片遭受了非常严重的冻害(图2B)。有超过74%的叶片表现出受冻症状,比根系保温处理显著提高了53.29%(α=0.01)。

2.3 根域温度对叶片过冷点、冰点的影响
无论根系保温与否,叶片的过冷点和冰点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表2),在根系保温处理下,叶片的过冷点为-5.917℃,稍低于对照0.4℃;同样,根系保温处理的叶片冰点为-2.863℃,也稍低于对照0.26℃。
2.4 根域温度对叶片、根系含水量的影响
组织含水量以及水分的存在状态与组织的抗寒性密切相关。图3显示了在不同根域温度条件下‘美乐’葡萄叶片中总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含量比值(B/F)在霜冻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霜冻过程中,高根域温度处理下,叶片总含水量基本维持不变,而低根域温度处理下,叶片总含水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图3A)。
不同根域温度显著改变了霜冻过程中葡萄叶片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B/F)(图3B)。在降温过程中,对照叶片的B/F值先升高后降低,且在气温降至0℃时(第500min)达到最大,之后随着进一步降温,叶片B/F值以较快的速度降到初始水平以下。根系保温处理的植株叶片B/F值也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根系低温处理不同的是,当气温降到0℃时(500min),其B/F值上升并不显著,当气温降到最低温度-2℃时(700min)才达到最大值,当气温在-2℃维持1h时(760min),叶片B/F值略有下降但与最大值相比差异不显著,之后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B/F值迅速下降到最小值,最小值与初始值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图4显示了霜冻期间根系中可以运输到地上部的自由水的含量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高根域温度处理下,虽然根系中自由水的含量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但是与霜冻之前的对照水平(0min)相比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而对照根系中自由水的含量存在较大的波动性,表现出先升高后恢复的趋势,在气温降到-2℃时,根系中自由水含量达到最大,为对照水平的2.3倍,为同时刻根系保温处理植株根系自由水含量的2倍。在整个霜冻过程中,对照比保温处理的植株根系自由水含量都要高,但只有在气温降到-2℃时差异显著。

2.5 根域温度对叶片蒸腾作用的影响
在模拟霜冻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两种根系温度处理下,叶片的蒸腾速率都逐渐降低,气孔导度也逐渐减小(图5)。根系保温处理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略高于根系低温处理,但二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 结论
根域温度会影响叶片对霜冻低温的抵御能力,较低的根域温度会造成严重的叶片霜冻害,较高的根域温度有利于减轻葡萄叶片的霜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