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西及黄土高原综合试验站
刘三军 蒯传化 于巧丽 陈锦永 周增强
豫西及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葡萄的重要产区之一,在葡萄生产上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本地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葡萄幼果发育和成熟期受降雨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葡萄避雨设施栽培,可极大的改善葡萄发育和成熟期的环境条件,避免因降雨带来的病虫害的发生,在葡萄生长期少用农药或不用农药,实现无公害果品生产。2008年以来,豫西试验站就豫西及黄土高原地区的避雨设施栽培技术和方法进行调研,现将结果初步总结,以期为该地区葡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 避雨设施构建
避雨设施采用两种设计模式,一种为简易避雨拱棚,另一种为热镀锌钢架避雨拱棚。
1.1 简易避雨拱棚
该种方法较为简单,费用较少,在原有葡萄园架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成。主要方法为:在原有篱架或“高宽垂”架式的架材(水泥杆)顶端加固一根高0.8m的支架与宽1.3~1.5m的横梁,分别在支架顶端和横梁两端牵引3条10号铁丝。钢丝拉好后,用竹片做拱形材料,竹片固定在3根钢丝上。然后在上面覆膜,膜两侧用竹夹固定,形成2~3m的简易拱棚。一般该种简易避雨拱棚造价1500~2500元。
1.2 热镀锌钢架结构避雨拱棚
该种避雨设施拱棚造价较高,但结实耐用。主要方法为:利用热镀锌钢管,沿着葡萄栽植行向每5~6m设置立柱,立柱下部(地面以下)用混凝土浇注,地面以上高度1.8~2m。在边行的立柱,距顶端0.4~0.5m设置横梁,用来加固,加固横梁每10~15m立一个。立柱顶端沿行向焊接一根钢管,长度视栽植行向长度而定。然后在加固横梁上,以葡萄定植点为中心,两边分别距离中心点0.8~1m处打孔,用来穿钢丝。这样,钢架结构的避雨棚主体建成。
避雨覆盖:在加固钢梁的穿孔处,牵引钢丝,拉紧。然后分别在葡萄定植行两侧牵引的钢丝上和顶端钢管上固定竹片。在竹片上覆膜,塑料薄膜两边固定在钢丝上。这样,干架结构避雨拱棚建造完成。
2 品种选择
本地区每年降雨量集中在7、8、9三个月份,该时期是幼果发育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葡萄早熟品种的成熟季节。采用避雨设施栽培,可以避免葡萄病虫害的爆发式流行,减少生产上的损失。因此,在选择栽培品种时应注意到本地区的气候特点,以保证葡萄生产的顺利进行。可选的早熟品种有:夏至红、郑州早玉、夏黑、维多利亚、奥古斯特、粉红亚都蜜、早熟红无核等;中熟品种:巨峰、巨玫瑰、理扎马特、藤稔、森田尼无核、大粒红无核、魏可等;晚熟品种:红地球、美人指、圣诞玫瑰、摩尔多瓦、红宝石无核、克瑞森无核等。
根据本地区特点,巨峰系品种虽然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如果加上避雨设施进行栽培,效果更佳。欧亚种品种在本地区栽培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病虫害发生严重,采用避雨设施栽培,可极大地改善葡萄生长发育条件,避免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在本地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品种,采用避雨设施栽培无疑都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3 适宜的扣棚时间
最佳的扣棚时间为5月下旬。扣棚时间过早,植株生长加快,易出现早期枝条的旺长,节间变长,枝条不充实,特别是对花序发育不利。扣棚时间晚,病虫害的发生严重,起不到避雨栽培应有的作用。在豫西及黄土高原地区,每年5月份以前,基本无有效降雨的发生。因此,为保证葡萄前期发育的需要,如新梢生长期和开花坐果期,扣棚时间应在开花坐果期后的5月下旬进行。
4 避雨设施下温湿度变化
与露地栽培的葡萄比较,在避雨设施条件下,影响葡萄生长发育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温度和湿度)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4.1 湿度变化
对避雨和露地两种栽培模式的湿度测定表明:无论是钢架结构避雨设施或简易避雨设施内,葡萄架面空气湿度明显低于露地,湿度降低10%。在降雨季节(7~9月),湿度降低的幅度更大,达到20%以上。湿度的降低,可以避免因湿度大而造成的病虫害发生。
4.2 温度变化
对避雨棚内的温度变化监测表明:扣棚后的一段时间(5~6月),棚内温度明显低于棚外温度,相差3.5℃。到后期(9~10月),棚内温度明显高于棚外,相差约4.3℃。中间一段时间内(7~8月),棚内架面温度与棚外架面温度基本没有差异,但棚内最高温度(高温区)要高于棚外。温差效应:对避雨棚内温差进行测定表明,无论是简易避雨还是钢架避雨,每天温差都比露地大。特别是后期(9~10月),温差更大,最大达18℃以上。后期的温差可以极大地促进果实品质的提升。
5 病虫害发生
5.1 病害
据调查,在相同的管理措施下,避雨设施栽培可以避免长期危害葡萄的重大病虫害种类如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黑痘病等的发生。具体结果如下:避雨设施棚内在覆膜前管理与露地管理一致,覆膜后,根据病害的发生种类,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与露地栽培比较,病害种类的发生情况如下:
霜霉病: 露地下在每年5 月底~6月初和8月底~10月底,发生两次严重的霜霉病害。避雨设施下基本没有霜霉病的发生。可以说明避雨栽培可以抑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
炭疽病和黑痘病:避雨栽培条件下,这两种病害基本没有发生或发生轻微。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区域内,欧亚种品种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发病极为严重,成功率很低。白腐病:该病在欧亚种品种上发病严重,特别是美人指,发病更为严重。但在避雨条件下,该病基本没有发生。
白粉病: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基本没有发生,但在避雨条件下,由于棚内湿度小、温度适宜,造成白粉病的大发生,发病程度严重高于露地栽培。
灰霉病:与露地栽培比较,葡萄灰霉病的发生程度严重。其他病害,如叶斑病等,基本没有发生。
综上所述,葡萄避雨设施栽培,可以避免长期以来危害葡萄的重大病害,但葡萄病害种类发生变化,应引起重视。
5.2 虫害
绿盲蝽:主要发生于春季发芽和展叶阶段,避雨设施条件下,与露地栽培基本没有差异,但由于避雨设施的构建,绿盲蝽危害在第2年有加重趋势。
介壳虫、斑衣蜡蝉在避雨条件下的发生程度严重于露地葡萄栽培。
叶蝉类:在生长后期,由于避雨设施的保护作用,叶蝉类害虫发生程度严重于露地。
5.3 防治措施的差异
相比较而言,在葡萄病虫害防治措施上,避雨设施条件下与露地栽培差异较大,一般露地栽培每年农药使用次数为10~13次,而在避雨设施条件下,一般使用3~5次即可。但防治对象发生较大改变。
6 避雨设施栽培应注意的问题
6.1 病虫害防治
在避雨设施条件下,病虫害种类发生较大变化,在防治技术和方法上应注意及时改变。
6.2 加强冬季防护
避雨设施下,葡萄生长时间进一步延长,在晚秋养分回流较慢,葡萄贪青旺长,极易造成葡萄枝条不充实,造成越冬冻死率增加。因此,应加强越冬的植株防护措施。
6.3 树体早衰
避雨设施条件下,葡萄生长速度加快,枝条节间长,如冬季修剪不适当,极易引起树体早衰,因此,在生长季节和冬季修剪时,应及时注意树体生长势的调整和修剪,使结果枝条与辅养枝条合理搭配,防止树体早衰。
7 小结
7.1 葡萄避雨设施栽培的施行,极大地改善了本地区葡萄生长发育的环境,使栽培品种的适用范围扩大、花色品种增加,改变了由巨峰系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
7.2 避雨设施栽培条件下,葡萄病虫害种类发生较大的变化,一些次生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发生改变。
7.3 避雨栽培可有效控制葡萄架面的温湿度变化。
7.4 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生长时间加长,注意及时进行冬季防寒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