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宁综合试验站
白先进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是在夏收果的基础上,利用秋冬阳光充足和少雨天气,通过多项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的优势,实现了一年两季收获,弥补了市场空缺,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原本不适葡萄栽培的地区,变成了特殊优势栽培区。
近年,两熟技术在全国各地推广,取得很好效益。但葡萄品种多,各地气候条件也不一样,为了使果农尽快掌握此项技术,特将葡萄两收模式及方法介绍如下:
1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
一种是从萌芽到果实成熟的两茬葡萄的生育期不重叠、不重茬。按一茬生育期120~150天计,在露地条件下,葡萄一年两收技术只能在生长期长、热资源丰富的南方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或设施栽培可以实现;而另一种是两茬果生育期重叠的,即多茬果发育期重叠在一年内实现多收的方法。
1.1 夏果、冬果两收模式
选择在1月修剪,1月下旬至2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催芽,3月下旬至4月中旬开花,6月中旬至7月上旬收夏果。夏果收获后即刻施肥,恢复树势1个月后于8月中下旬修剪,同时去除全部叶片并催芽,5~8 天后萌芽,开启当年第2个生育周期,12月中下旬收获第2茬冬果。
1.2 夏果、秋冬果一年两收(两代同堂)栽培模式
选择在1月中下旬修剪,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催芽,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坐稳后施肥,促进新梢生长,同时人工摘心或喷生长抑制剂促进叶片老熟和花芽分化。在5~6月进行绿枝修剪,逼迫副梢冬芽萌发并开花结第二茬果。6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收夏果。10月至11月收第2茬秋冬果。
2 选用适栽品种
可选用成熟期与巨峰相似且成花容易的品种,如巨峰、户太8号、京亚、8611、温克、意大利、美人指等。
3 选择适栽地区
3.1 气象条件
在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地区,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雨热同季,往往在春季与夏初会有梅雨出现,在下半年普遍会出现“秋旱”,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危害,但总体看,下半年降水少于上半年,日照时数、日较差比上半年也大。葡萄一收果(夏果)通常不如二收果(冬果)的含糖高、色泽深,但二收果酸度也高些。
从广西南宁、柳州、百色、天等、宜州等桂中南葡萄产地的气候资料看出:上半年≥ 1 0 ℃的活动积温(3000~3700℃)低于下半年(4000~4300℃),日照时数(510~730小时)也低于下半年( 8 5 0 ~ 1 0 3 0 小时) 。从两茬葡萄成熟期水热系数(K值)看,夏果成熟期5 ~ 6 月份的水热系数为2.4~3.0(>1.5);冬果成熟期的11~12月份水热系数为0.5~1.0。上述资料表明,对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开展一年两收葡萄栽培,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
在南亚热带以南地区,由于冬季温暖,低温量无法满足正常休眠的“需寒量”要求,表现早春萌芽迟,发芽不整齐,萌芽率低,新梢长势不均衡,产量质量难以提高,对葡萄发展很不利。但采用两收技术的同时,推广早春用单氰胺催芽技术,使葡萄提前萌芽,提高了芽眼整齐度,很好地解决了“需寒量”和果实上色难等难题。
按目前推广地区看:年均温20℃以上,如桂中南冬季无霜冻或初霜出现晚(12月20日后)的地区可以推广露地栽培夏、冬果两收模式;在年均温20℃以下的地区则可选用夏、秋冬果一年两收(两代同堂)栽培模式。
近年,南方设施避雨与设施促成结合的栽培方式广为应用,从而使南方一年二收葡萄栽培北线继续向北推移,并使南方地区成为葡萄一年两收、葡萄产期调节技术应用的重要地域。
3.2 土壤及灌溉环境条件
葡萄适应性广,沙土、壤土、粘土均能栽培,但宜选择排灌方便,地势相对高燥,土壤中性,远离污染源的地方栽培。要求地下水位不可过高,最少要有40~60cm的土层,同时排水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