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体病害岗位
李兴红
葡萄酸腐病是一种主要的果实病害,1898年在法国首次报道,1999年首先在山东烟台引起重视。近年来,该病害在全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造成果穗腐烂。果园管理不当时葡萄损失率为30%-50%,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葡萄生产的重要果实病害之一,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与质量,甚至还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1 症状
葡萄酸腐病主要为害果穗,在葡萄近成熟期开始发生,引起葡萄果粒褐色腐烂,组织破裂解体,大量的腐烂汁液流出,果皮薄而脆,出现洞口,典型特点是有醋酸味,在病果穗上及其周围有大量果蝇存在。另外,果粒腐烂后流出的腐烂汁液会造成汁液经过的地方(果实、果梗、穗轴等)腐烂,病害后期腐烂果粒干枯,干枯的果粒只剩下果实的果皮和种子。如果是套袋葡萄,在果袋的下方有一片深色湿润,腐烂果实流出的液体浸湿纸袋,酸腐病也习惯称为“尿袋”。
2 病原
葡萄酸腐病是一种特殊的病害,葡萄酸腐病病因复杂,葡萄酸腐病的发生主要是酵母菌、细菌和果蝇共同作用的结果,多数研究者认为:葡萄酸腐病是由酵母菌和醋酸菌引起的,常见酵母菌有: Ca ndi da s pp.(假丝酵母属), Pi c hiaspp.(毕赤酵母属)
和 Hanseniasporas p p . (
有孢汉生酵母属)
, Is s atchenk i a s pp.(伊萨酵母属);常见细菌有:醋酸菌 Gluco nob act ers p p.(葡糖杆菌属)、A c e toba ct e raceti (醋化醋杆菌)和 Acetobacter
pasteurianus(巴氏醋杆菌)。
3 影响发病的因素
病害发生的轻重与多种因素有关。第一,伤口的多少影响病害发生,如:胡蜂、白星花金龟成虫等喜食成熟的果实,多在葡萄浆果着色后将果实咬食成空洞,各种鸟类取食葡萄果粒造成的伤口,以及各种病害(裂果、日灼、白粉病等)造成的伤口多的果园,发病严重。
其次,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包括:多雨的地区、多雨的年份以及雨水、喷灌和浇灌等造成的湿度大,叶片过密造成的高湿度等。第三,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紧密果穗型和薄果皮的品种一般对酸腐病比较敏感,发病重。第四,管理不当的果园发病重,肥力不足、挂果量大,造成树势弱的果园发病重;品种混合栽植,各个品种成熟期不同的果园病重,早熟品种的发病为晚熟品种提供了大量果蝇和病菌;偏施氮肥造成枝叶徒长的果园发病重;地势低洼、排灌不良的果园发病重。
4 防治方法
葡萄酸腐病病因复杂,防治难度大,目前还没有单一的防治措施能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该病害的防治原则是:以防病为主,病虫兼治。其中,减少伤口、降低挂果量、避免高温高湿是防治病害的关键措施。
(1)减少果实伤口
通过诱捕和去除蜂窝控制黄蜂等害虫,减少昆虫引起的伤口;可设置防鸟网,人工轰赶鸟群等,
避免鸟害造成的伤口。
(2)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绑缚枝蔓, 使其通风透光,降低果穗周围的湿度;合理肥水,降低氮肥施用量,控制葡萄生长过旺,避免果实成熟期快速膨胀相互挤压造成伤口;收获前或收获后清除发病果穗,降低病菌数量。
(3)果实套袋
可有效的保护好果面,减少果实伤口;可避免雨水冲刷,减少病菌的传播。这项措施能够延缓病害的发生。
(4)药剂防治
对于一些发病重的地区和果园,自封穗期开始喷洒80%必备(波尔多液)400倍,10~15天1次,连续3次。铜制剂对酸腐病菌有一定的保护和杀菌作用,除多种铜制剂外,其它防治酸腐病的有效药剂有:安泰生和百泰等。防治果蝇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可以使用的杀虫剂有高效氯氰菊酯等。
葡萄酸腐病病因复杂,防治难度大,目前还没有单一的防治措施能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以防病为主,病虫兼治。减少伤口、降低挂果量、避免高温高湿是防治病害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