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研究室华北栽培岗位
1 适宜本区域发展的主要优良品种与砧木
1.1 早熟品种
希姆劳特、欧美杂交种、美国、早熟。
维多利亚、欧亚种、罗马尼亚、早熟。
夏黑、欧美杂交种、日本、早熟。
1.2 中熟品种
无核白鸡心、欧亚种、美国、中熟。
醉金香、欧美杂交种、中国、中熟。
沈农金皇后、欧美杂交种、中国、中熟。
巨玫瑰、欧美杂交种、中国、中熟。
金手指、欧美杂交种、日本、中熟。
1.3 晚熟品种
玫瑰香、欧亚种、英国、晚熟。
红地球、欧亚种、美国、晚熟。
意大利、欧亚种、意大利、晚熟。
魏可、欧亚种、日本、晚熟。
1.4 适宜砧木
贝达,美洲葡萄,美国。5BB,河岸葡萄,法国。
2 高标准建园技术
2.1 园地选择与土壤改良
园地选择:
葡萄园应选择上坡地、滩地和平原建园。葡萄喜沙质壤土,浆果成熟较其他土壤早5-10天,且着色好,风味甜;生长在腐殖质过多的土壤上的葡萄,枝蔓生长过旺,浆果品质差,果味清淡,香味低;最忌光照不足潮湿黏重的土壤栽葡萄。土壤黏重板结,排水不良的,需通过增施有机肥料,混合沙砾改良土壤。土壤pH控制在7.8以下。葡萄园建设注意交通方便,有水源条件,以保证旱季灌溉。规划葡萄园小区面积2.0~3.3公顷,挖沟筑台,台面呈南北方向,长度50~80m、宽度8~12m。葡萄园在地势主干路贯穿全园,路宽4~6m,园内作业道3~4m,上水渠设在作业道一侧。土壤改良:
定植的前一年秋季对台田进行翻耕,深度15~20cm,翻后灌足冻水,来年春季按规划的行距挖定植沟,沟深0.5m、宽0.8m,表土与有机肥混匀,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kg。定植前每667m2施磷酸二铵15~25kg。
2.2 园地排灌设施
灌溉设施:建议使用滴灌。
排涝设施:果园四周排水沟渠上宽6 ~ 8 m , 沟底宽1 . 5 ~ 2 m , 深2 ~ 2 . 5 m , 田面两侧排水沟宽2.5~3m、深1.5m,通过构筑台田,使地下水位雨季控制在0.6m以下。果园排水沟外侧设防护林,采取乔灌木结合,植树3~5行。
2.3 防风林建设(风沙大地区需要)
2.4 葡萄架设置
架柱:
柱高2.2-2.5m,12cm×12cm水泥柱或2吋不锈钢柱均可。行内每隔6~8m立一支柱。
铁丝:
架面上牵引4 道1 2 号镀锌铁丝, 第一道镀锌铁丝离地面高0.5m,其它间距为0.45m。
搭建方法:
倾斜小龙干树形配合V叶幕形:架高1.8m,架上端开口宽度1.5m,架面牵引镀锌铁丝6道,第一道镀锌铁丝离地面高0.8m,其它间距为各0.4m,边柱需用地锚做斜拉支撑。
倾斜高龙干树形配合水平叶幕形:
葡萄主蔓为北向南方向,主蔓生长方向分别有1组1.2~1.5m支柱和一组1.8~2.0m支柱,边柱需用地锚做斜拉支撑。在2组支柱间用8号铁丝或钢管连接,每组支柱用8号铁丝连接,用12号铁丝,在横向和纵向拉成40cm×40cm的网格,最外侧用紧线器固定,铁丝与铁丝的连接处用细铁丝固定。
2.5 苗木定植
2.5.1 苗木标准
苗木质量要求:营养袋苗为5叶1心,无病害;嫁接苗或一年生苗粗度在0.5cm以上,根系发达,无病害。
一年生自根苗:
见表1。
嫁接苗:
见表2。
2.5.2 定植前准备
营养袋苗:
定植前给苗浇水,水量以土坨不散、不伤根为准;定植前定植沟需浇水覆膜。
一年生苗:
定植前给苗修根,修剪根系长度约10cm;修根后用800倍多菌灵浸泡8-10小时;定植前用3度(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浸蘸根系3-5秒后,取出后定植。
2.5.3 定植模式与方法
2.5.3.1 定植模式
沟栽。
2.5.3.2 方法
划线:按行距和沟宽拉线。挖沟:单行栽植沟宽80cm,双行栽植沟宽80~100cm,沟深60-80 ,挖沟时,表土放在一侧心土放在另一侧。施基肥和回填土:按三层施肥和填土方法进行,沟底垫一层玉米秸秆(厚约15cm);中层为厩肥+表土(混匀),填至离沟顶20cm;上层心土+有机复合肥,填至略高于地面。每亩施厩肥量:鸡粪或羊粪3-5吨。做畦埂:在沟外两侧培土修筑高于原地面10cm的畦面,以利于灌溉。灌水沉土:回填土后,沟中央开小沟引水灌溉,最后取土填平,直至低于原地面约10~15cm。覆膜。
营养袋苗定植方法:将苗木用中转筐运到定植地点,苗木上面一定要注意遮荫保湿。定植时用苗铲挖坑,将营养袋苗外的塑料或营养钵撕掉,将苗放入坑中,深度以土坨的土面与地面相平为准。
一年生苗定植方法:将苗木用中转筐运到定植地点,苗木上面一定要注意遮荫保湿。用标记株距的测绳在沟面中央拉直,在标记点处挖栽植穴,穴深宽各40cm,做馒头丘。将苗木根系散开,坐在馒头丘上,注意苗木嫁接口的弯度与沟向一致,然后覆土,一面覆土,一面按实,再提苗到嫁接口露出,直至土面与原苗木根际相平为止。
3 整形与简化修剪技术
3.1 整形技术
3.1.1 倾斜小龙干树形配合V叶幕形
3.1.1.1 基本结构
架式与葡萄架建设:
架柱可采用Y型或用直立水泥柱、钢管。如图所示拉四道铁丝,共6条。
架面地上部分高1.8m,地下买入30~40cm,用水泥浇筑。
栽植密度: 株行距0.8~1.0m×2.5~3.0m
基本骨架结构:
干高:葡萄倾斜主干高0.8m,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应小于30°。
主蔓走向:由北向南走向,长度在0.8~1.0m,以保证两株葡萄主蔓前后相连为准。
骨架形状:每个主蔓留4~6个结果枝组,每个结果枝组保证有3~4条新梢,每个主蔓春季萌发的新梢控制在12~16条。
叶幕结构:
新梢绑缚方式:按照新梢位置,向架面两侧绑缚
新梢间距:15~18cm。
新梢长度: 结果新梢大于1.25m;营养新梢1.0~1.25m
新梢叶片数:15~25片
新梢负载量:1穗。
3.1.1.2 整形技术
4月初定植,保留1个最旺的新梢作为主蔓,其它萌芽和新梢全部抹除。待新梢长至1.6~1.8m水平绑缚,注意新梢基部与地面要保留30°角,以便于埋土。水平绑缚的主蔓上萌发的副梢,视品种生长势和花芽分化情况而定,即花芽分化好或生长势强的品种,保留副梢叶片4片叶摘心,此后二次、三次副梢每两片叶摘心,促进副梢增粗,使之成为翌年的结果枝;花芽分化不好或生长势弱的品种,主蔓上的副梢留1片叶反复摘心,促使其产生的养分供给冬芽。
3.1.1.3 老园改造
葡萄植株隔一行间伐一行或隔株间伐,增大株行距。改造第一年,冬季修剪时,将40cm以下的结果母枝全部疏除,40cm以上的结果母枝保留2~4个芽修剪;保留一个健壮的新梢作为来年的“单臂“保留8~10个芽进行长梢修剪。第二年冬季修剪时,疏除上年保留的中短梢修剪的结果母枝,只留”单臂“上的结果枝和预备枝,每隔10cm选留一个剪口粗度在0.8cm以上的枝条进行短截。翌年春天,该树形基本成型。
3.1.2 倾斜高龙干树形配合水平叶幕形
架式与葡萄架建设:
架柱可采用直立水泥柱、钢管。如图所示在横向和纵向拉成40cm×40cm。分别架设1组1.2~1.5m支柱和一组1.8~2.0m支柱,地下埋入30~40cm,用水泥浇筑。
基本骨架结构:
干高: 葡萄倾斜主干高0.8m,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应小于15~20°。
主蔓走向:由北向南走向,长度在4.0~6.0m。
骨架形状:每个主蔓留20~40个结果枝组,每个结果枝组保证有3~4条新梢,每个主蔓春季萌发的新梢控制在80~120条。
叶幕结构:
新梢绑缚方式:按照新梢位置,向架面两侧绑缚
新梢间距:15~18cm。
新梢长度:结果新梢控制在1.25 m以内;营养新梢1.0m以内。
新梢叶片数:15~25片
新梢负载量:1穗。
3.1.2.3 老园改造
葡萄植株隔一行间伐一行,行距由原来的2.0~2.5m,扩大为4.0~5.0m;间伐行的立柱不去除,作为中间支撑柱。篱架栽培冬季修剪时,每0.6~0.8cm间距选留一个主蔓,采用龙干形整枝,选留健壮延长枝,剪留1.0~1.5m,剪口粗度在0.8cm以上。其余结果母枝进行中短梢修剪。一般2年即可将篱架改造为水平棚架。
3.2 简化修剪技术
3.2.1 生长季修剪(夏季修剪)
3.2.1.1 抹芽疏梢或促芽萌发
萌芽后及时抹除双芽、三芽;疏除葡萄结果架面以外位置萌发的新梢、萌蘖。
3.2.1.2 新梢绑缚
为了固定葡萄新梢,建议使用绑丝固定新梢,新梢间距控制在15~20cm。
3.2.1.3 主梢管理
倾斜龙干树形配合V叶幕形在结果新梢在花前4片叶摘心,此后每隔20天将顶端铁丝长出的新梢统一修剪摘心。倾斜小棚架在结果新梢在花前4片叶摘心,此后每隔20天将新梢统一修剪摘心。
3.2.1.4 副梢管理
倾斜龙干树形配合V叶幕形只保留顶端副梢定期摘心修剪,下部所有副梢全部抹除。
倾斜小棚架先端副梢定期摘心修剪,果穗以下副梢全部抹除,果穗以上副梢留一片叶绝后摘心。
3.2.1.5 老叶处理
采前15天摘除果穗下老叶片。
3.2.2 休眠季修剪(冬季修剪)
3.2.2.1 冬季修剪的方法
倾斜龙干树形配合V叶幕形:生长势强或花芽分化差的品种,采用短、中梢混合修剪;生长势弱或花芽分化强的品种采用短梢修剪。
倾斜高龙干树形配合水平叶幕形:生长势强或花芽分化差的品种,采用短、中梢混合修剪;生长势弱或花芽分化强的品种采用短梢修剪。
3.2.2.2 冬季修剪的注意事项
4 花果管理技术
4.1 合理负载
1750kg以内。
4.2 花序整形
一般于花前7 天左右进行整穗。去除歧穗、穗肩和穗尖,留果穗中部9~10cm左右部分即可。
4.3 果穗整形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单穗果粒数,将进入市场的葡萄单穗重量要求在450~750g,即:玫瑰香70~80粒、红地球60~70粒、西姆劳特100~120粒等。
4.4 果实套袋
6月中旬套袋,使用常规白色果袋,需根据品种选择果袋规格,套袋前应注意喷药防病。
4.5 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理使用
可以使用GA类生长调节剂进行果穗拉长或果粒膨大,但浓度应小于100ppm。可以使用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但浓度应小于5ppm。不能使用乙烯利类生长调节剂。
4.6 最佳采收期的确定
糖度高的品种采收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以达到16%以上为准;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类的品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以达到14%以上为准。
5 根域管理技术
5.1 土壤管理(主要包括清耕、
生草、覆盖等土壤管理制度)
5.1.1 生草栽培
5.1.1.1 定义
葡萄行间生草,葡萄定植沟内采用清耕。
5.1.1.2 具体操作
倾斜龙干树形配合V叶幕形在行间生草,宽度约为1.5m。倾斜高龙干树形配合水平叶幕形在架面下生草。
5.1.1.3 注意事项
及时补种由于埋土防寒造成的生草缺苗区域;尽量选择病、虫害少的草种定植,注意雨季间作草的防虫、防病;选择草种不易过高,以净高小于50cm为宜。
5.1.2 覆盖栽培
5.1.2.1 定义
葡萄覆盖遮阳网或反光膜,葡萄定植沟内采用清耕。
5.1.2.2 具体操作
倾斜龙干树形配合V叶幕形在行间覆盖遮阳网或反光膜,宽度约为1.5m。
倾斜高龙干树形配合水平叶幕形在架面下覆盖反光膜。
5.1.2.3 注意事项
无。
5.1.3 清耕栽培
5.1.3.1 定义
葡萄园不生草、不覆盖。
5.1.3.2 具体操作
清楚葡萄园内全部杂草。
5.1.3.3 注意事项
无。
5.2 施肥管理
5.2.1 基肥
5.2.1.1 施肥时期
葡萄采后或10月初,开沟断根施肥。
5.2.1.2 肥料种类与施用量
有机肥腐熟鸡粪2-3m3/667m2或腐熟牛羊粪5~6m3/667m2。磷酸二胺15~20kg/667m2,硫酸钾10~15kg/667m2。
5.2.1.3 施肥方法
5.2.2 追肥
5.2.2.1 施肥时期
萌芽期、果实一次膨大期、果实二次膨大期、转色期、始熟期。根据葡萄生长时期。生长季施肥5-7次。
5.2.2.2 肥料种类与施用量
果实一次膨大以前,以氮肥每次施尿素3~5kg/667m2。花期以微量元素肥和钾肥为主,微量元素主要使用叶面喷施硼、锌、铁,硫酸钾5~7.5kg/667m2。果实膨大期以氮肥、钾肥为主,每次施尿素3 ~ 5 k g / 6 6 7 m 2 ,硫酸钾5 ~ 7 . 5 k g / 6 6 7m2。转色期以钾、镁、钙肥为主, 每次施硫酸钾5 ~ 7 . 5 k g / 6 6 7m2、硫酸镁5 ~ 7 . 5 k g / 6 6 7m2、硝酸钙3 ~ 5 k g / 6 6 7 m 2 。始熟期以钾肥、钙肥为主, 每次施硫酸钾5 ~ 7 . 5 k g / 6 6 7m2、硝酸钙3-5kg/667m2。果实采后至开沟施肥前,以氮、磷肥为主,每次施磷酸二胺7.5~10kg/667m2。
5.2.2.3 施肥方法
无滴灌条件,以随灌水施肥为准,做到水不走空。有滴灌条件,使用高溶解度肥料,用施肥器滴灌。
5.2.3 根外追肥(叶面肥)
5.2.3.1 施肥时期
花期、幼果期以及葡萄转色后。
5.2.3.2 肥料种类与施用量
花期和幼果期以硼、锌微量元素肥为主,葡萄转色期后以氨基酸肥料为主。化肥浓度控制在0.3%以下,氨基酸类肥料以用量标准为准。
5.2.3.3 施肥方法
叶面喷施。
5.3 水分管理
5.3.1 灌溉
5.3.1.1 节水灌溉的方法
5.3.1.2 灌溉时期与灌溉量
无有效降水情况下,在葡萄萌芽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转色期、始熟期需要灌水。其中在萌芽期和果实二次膨大期的灌水量应控制在10-15m3/次;其它时期控制在5-10m3/次。
5.3.2 排水
遇葡萄园积水,及时开沟或用水泵排水。
6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研究室提供)
6.1 主要虫害及防控技术
主要虫害:绿盲蝽、二星叶蝉、粉蚧、东方盔蚧、金龟子等。防控方法:绿盲蝽常年在发芽后危害;有绿盲蝽危害的果园(只要是发芽后)越早防治越好。二星叶蝉、粉蚧、东方盔蚧在发芽后、落花后及采收后进行防治,可以有效防控这3种虫害;金龟子发生,可以随时防治,包括药剂防治、诱杀等。
6.2 主要病害及防控技术
主要病害:主要以霜霉病为主,灰霉病、白粉病也时有发生,个别年份也较为突出,零星存在一些白腐病、穗轴褐枯病、蔓割病;有些地区蛇龙珠的灰霉病、病毒病较为严重,霞多丽的炭疽病也比较严重且分大小年。
防控方法: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合理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技术。
(1)霜霉病:雨季来临后的连阴雨天气是最严重的时期,要特别注意雨后的连续露水较重的天气,也要注意花前花后雨水多时霜霉病会侵染幼果或花序。可以选择的内吸性药剂比较多,比如:金科克、金乙霜、烯酰吗啉、霜脲氰、精甲霜灵(或甲霜灵)、乙磷铝等。
(2)灰霉病:是花期和果实成熟期的腐烂重要原因。多数年份开花前后都有发生,是开花前后必须解决的问题。果穗过紧的品种或果园,还要注意花后到封穗前的防治。
(3) 白粉病: 属于偶发区域,一般只是个别年份发生比较普遍。注意发芽前后防治,结合花前花后的灰霉病和穗轴褐枯病防治的同时兼顾白粉病的防治,基本上可以成功防控该区域的白粉病。
(4)炭疽病:花前花后的防治降低田间的病原菌基数,后期的规范保护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可以施用的药剂较多,比如保倍福美双、苯醚甲环唑等。
(5) 白腐病: 属于零星发生,一般老果园发生、结果部位过低的果园发生。一般结合炭疽病防治,特别要注意花后至封穗前的规范保护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后的及时处理。
(6) 穗轴褐枯病: 零星发生,应结合防治灰霉病防治。
(7)酸腐病:个别品种、个别果园、个别年份发生普遍。注意防止伤口的产生和果穗过度紧密挤压。
(8) 个别果园有溃疡病发生,很易误认为是白腐病,要做好预防工作。
具体措施:
(1)萌芽
防治适期描述:是指葡萄芽萌动,从绒球至吐绿,在80%左右的芽变为绿色(但没有展叶)时,采取措施。
防控目标:杀灭、控制越冬后的病、虫,把越冬后害虫的数量、病菌的菌势压低到很低的水平,从而降低病虫害在葡萄的生长前期的威胁,而且为后期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措施:扒除老皮;喷施3-5度石硫合剂。要求喷洒的药剂要细致周到。
说明:发芽前,是减少或降低病原菌、害虫数量的重要时期,在田间卫生(清理果园)的基础上,应根据天气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措施。如果施用商品化的石硫合剂,应用波美比重计测量,确保达到所需施用度数。
调整:对于上年白腐病严重的果园,可在出土后马上用一次50%福美双600倍液。埋土时枝干有损伤的果树,对伤口可以用37%汇优(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处理伤口。绒球至吐绿,再用石硫合剂。
(2)2-3叶期
防治适期描述:是指葡萄展叶后,80%以上的嫩梢有2-3片叶已经展开时。
措施:不采取措施。
说明:是防治叶蝉、蚧壳虫、绿盲蝽、毛毡病、蓟马、蚜虫、白粉病、黑痘病等时期;如果出现虫害危害,应使用1次杀虫剂。
(3)花序展露期:根据气候情况和葡萄园病虫害发生压力采取措施;一般情况下,花序展露期是2-3叶期措施的补充;花序展露期在怀涿盆地的酿酒葡萄,一般不需要采取措施。多雨年份,使用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干旱年份,虫害发生压力大时,使用一次杀虫剂。
(4)花序分离期
防治适期描述:是葡萄花序开始为“火炬”形态,之后花序轴之间逐渐分开、花梗之间分开、花蕾之间也分开,不紧靠在一起;90%以上的花序处于花序分离状态时,就可以采取措施。
措施:喷施药剂;可以根据农业生产方式,选择药剂。
药剂使用具体建议:一般情况:30%万保露600倍+保倍硼2000倍(+锌钙氨基酸300倍)。
说明:此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预防早期霜霉病、灰霉病和穗轴褐枯病的发生,也应该对白粉病、炭疽病、白腐病等有效;根据葡萄园病虫害种类和农业生产方式选择药剂,比如有机农业或其他特殊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选择使用其生产方式可以使用的药剂,比如波尔多液、农抗120、武夷菌素等。干旱年份可以只使用硼肥和其他叶面肥,不使用杀菌剂。
(5)开花前
防治适期描述:是葡萄花的花帽被顶起,称为开花;葡萄花序中,一般中间的花蕾先开花;有1%-5%的花序上有花蕾开花的,就是采取措施的时期。
措施:喷施药剂;可以根据农业生产方式,选择药剂。
药剂使用具体建议:一般情况:50%保倍福美双1500倍+70%赞亩施(甲基硫菌灵)800倍+锌钙氨基酸300倍。
说明:开花前,是重要的防治点,不管是什么品种,在怀涿盆地都要使用农药防治葡萄病虫害;由于所针对的病害比较多,一般不主张单用一种药剂进行防治,尤其是单用一种内吸性杀菌剂,推荐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结合施用,确保花期安全,因为开花前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重要防治点,并且花期是最为脆弱的时期,一旦遭受危害,损失没有办法弥补;药剂的使用,以对付伤害花序、花梗、花的病虫为主;如果田间还有绿盲蝽、蓟马、金龟子、叶甲等为害的,要另加杀虫剂;根据葡萄园病虫害种类和农业生产方式选择药剂,比如有机农业或其他特殊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选择使用其生产方式可以使用的药剂,比如波尔多液、农抗120、武夷菌素等。
可选取的其它措施:50%保倍福美双1500倍+50%腐霉利1000倍+硼肥钙肥(+杀虫剂)等。
(6)谢花后至封穗前
a.花后第一次用药
防治适期描述:是葡萄花帽从柱头上脱落,称为落花;葡萄80%的花序落花结束,其余20%的花序部分花帽脱落(其余正在开花),之后的1-3天,就是采取措施的时期。
措施:喷施药剂;可以根据农业生产方式,选择药剂。
药剂使用具体建议:一般情况:50%保倍福美双1500倍+50%腐霉利1000倍(+杀虫剂)
说明:落花后是防治多种病害的防治点,在怀涿盆地,主要是针对霜霉、炭疽、白粉、白腐等病害,但灰霉病是防治重点;这时也是“前狠后保”“前狠”的重要时期;药剂的种类,可以根据农业生产方式进行选择,比如有机农业或其他特殊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选择波尔多液、农抗120、武夷菌素、亚磷酸等。
调整:春季发芽后雨日较多或露水较重的天气,霜霉病往往会提前发生,侵染小幼果机率加大;这种天气条件下,建议在花后使用:50%保倍福美双1500倍+50%腐霉利1000倍+50%金科克3000倍。
可以选取的其它措施:50%保倍福美双1500倍+40%保时绿(嘧霉胺)1000倍(+杀虫剂)等。
b.花后第二次用药
防治适期描述: 谢花后的12-15天,是果实膨大的始期;一般情况下,坐果已经结束,果穗形状已基本定型;距离上次农药的使用有大概10天,就是这次采取措施的时期。
措施:喷施药剂;可以根据农业生产方式,选择药剂。
药剂使用具体建议:一般情况:30%万保露600倍
调整1:有虫害发生的果园或去年虫害发生比较普遍的果园,添加杀虫剂,比如使用:30%万保露600倍+5%狂刺5000倍。
调整2:天气好的年份,尤其是去年虫害发生防治比较好的果园,可以省略这次用药(天气好但去年防治情况一般的,建议继续使用药剂)。
说明:落花后的第二次用药,与第一次相辅相成;在前次药剂的基础上,选用相对安全且经济的保护剂是较好选择;这次药将减轻霜霉病和后期的炭疽病发生压力,起到重要的预防作用;药剂的种类,可以根据农业生产方式进行选择,比如有机农业或其他特殊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选择波尔多液、农抗120、武夷菌素、亚磷酸等。
可以选取的其它措施:50%保倍福美双1500倍+37%汇优(苯醚甲环唑)3000倍+保倍钙1000倍(+杀虫剂)等。
c.封穗前
防治适期描述: 谢花后的20-25天左右,也是果实迅速膨大的时期;是花后第三次药剂,上次药剂使用后10天。
药剂使用具体建议:一般情况:30%万保露800倍液+37%汇优(苯醚甲环唑)3000倍
说明:是谢花后使用药剂的延续;防控重点也是针对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黑痘病等。
可以选取的其它措施:50%保倍福美双1500倍+70%赞亩施(甲基硫菌灵)1000倍+保倍钙1000倍等。
(7)封穗后至转色前
防治适期描述:封穗:果粒第一次迅速膨大后,葡萄果穗上的果实互相挨在一起,已经看不到果穗上的果梗和穗轴,这个时期称为封穗期。转色:葡萄的果实开始上色,从绿色变为粉红色;开始只是个别果粒,之后整个果穗开始变色;再之后颜色会逐渐加深;5-10%的果穗上有果粒开始上色的时期,就称葡萄已经进入转色期。
药剂防治具体建议如下:
a.时间:封穗后(距离上次药剂使用10天左右)
措施:30%万保露800倍+50%金科克3000-4000倍
b.时间:距离上次药剂使用10天左右
措施:波尔多液(1:1:200)或80%必备600倍或30%万保露600倍
说明:封穗后,一般是7月20日之后,进入了雨季,应特别注意防控霜霉病;应选择用耐雨水且经济有效的波尔多液或万保露等保护性杀菌剂,并且需要配合霜霉病的内吸性治疗剂比如金科克等混合施用,降低田间病源基数和防止霜霉病爆发。封穗期到转色,怀涿盆地的酿酒葡萄一般使用1-3次药剂,一般以波尔多液为主。使用1次药剂,选用a;使用2次或2次以上,首先选用a,之后可以选择b。
(8)转色后至成熟期
防治适期描述:葡萄的果实开始上色,从绿色变为粉红色;开始只是个别果粒,之后整个果穗开始变色;再之后颜色会逐渐加深。有5-10%果粒开始上色的时间,为转色期。转色后至成熟,酿酒葡萄一般需要50天左右。怀涿盆地的赤霞珠等酿酒葡萄,一般在8月初(最早在7月末)开始进入转色期。
措施:使用2-3次药剂。
说明:转色期至成熟期一般使用2-3次药剂;第一次是在防控所有穗部病害的同时重点针对白腐、炭疽、溃疡等杂菌,第二次在防控所有穗部病害的同时重点针对酸腐病,第三次是在防控所有穗部病害的同时重点针对灰霉病。第三次使用农药后,距离采收期15-20天。
a.转色后至成熟期第一次用药药剂使用具体建议:50%保倍福美双1500倍+40%氟硅唑8000倍调整:天气好的年份,尤其是去年虫害发生防治比较好的果园,可以单独使用50%保倍福美双1500倍(天气好但去年防治情况一般的,建议继续使用50%保倍福美双1500倍+40%氟硅唑8000倍)。
b.转色后至成熟期第二次用药药剂使用具体建议:80%必备800倍+10%联苯菊酯3000倍
说明:此时是预防葡萄酸腐病的重要时期,一旦发生酸腐病,扇形架栽培的葡萄没有很好的救灾办法,必须严格预防酸腐病。
调整:去年没有酸腐病发生的葡萄园, 可以使用波尔多液(1:1:200)。
c.转色后至成熟期第三次用药药剂使用具体建议:50%保倍福美双1500倍+50%腐霉利1000倍
说明:此时是预防多种果实病害的重要时期,包括灰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酸腐病等,重点预防灰霉病。
调整:天气好的年份,尤其是去年没有灰霉病发生的葡萄园,可以单独使用50%保倍福美双1500倍;天气好,且连续多年成功防控病虫害的果园,可以省略这次药剂。
(9)采收期
酿酒葡萄采收前15天不使用任何药剂;采收前5天不使用其他病虫害防控措施;出现特殊情况,按照采收期的救灾措施执行。
(10)采收后至落叶
防治适期描述:葡萄果实采收后,立即喷洒一次药剂。措施:喷施药剂,杀菌剂(+杀虫剂)。
药剂使用具体建议:波尔多液(+杀虫剂)或石硫合剂
说明:葡萄采收后,葡萄的枝条需要充分老熟,枝蔓和根系需要营养的充分积累,所以要避免病虫害危害导致早期落叶;葡萄采收后病虫害的防治,会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为第二年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采收后立即使用1次药剂,一般使用铜制剂(如果需要使用杀虫剂,采用80%必备600倍或30%王铜800倍等与杀虫剂混合使用;如果单独使用铜制剂,可以选择波尔多液或其他铜制剂);这个时期一般使用1-2次药剂。
注:如果采收晚或冬季来临时间早,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
(11)修剪、埋土防寒与清园
防治适期描述:葡萄开始落叶时,或落叶前后,开始修剪;修剪后,立即使用药剂;药剂使用后2-3天,埋土防寒。
措施:喷施药剂。
药剂使用具体建议: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杀虫剂)
说明:葡萄落叶前的病虫害的防治,会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为第二年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12)休眠期
防治适期描述:葡萄落叶后进入休眠期;采后或落叶后进行修剪;修剪后就是该区域的休眠期。
防控目标:减少害虫的数量、降低菌势(减少病菌的数量),从而为第二年的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采取的措施:清园措施。清园措施包括清理田间落叶,沤肥或处理;修剪下来的枝条,集中处理;也包括在出土上架后,清理田间葡萄架上的卷须、枝条、叶柄等,及剥除老树皮。
7 灾害防御与抗灾减灾技术(抗逆岗位提供)
7.1 抗寒栽培技术
7.1.1 栽培抗寒品种
品种抗寒性判断:不同亲缘关系,以山葡萄及其杂交品种抗寒性最强,其次是种间杂种如摩尔多瓦,再次是欧美杂交种,如巨峰系列,以欧亚种抗寒性最弱。不同起源地,一般来自北方冷凉地区的品种抗寒性强于南方温热地区起源的品种;同一地区,早熟品种抗寒性优于晚熟品种;目前国外开展定向育种,为干旱地区培育的品种如红地球、克瑞森等抗寒性较差。目前美国培育了较多抗寒种间杂交鲜食无核品种。
在冬季冻害及旱害发生频率中等及以上的地区,适当栽培部分越冬性好的欧美杂交种鲜食品种,同时也可以栽培部分抗寒的种间杂交种,以免冻旱发生时导致全军覆灭;在经常遭遇冬季冻害及旱害的地区,建议以越冬性好的欧美杂交种为主栽,同时种植较大比例的种间杂种。
7.1.2 种植抗寒砧木嫁接苗
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抗根瘤蚜砧木(简称抗性砧木)其抗寒水平均显著高于欧亚种及欧美杂交种栽培品种。在寒冷季节土层20cm处最低温度高于零度的地区,所有的抗性砧木都可以选用,因此主要考虑影响砧穗组合的其他因素;而在20cm土层低于零度的地区,优先选择深根性的抗性砧木,如110R、140Ru、1103P等。
7.1.3 栽培管理提高抗寒性
(1)种植环节提高抗寒性
建园时局部改良土壤,挖沟至少80×80cm,越寒冷的地区沟应越深,使根系向下深扎而不是向行间水平延伸;沟内添加足量有机肥;定植苗木时深沟浅埋,一般定植沟深20~30cm,以便于冬季埋土防寒。
(2) 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贮藏营养水平低下是我国葡萄抗寒性差的重要原因,一切有利于提高植株贮藏营养水平的管理措施均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寒性。地上部管理包括合理负荷,延缓主梢叶片衰老,适当保留副梢,增加叶片光合时间和光合能力,适时采收,控制病虫害。
(3)简易覆盖防寒
在埋土防寒临界区,可采用无纺布毡+塑料布的方法,冬剪后直接覆盖在第一道铁丝之上,和地面形成倒三角形,边缘用土压盖。
(4)灌溉防抽干
如果冬季干旱少雪,早春化冻后可根据土壤墒情漫灌2~3次;对于枝条容易失水的品种可安装微喷灌系统,于大气湿度低或刮风季节时适当喷淋,以防止枝条抽干。
7.1.4 埋土防寒技术
7.1.4.1 埋土时期
冬季最低温度超过-15℃的地区欧亚种及部分欧美杂交种葡萄需要埋土越冬。埋土时间一般在土壤封冻前1周为宜。
7.1.4.2 埋土厚度
埋土厚度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欧亚种自根系受冻深度与冬季地温-5℃土层深度大致相符,可根据当地历年地温稳定在-5℃土层深度为防寒土堆的厚度。埋土防寒临界区仅埋住枝条即可,干旱寒凉的内陆丘陵山地埋土厚度需要10cm以上;采用抗寒砧木的埋土厚度可减少30%~40%。
7.1.4.2 埋土防寒的方法
埋土前10天左右灌封冻水,将葡萄下架,按同一个方向理顺枝蔓,用土压住或用绳索每1~1.5m捆一个结,形成一条龙,完成捆蔓工作。
埋土用土壤要充分湿润、松散,不能结块。用埋土防寒机在距离茎干60cm以外取土;采用欧亚种自根系的葡萄园需要在距离茎干80cm以外的地方取土,以防止浅层根系冻害;也可将枝条简单覆土后加盖各种无纺布等,压实边缘,不但能提高防寒保湿效果,而且减少了出土用工。
7.1.4.3 撤土时间及方法
在气温接近10℃前完成出土,或在树液开始流动后至芽眼膨大之前撤除防寒土。撤土时先用机械或锨镐去除防寒土堆两侧的土,或者掀去覆盖物,然后小心的将枝蔓扒出。出土后枝蔓要及时上架。
7.2 抗旱栽培技术
7.2.1 使用抗旱砧木
沙地葡萄与冬葡萄杂交系列的砧木如99R、110R、140Ru、1103P等属于抗旱性较强的砧木,抗旱砧木具有深根性的特点。非常干旱瘠薄的丘陵山地可以选择生长势强旺的140Ru或1103P,一般可以选择生长势稍强的110R。
7.2.2 栽培管理提高抗旱性
7.2.1.1 改良土壤结构增加保墒能力
挖沟局部改良土壤:干旱瘠薄地一般土层浅,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结构差,因此需要挖沟打破粘板层或砂石层,将行间表层土及大量的有机肥置换到沟内,一般沟深宽各80cm,有机肥用量10吨左右。
7.2.1.2 使用保水剂
种植苗木时或秋施基肥时在根系下方土壤中撒入一定量的保水剂,保水剂是利用强吸水性树脂做成的一种超高吸水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可吸收自身重量数百倍的水分,吸水后可缓慢释放供植物吸收利用,且具有反复吸水功能,从而增强土壤的持水性,减少水的渗漏和蒸发,对土壤中的无机N有一定的保持能力。第一次使用保水剂建议选用颗粒大的型号,每亩用量5kg,或每株使用20g。保水剂对尿素吸附效果良好,可按照水:尿素:保水剂=1:1:0.04的比例将保水剂放入尿素水溶液中,吸附后再施入土壤内。保水剂寿命4-6年,其吸放水肥的效果会逐年下降,因此每年秋施有机肥或尿素时还需要混施入1~2kg进行补充。
7.2.1.3 喷布黄腐酸抗旱剂
黄腐酸(FA)是一种既溶于酸性溶液,又溶于碱性溶液的腐植酸,是一种天然生物活性有机物质,并含有Fe、Mn、B、Ca等营养元素。使用黄腐酸能在一定程度上关闭气孔降低蒸腾, 抗旱保水,促进植株粗壮,目前产品有黄腐酸抗旱龙或旱地龙,使用方法是于干旱季节特别是干热风季节叶面喷布黄腐酸1000倍液或黄腐酸1000倍液+氨基酸钙肥500倍液3~4次。黄腐酸也可以随灌溉水施入土壤。
7.2.1.4 地面覆盖
有机物料覆盖:葡萄园行间生草刈割下来的草直接覆盖在行内,也可以用外来的麦秸、玉米秸、稻草等,铡短后直接覆盖。沉实的物料覆盖厚度约3cm左右。行间也可以通过自然生草定期刈割进行覆盖,需要埋土防寒的地区于果实采收后适当深耕,防止根系上浮。
无机物料覆盖:在干旱地区生长季节覆盖地膜后可有效减少地面蒸发和水分消耗,保持膜下土壤湿润和相对稳定,有利于树体生长发育。生产上为了减少杂草生长已经大量采用行内覆盖黑色地膜的方法,但目前大部分销售的黑色地膜是0.008mm以下的超薄地膜,秋季分解后碎在地里很难收集,建议采用厚度达到0.012mm以上的黑色地膜。在安装滴灌系统的葡萄园建议使用黑色无纺布,其既可透水又有防止杂草生长、保持一定土壤湿度的作用。
覆膜或覆毡方法简单,关键是行内地面要平整一致,覆盖宽度根据树体大小和行距自定,一般1.2~1.4m,覆盖后用土压实、封严,但无纺布为了避免压土后生草,最好用其配备的签子或自制木钉将无纺布边缘插入土内。
7.2.1.5 节水灌溉
蓄水:干旱地区结合雨季排水设施在较低位置建设蓄水池或集雨池。
滴灌,膜下灌或管灌:干旱地区水分匮乏,不宜大水漫灌或畦灌,建议滴灌或膜下灌,具体安装技术由服务公司提供。
7.3 抗涝栽培技术
7.3.1 使用抗涝砧木
葡萄总体上是抗涝性较强的树种。我国南方众多野生种如刺葡萄、毛葡萄、华东葡萄等对湿涝均有较强的抗性,有些种如刺葡萄、毛葡萄在南方已经进行商业性规模栽培。
欧亚种和欧美杂交种栽培品种的抗涝性明显不如抗性砧木;在抗性砧木中有河岸葡萄亲缘关系的砧木比有沙地葡萄亲缘关系的更抗涝,因此SO4、5BB、101-14M及3309C等砧木的抗涝性强于110R、140Ru及1103P。
7.3.2 抗涝栽培
破除粘板层,防止内涝:涝渍包含涝和渍两部分,涝害也称为内涝,是指土壤水分达到饱和时对植物的危害;渍害是指田间地面积水,淹没植物基部或全部而造成的危害。对于土层浅薄的葡萄园建园时需要打破上部的粘板层或石板层,以避免发生内涝。
修建排水设施:无论山地还是平原,均需要修建排水渠道,可结合道路修建明渠,降雨量大的地区田间需要铺设暗管。围绕地块修建的排水设施以不妨碍机械化作业为前提,可聘请水利专业人士协助建设。需要提醒的是,建园时不但要注意本葡萄园的排水系统,也要考虑大环境的洪水出路。
起垄栽培:在多雨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南方地区,葡萄园一般不需要下架埋土防寒,适宜起垄栽培,结合覆黑地膜或无纺布,可使过量的降水流到排水沟内排走。起垄高度和宽度视地下水深度和方便作业管理而定。
涝后管理:以恢复树势,增加贮藏营养为管理目标。淹水后土壤板结滞水,需要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散发水分。较长时间淹水后葡萄根系处于厌氧呼吸状态,大量细根死亡,根系的吸收机能受到影响,应相应减少枝叶量,去掉部分新梢和果实,达到地上和地下新的平衡。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重点是防治霜霉病和果实病害,配合喷药进行根外追施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氨基酸钙等叶面肥。
7.4 冰雹预防技术
7.4.1 建园避免雹线
冰雹发生有明显的地域性和路线,建园前应进行调查,尽量避免选择冰雹容易发生的地段。
7.4.2 架设防雹网
在雹灾多发区架设防雹网是防灾的有效措施。防雹网材质有尼龙网和聚乙烯网,后者价格较低,目前普遍采用。网眼边长以≤1.5cm,≥1.2cm为宜。防雹网的支架可与葡萄立柱合二为一,但立柱长度增加至3米左右,其中埋入地下60cm,以增加稳定性和承载防雹网的能力。连接支柱的网架用8—10Ф铁丝拉设,架垫可用旧轮胎制作,规格15 cm×10cm 。一般于冰雹发生期之前铺设,采收后撤到行头捆扎包裹或仓库贮藏。
7.5 霜冻预防技术
7.5.1 预防晚霜
(1)避免低洼地建园:低洼地容易发生霜冻,因此霜害多发区应避免在洼地以及背阴坡建园。
(2)种植晚发芽品种:在晚霜频繁发生的地区,选择发芽晚而不是早的品种,可有效避免发芽时期的霜冻为害。
(3)种植容易二次结果的品种:在晚霜为害频繁的地区,注意选择容易副梢结果或二次结果的品种。
(4)降低地温推迟发芽:春季气温明显上升之后、发芽之前,适当大水灌溉2次,降低地温,延迟发芽时间,同时能增加湿度避免枝条抽干。
(5)清除冰核细菌:近年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冰核细菌可在- 2~- 3℃诱发植物细胞水结冰而发生霜冻,而无冰核细菌存在的植物一般可耐- 6~- 7℃ 的低温而不发生或轻微发生霜冻。因此用化学药剂杀死或清除植物上的冰核菌可有效防御霜冻,可用药物包括农用链霉素( 500× 10- 6),福美双,铜水合剂( 1. 25g / L),日本产的辛基苯偶酰二甲基铵( OBDA),以及美国产的一种羧酸酯化丙烯酸聚合物,后者喷洒叶面形成保护膜,将叶片上的冰核细菌包围起来抑制其繁殖,对抵御果蔬霜冻效果明显。
(6)喷布防霜剂:目前生产实践证明有防霜效果的叶面肥有‘天达2116’,以及含有各种小分子氨基酸的防霜剂,在霜冻发生机率期喷布1~2次可提高嫩叶抗霜冻的能力。此外,喷布ABA也能提高耐结冰能力并降低副梢生长势。
7.5.2抗晚霜技术措施
(1)提高新梢架面:生产实践表明,随着叶幕高度的增加,霜害为害程度降低,在晚霜为害频繁的地区,棚架或高篱架抗晚霜的能力强于低矮架面。
(2)喷水或灌溉:在晚霜高发区,在当地可能发生晚霜时段,严密监控气象预报,当低温来临时漫灌或开启滴灌系统进行充分灌溉,当霜冻来临时开启喷灌系统,可有效降低霜冻为害。
(3) 简易覆盖: 有事实证明,在建筑物、防风林等附近的葡萄树霜冻为害轻,因此,在进行越冬简易覆盖的地区,葡萄上架后可将轻薄的无纺布或塑料布保留在行间,如果遇到低温来临,可在避风一侧将无纺布或塑料膜搭盖在第二道铁丝上,霜冻期过去之后再收起保存。
(4)熏烟:在晚霜频发区,适当贮藏作物秸秆,或者将冬剪下的葡萄枝条和落叶等距离(12~15
米)堆放在葡萄行间,当夜间温度接近零度时点燃,需要较多人守护,避免伤及葡萄植株。
(5)风机搅拌:辐射霜冻是在空气静止情况下发生的,利用大型吹风机增强空气流通,将冷气吹散,可以起到防霜效果。日本试验表明,吹风后的升温值为1~2℃。
美国、加拿大等葡萄园开始大面积使用可移动式高空气流交换机抵御霜冻。
7.6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