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栽培与质量控制研究室
翟衡
1 架式改造的必要性
多主蔓自由扇形是我国葡萄园普遍采用的树型,该树型种植密度大,成型快、容易更新,极易丰产,但树型控制对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大多数农民不能很好掌握,前期往往架面拥挤,果穗着生部位较低,病害相对较重,丰产不优质,每年修剪量很大;而后期容易使结果部位上移,一些发枝力弱的品种更易形成枝条下部光秃,产量往往下降,光能利用率较低。随着酿酒葡萄向规模化、简约化方向发展,规则的架式有利于标准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葡萄及其加工产品的品质。
改造架势的优点:将自由扇形改造为有干标准树型,如单干双臂或单干单臂水平整形,简化了修剪技术,根据品种制定的修剪标准和规范有利于种植户学习掌握;骨干枝水平引缚后生长势相对缓和,结果部位稳定;新梢在架面上分布均匀,通风透光良好,病害发生减少,利于果实着色;提高了结果部位,而且果实分布区域集中,也利于区分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进行有效的病虫害的防治;留枝量少,夏季修剪量也相对较小,植株负载量也容易控制,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和葡萄酒品质。
架式改造后的效果:以中粮(烟台)酿酒葡萄基地的赤霞珠为例,2006年改造当年产量达到600kg/667m2,采收时的平均糖度为21度,果皮色泽紫黑色,果实风味饱满,完全达到酿造高档酒的要求。2007年产量为800~900kg/667m2,由于连阴多雨,糖度平均为18~19度。2008年产量控制在1000kg/667m2(要求产量),气候状况良好,平均糖度达到19度以上,晚采收的21度以上。
2 技术要点
由无主干改变为有主干,由多主蔓改变为单干,由自由留结果枝改为定量留枝;由满架结果改为集中在第2道铁丝内结果。
3 操作程序与操作标准
3.1 冬季修剪期改造技术
以6~7年生酿酒葡萄园为例,原树型为多主蔓扇形,株行距为0.8m×2.0m,冬季修剪后一般保留6个左右的结果母枝,呈扇形均匀分布在架面上。
改造为单干双臂树型。冬季修剪时,在多主蔓扇形的几个主蔓中,选留一个长势较壮的作为主干,除去其他主蔓;在保留的主蔓上选留两个高度和角度适宜、生长壮旺的枝条,根据枝条粗壮程度和空间保留6~7个芽进行长梢修剪,做为第2年的结果母枝,即形成单干双臂树形的两个臂。如果无法在一个主干上选留两个臂,可选留两个主蔓作主干,在每个主干上各选留一个壮枝作为臂,形成双干双臂水平树形。改造单干单臂树型:在密度较大或生长势较弱的品种上,选留一个主蔓作主干,主干上仅保留一个壮枝作为单臂,长梢修剪,引绑在第一道铁丝上,作为明年的结果母枝。
3.2 生长季节架面管理技术引绑臂
待春天伤流后,把保留作臂的两个母枝呈水平或稍微倾斜向上,分别引绑在第一道铁丝上(高度在70cm左右),这时枝条变软,不易折断。抹芽、定梢、引绑:虽然改造当年的留芽量有限,萌芽后长出的新梢还是能超过所需要的数量,根据株距的大小(试验园片为80cm),当新梢长到10cm左右、可看清其上的花序时,每个植株上间隔大体相同的距离选留8个左右的新梢作为结果枝,将多余的新梢全部去除。引绑新梢要求松紧适宜,使新梢在架面上分布均匀合理。
3.3 改造后第一次冬季修剪
修剪季节将保留的8个结果枝留2个芽修剪,作为第2年的结果母枝;要严格控制留芽量,留芽过多会导致结果部位上移较快。
4 其它配套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4.1 副梢管理
第1年改造后枝条密度下降,建议保留果穗以上副梢增加光合作用,特别是酿酒葡萄建议不实施副梢摘除绝后处理。
4.2 肥料的使用
比一般葡萄园增加1倍以上的有机肥用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配合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钙、多肽、硼等元素,以达到平衡养分,改善葡萄糖度、着色和风味。
4.3 病虫害防治
按照AA级绿色食品的要求进行,以综合防治为基础,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喷布药物时区分叶部和果实病害有针对的进行重点防治。
4.4 摘老叶
在浆果接近成熟期(采摘前20d左右),摘除遮蔽果实光照的老叶,使浆果能够受到足够的光照,以增加糖分的积累和葡萄的色度。
5 适用范围
有干树型主干粗硬、直立,不易下架埋土防寒,适用于非埋土防寒地区、特别是酿酒葡萄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