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759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提质增效,促进葡萄产业健康发展 [2013/6/24 17:30:15] 来源: 作者:Admin
"

 

 

 
 
育种研究室
郭修武 郭印山 李成祥 李坤 周兴本
 
 
 
  1 提质增效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2009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达到780万亩,产量近800万吨。按葡萄栽培面积和年产量计,中国已分别跃居世界的第5位和第2位,其中鲜食葡萄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1位。葡萄产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葡萄品质和效益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在世界葡萄产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与我国葡萄生产大国地位不相称。我国葡萄品质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穗型过紧过大,果粒大小不均,着色不良,风味欠佳,果面洁净度差,穗轴、果柄异常膨大和硬化,安全性问题等。总之,我国葡萄生产正面临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提质增效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
 
  2 优质葡萄的标准
 
  为提高品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葡萄算优质葡萄?优质葡萄虽然因地区、市场要求而异,有一定的相对性,但根据国内外生产和科研经验,优质葡萄应符合以下几点综合要求:
 
  (1)穗型美观,整齐一致,中等大小;(2)果粒硕大,无大小粒现象;(3)果实具有品种典型色泽;(4)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8%(因品种而异);(5)可滴定酸度0.5%~0.7%,糖酸比25~35;(6)具有成熟果实的芳香物质;(7)果实洁净、安全、无污染、无公害;
 
  3 如何实现葡萄生产提质增效
 
  提质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重要的是要提高果农和管理者的质量意识。
 
  3.2 科学选择园地(包括土壤类型、灌溉条件等),加大建园基本投入(如肥料投入、整地质量、水利设施等)。
 
  3.3 因地制宜选择主栽品种和苗木种类,采用无病毒苗木建园。
 
  3.4 采用合理的栽植密度和适宜的架式及整形方法。
 
  3.5 坚持无公害、标准化栽培,进一步提高葡萄品质。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是优质生产的前提。提高品质的具体技术措施主要有:
 
  (1) 合理控制产量。通过疏花序、控制果穗数量、限制产量(1000~1500kg/亩)来实现;(2)标准穗形。通过果穗整形、疏果粒等达到果穗的一致性;(3)果穗套袋;(4)规范化夏剪。合理进行新梢摘心、副梢处理等,保证有充足的叶面积(叶片数量)。(5)严格控制(规范)激素和生长调剂剂的使用;(6)科学的土肥水管理。包括平衡施肥、节水灌溉、限根栽培等;注重有机肥和叶面肥的使用。(7)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8)推广避雨栽培。(9)适时采收。葡萄必须达到最佳色泽、最高糖度、最纯正风味时才能采收,否则就有损于葡萄的品质。我国的葡萄品质欠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采收过早,品种没有充分成熟,达不到该品种固有的品质指标。因此,必须改变采收过早的习惯,适时采收或尽可能延迟采收期,以提高葡萄浆果的品质和商品性,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6 推广果园机械化。在埋土防寒、松土除草、打药防病等环节大力推广机械化。
 
  3.7 大力发展设施葡萄生产。为解决露地生产中的2.4-D危害、调节产期和提高效益,应在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设施葡萄生产,可采用促成栽培、延迟采收栽培、避雨栽培等多种设施栽培形式。
 
  3.8 贮藏保鲜增效及加工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