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综合试验站
陈文朝
郝建宇 王伟军 王秀荣 吕丽霞
绿盲蝽又名花叶虫,属半翅目,盲蝽科。寄主植物较多,危害果树、蔬菜等多类作物。近年来随着张家口地区葡萄产业的不断发展,绿盲蝽的危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当地葡萄上的重要害虫之一。
1 危害症状
绿盲蝽以成、若虫刺吸危害葡萄的幼芽、嫩叶、花蕾和幼果,造成危害部位的细胞坏死或畸形。葡萄的嫩叶受害后,最初出现细小黑褐色坏死小斑点,随着叶片的逐渐长大,小斑点变成不规则的多角形孔洞,俗称“破叶疯”,受害叶片到生长后期难以恢复正常状态;当葡萄花蕾受害时即停止发育,最后脱落,幼果受害初期在果实表面呈现出不太明显的黄褐色小斑点,随着果粒的不断生长发育,受害部位的小斑点也相应扩大,呈现黑色,并且逐渐凹陷,受害部位发生龟裂现象,严重影响葡萄的品质和产量,有些危害较重的葡萄失去商品价值,进而影响广大果农的经济收入。
2 发生规律
绿盲蝽一般1年发生3~5代,以卵在树皮缝内、芽眼间、枯枝杂草和表层土壤中越冬。张家口地区春季气温较低,在4月中旬左右葡萄才开始出土,4月下旬葡萄逐渐开始发芽,在本地葡萄产区绿盲蝽的卵一般在4月份开始孵化,对葡萄的危害多从4月下旬即开始,到5月份葡萄进入展叶期则绿盲蝽的危害也相应加重,5月下旬至6月中旬开始危害葡萄果实,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产卵越冬。
绿盲蝽的成虫飞行力强,若虫白天潜伏不动,于清晨或傍晚在葡萄的芽、嫩叶和幼果上刺吸危害。成虫寿命约30~40天,羽化后6~7天开始产卵,多产于幼芽、嫩叶和幼果等组织内,越冬卵大多产于枯枝、杂草等处。绿盲蝽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发生较重,在本地葡萄种植过程中5月中旬至6月中旬发生较为严重,此期内也是防治绿盲蝽较为关键的时期。
3 防治方法
3.1 物理防治
在葡萄种植园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利用绿盲蝽成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可有效减少害虫数量。
3.2 农业防治
(1)
清理葡萄园, 消灭虫源。在葡萄越冬前清除枝蔓上的老树皮、枯枝、落叶及杂草等,集中到园外烧毁,减少越冬害虫的数量。
(2)加强田间管理,减少虫源。在葡萄的生长期内及时清除园内及周围的杂草,加强葡萄的夏季管理工作,及时夏剪,合理绑扎枝蔓改善架面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将杂草与剪下来的葡萄枝蔓集中到园外烧毁,消灭潜伏的若虫和卵。多雨季节注意开沟排水、中耕除草,降低园内湿度。对幼树及生长势较强的树,避免冬剪过重;多施磷钾肥料,控制氮肥施用量,防止葡萄徒长。
3.3 化学防治
(1)葡萄萌芽前喷药。在早春葡萄出土后萌芽前喷施一遍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虫卵。
(2)生长季节适时喷药。在越冬卵孵化后低龄若虫期及时喷药,张家口葡萄产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用药较好。可以喷施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3%的啶虫脒乳油1500~2000倍液等,连续喷施2~3次,间隔7~10d。喷药时间要在清晨或傍晚绿盲蝽活动时进行,喷施过程一定要均匀周到,除了对葡萄要精细喷施以外,对于葡萄园田间作物及周围的杂草等也要全面喷施,要做到统一防治,无遗漏,才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