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735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LED人工补光对设施葡萄品质与抗性的影响 [2016/8/17 13:25:57] 来源: 作者:Admin
 

武汉综合试验站

刘勇 龚林忠 何华平 王富荣 王会良 艾小艳

 

  葡萄设施栽培对于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病虫害危害程度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光照不足的特点。光照是作物生长发能量来源,作物的形态建成和新陈代谢过程与光照密切相关,光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光照不足导致葡萄树势衰弱、抗性和品质下降已成为我国南方葡萄设施栽培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实验拟采用不同的LED光源组合对设施葡萄植株进行补光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葡萄植株在生长发育、果实品质、病害发生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以期筛选出用出一套最佳的LED光源组合,为大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6.8 ℃,年均降雨量1680 mm,无霜期266 d。试验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 黄粘土,PH值为7.0、有机质含量13.6g/kg。株行距150cm×300cm,避雨栽培,高干Y形整形,管理水平一致。

 

  2 补光处理

 

  于20145月下旬,分别采用五种不同的补光处理(1. 红光:蓝光=1:12. 红光:蓝光=3:13. 红光:蓝光=6:14. 红光:蓝光=9:15不进行任何补光处理)对夏黑葡萄植株进行补光,从下午6点开始,至晚上12点结束,每天补光6小时(图1)。

 

 

  3 结果分析

 

  3.1 果实品质分析

 

  测定了不同补光处理对葡萄品质的影响。测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光质的补光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穗长、穗重、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红光:蓝光=3:1”处理组综合效果最好, 其次为“ 红光: 蓝光=3:1”处理组;“红光:蓝光=1:1”处理组与“ 红光: 蓝光=9:1”处理组相对较弱,但仍好于对照组(表1)。

 

 

  3.2 病害发生

 

  情况调查于20147 月下旬, 采用葡萄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王琦教授制定的“葡萄灰霉病分级标准”对所有处理葡萄上灰霉病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四个补光处理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灰霉病的危害。其中“红光:蓝光=1:1”处理组防治效果最好,葡萄灰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29%1.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3%17.19% 其次为“ 红光: 蓝光=3:1”处理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7.69%3.58%;“红光:蓝光=6:1”处理组与“红光:蓝光=9:1”处理组防治效果相对较弱。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LED人工补光可有效改善设施大棚内的光照条件,提高葡萄光合作用效率,增强树势,改善葡萄品质。在适当范围内,红光比例的增大可有效促进果实产量、糖分积累及果实着色,表明红光有利于葡萄果实的生长和成熟;四个不同补光处理中,蓝光比例越大越有助于降低灰霉病的危害。从改善果实品质和病害防治两方面综合考虑,“红光:蓝光=3:1”整体效果最好,既能够有效控制灰霉病危害,又可增强果实品质。建议在今后的生产中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