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942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大棚条件下对弗雷无核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017/4/18 17:48:25] 来源: 作者:Admin

北疆综合试验站

王富霞 容新民

 

  石河子总场位于石河子市北郊,光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物流发达,目前露地栽培的弗蕾无核,采用厂架式,株行距1.2m×3.5m的模式。由于弗雷无核葡萄的品种特点,大部分与中熟品种同时上市,造成价格偏低甚至滞销;抗病性弱,雨水多的年份,病害严重导致农户损失惨重。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大棚条件下弗雷无核葡萄栽培和露地栽培进行对比试验,对两种模式下的物候期、枝条生长量、病害防治及果实品质进行调查,总结大棚条件对弗雷无核葡萄栽培的影响。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品种及地点


  试验品种:弗雷无核葡萄,树龄4年。


  试验地点:石河子总场果品公司二站。土地土壤类型:中壤土,土壤容重1.45左右,有机质4.14,速效氮115ppm,速效磷23ppm,肥力均等。灌溉方式为滴灌,滴灌带采用边缝式滴管带。采用一行两管,双管间距60cm,毛管直径16mm,滴头间距400mm,滴头流量2.6L/h,出地管间距90m


  1.2 试验设置


  以大棚栽植和大田栽植为处理和对照,面积2亩。处理与对照均采用厂架式,株行距为1.2m×3.5m。每个处理5株树,3次重复,共6个小区,随机排列。


  1.3 调查内容


  (1)两种栽培模式的物候期调查:自出土后每3天调查一次,膨大期后每10天调查一次,着色期后每7天调查一次糖度。每次调查时间应控制在一天完成。


  (2)两种栽培模式的枝条生长量调查:55日起,每10天调查一次新梢生长量包括第四节粗度、新稍总长及叶片数。


  (3)两种栽培模式的病害防治情况:调查两种模式下弗雷无核葡萄病害的防治时间、药剂种类及使用量。


  (4)两种栽培模式的果实品质调查调查两种模式下弗雷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包括穗重、单粒重、糖度、滴定酸、硬度等。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物候期调查结果


  通过试验结果,大棚栽植的弗雷无核葡萄在3月下旬出土,4月初萌芽,5月中下旬开花,6月底开始上色,物候期较露地栽植提前7天左右。


  2.2 两种栽培模式的枝条生长量调查结果


  通过试验结果,葡萄出土至5月初,大棚条件下温度较高,弗雷无核葡萄的第四节粗度、叶片数、总长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5月初开始放风,至61日大棚塑料布完全揭除,5月初至6月初,生长量的差距有所缩小,但大棚栽植的生长量还是显著高于露地栽培。


  2.3 两种栽培模式下弗雷无核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情况调查


  试验结果说明,两种栽培模式下,大棚栽培的弗雷无核病虫害发生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防病次数少于露地栽培,用药浓度也较小。利用大棚避雨栽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发生。


  2.4 两种栽培模式的果实品质调查



  试验结果说明,大棚栽培的弗雷无核葡萄果面干净、果实鲜红靓丽,单粒重、单穗重均比露地栽培的高,纵、横径也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可溶性糖较露地栽培的高2.39,差异显著,可滴定酸低。果实硬度也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因此大棚栽培的弗雷无核葡萄果实品质更高,商品性更好。


  3 结论


  (1)两种栽培模式下,大棚栽植可以有效的规避晚霜的伤害,提早萌芽,新稍生长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物候期比露地栽培的早7天左右。


  (2)两种栽培模式下,大棚栽培的弗雷无核病虫害发生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防病次数少于露地栽培,药品也多用于预防病害发生,浓度较低。


  (3)两种栽培模式下,大棚栽培的葡萄果面干净、果实鲜红靓丽,单粒重、单穗重均比露地栽培的高,可溶性糖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因此大棚栽培的弗雷无核葡萄果实品质更高,商品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