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综合试验站
艾军 刘迎雪 杨义明 赵滢 范书田
枝干病虫害是山葡萄栽培的重要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根癌病、虎天牛、球坚介壳虫等。常常造成枯枝 、树势衰弱、死树等后果, 甚至造成毁园, 严重影响山葡萄栽培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现就山葡萄几种常见枝干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 根癌病
1.1 症状
一般在主蔓根颈部位或二年以上枝蔓上发生,嫁接苗在接口处也易发病。发病初期在病部形成似愈合组织状的瘤状物,内部组织松软,随着瘤子的不断增大,表面粗糙不平,并由绿色逐渐变成褐色,内部组织变白色,并逐渐木质化。病瘤多为大小不一的球形,小的只有几毫米,大的可达十几厘米,形状不规则,存在大瘤上又长小瘤的现象,病株生长衰弱,严重时干枯死亡。
1.2 病原
根癌病由细菌引起,为薄壁菌门、根瘤菌科的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E.F.Smith& Townsend)Conn]。菌体呈杆状,周生鞭毛,若只有一根鞭毛,则多为侧生。革兰氏染色染色阴性,不形成芽孢。
1.3 发生规律
病原细菌主要在土壤中或病株及瘿瘤组织内越冬,随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从植株伤口侵入,在皮层组织中寄生并繁殖,诱导伤口周围的薄壁细胞不断分裂,使组织增生,形成癌瘤,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自5月上旬开始,至7月上旬,癌瘤迅速膨大,7月下旬~8月上旬癌瘤逐渐干缩,部分脱落,污染土壤,成为再侵染的污染源。
1.4 防治方法
(1)选栽无病苗木,在苗木繁殖前,最好通过生物学检测方法确定是无病菌的材料,严格杜绝从病区调运苗木及繁殖材料。定植前要进行苗木消毒,可用硫酸铜100倍液浸泡5分钟,再放入50倍液的石灰水中浸泡1分钟,或用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分钟。
(2)在田间管理中,要尽量避免发生机械伤口和病虫伤口。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菌能力。
(3)对癌瘤进行刮治,刮至无病组织,并在伤口处涂200~300倍的五氯酚钠溶液。用10%抗菌剂402的40倍液在刮除病瘤后涂抹伤口,也可以选用抗菌剂402代替。另外,退菌特、福美双对山葡萄根癌土壤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葡萄虎天牛
2.1 形态特征
成虫为小型天牛,体长12毫米左右,体黑色,前胸红褐色,略呈球形,密布微细刻点,着生黑色短毛。翅鞘黑色,两翅鞘合并时,基部显“X”形黄色斑纹,近末端初有一黄色横纹。卵椭圆形,乳白色,长约1毫米。幼虫全身呈淡黄百色,头小无足,胸部2~9节腹面,具有椭圆形的隆起。蛹黄白色,约10毫米,复眼淡红色。
2.2 生活习性
一年一代,以小幼虫在被害枝蔓内越冬。翌年5~6月间开始活动为害,老熟幼虫于7月间在枝蔓折断处化蛹,8月间羽化为成虫。产卵于芽鳞缝隙内,卵散产,经过五天幼虫孵化,即由芽部蛀入木质部内为害并过冬。幼虫蛀屑及粪便充满虫道而不排出,因而从外部不易发现,但落叶后,被害部位的附近表皮变黑色,可识别。
2.3 防治方法
(1)该虫以幼虫在枝蔓内越冬,可结合冬季修剪,除掉有虫枝蔓,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虫源。春季结果枝不萌芽或萌芽后不久就萎蔫的, 可能为虫枝, 亦可按上述方法处理。
冬季修剪时,注意把被害枝蔓剪下烧掉。
(2)掌握成虫产卵与幼虫孵化期, 孵化期连续喷98%敌百虫500倍液或喷25%滴滴涕乳剂200倍液两次,间隔期约10天。
3 球坚介壳虫
3.1 形态特征
雌成虫形状为球形,介壳长4~5毫米,初期呈黄褐色,质软,后期呈红褐色或紫褐色,逐渐硬化,表面有小凹点。雄成虫头部和足部都是赤褐色,腹部为淡黄褐色。体长1.5毫米,翅展2.5毫米,翅透明,尾部有针状交尾器,还有一对尾毛。卵橙黄色,椭圆形。若虫椭圆形,扁平,淡褐色,背面有龟甲纹。足和触角都发达,尾端有根长毛。
3.2 生活习性
一年一代,若虫在枝蔓上越冬,次年四月末开始为害,成群固着在枝蔓上,以口器刺入表皮吸取养分,并分泌蜜状排泄物,5月上旬至中旬为害最盛,消耗树体养分很大,影响植株生长和结果,严重时,可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枝蔓枯死。5月下旬雌成虫产卵于介壳内,每个介壳下有卵1400~1500粒,6月若虫孵化,分散在枝叶和叶背面吸食营养为害。
3.3 防治方法
(1)萌芽前,将枝上的介壳压碎,再刷上5°石硫合剂。
(2)6月下旬若虫自母壳爬出时,喷一次0.5°石硫合剂或46.6%的“1605”1000倍液,或25%滴滴涕250倍液。
(3)保护和放养介壳虫的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