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岳综合实验站
赵文东团队
摘要:为探索新鲜葡萄周年供应途径,利用辽宁地区的自然条件及设施栽培技术,以7年生巨峰葡萄为试材,进行了巨峰葡萄二次果延迟栽培的研究。对两种架式结果母枝萌发的新梢在初花期采取花穗上留2、3、4片叶摘心,去掉所有夏芽副梢,促使冬芽萌发结果。结果表明:花穗上留4片叶掐尖后萌发出的冬芽副梢的成花率最高。棚架平均果枝率和中等果穗的比率均高于篱架;棚架的果实品质显著优于篱架。果枝基粗与果穗大小成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巨峰葡萄;延迟栽培;二次果
近几年巨峰葡萄已经成为我国辽宁地区葡萄的主栽品种,其栽培方式主要是以露地栽培为主,采收期在“十一”前后。为满足不同时期的果品供应,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巨峰葡萄的保鲜储藏,但是巨峰葡萄的耐贮性一般,巨峰葡萄经过贮藏保鲜后果实品质下降,而且经过贮藏后的果实都有不同程度的SO2的残留。因此,为探索新鲜葡萄的周年供应途径,从而使葡萄达到在新年或春节采收上市的目的,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试验利用辽宁地区的自然条件及设施栽培技术进行巨峰葡萄的延迟栽培试验。延迟栽培就是利用设施的保护,人为地延长果实的生长期和延迟果实的成熟和采收时期,并可利用当时的低温“挂树贮藏”代替冷库保鲜剂贮藏。这样既延长了鲜食葡萄自然上市供应时间,还可以使果实充分成熟,大大提高果品的商品价值,获得较高的效益。近年来通过对巨峰葡萄二次果延迟栽培技术的试验探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为东北地区葡萄延迟栽培的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 0 1 4 年在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进行, 位于北纬40°11′,年平均气温9.2 ℃,7月份平均温度24 ℃,1月份平均温度-9 ℃,绝对最高温度36.8 ℃,绝对最低温度-31.6 ℃,有效积温3320 ℃;无霜期170d;降雨量:680mm;日照时数:2800h;土壤PH 6.5~7.0,温室长80m,脊高3.5m,跨度8.1m。试验以7年生巨峰葡萄为试材。采用棚架和篱架两种架式,株行距1.5m×2.0m和0.50m×2.0m,台田栽培,台高0.40m,宽1.2m。
1.2 试验方法
棚架龙干整枝,水平引缚于倾斜式水平连棚架上;篱架主蔓分别引向两侧篱架第一道铁线上,其上培养结果母枝。在结果母枝萌发的新梢上进行冬芽副梢催花培养试验,选择生长基本一致的新梢在初花期(6月13日左右)采取花穗上留2、3、4片叶摘心,同时去掉其上的所有夏芽副梢(随长随去)。
等冬芽副梢促成的花穗坐果以后剪掉第一茬果。由于第一次处理过早花芽分化没有彻底完成,果穗质量一般,又在7月10日进行了第二次催芽处理。之后进行正常的延迟栽培管理。调查不同处理后的成花率、果枝率、果穗大小、果枝基粗与果穗大小的关系以及果实品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新梢处理方式成花率比较(表1、表2)
在往年数据的基础上我们改进了新梢处理方式,第一次新梢处理在6月13日左右,由于处理过早花芽分化没有彻底完成,掐尖后萌发出的冬芽副梢上抽出的花穗虽然成花率达73.8%,但是花穗质量一般。因此在7月10日左右进行了第二次催花处理。第二次催花处理成花率较高,但是果穗落花现象比较严重。最终结果导致,今年虽然催花两次,但是仍然显得果穗量不足,果穗不够整齐。而且由于今年年初篱架部分刚刚做了架式调整,且往年枝条营养积累不足,成花率与棚架相比更低。
在6月13日进行第一次新梢处理时,分别采取新梢在初花期采取花穗上留2、3、4片叶摘心,同时去掉其上的所有夏芽副梢(随长随去)。结果表明花穗上留4片叶掐尖后萌发出的冬芽副梢上抽出的花穗率最高。
2.2 不同架式果枝率、果穗情况比较(表3)
在果实成熟期通过调查篱架与棚架的果枝率和果穗情况,结果表明棚架果枝率为72.4%,篱架为33.2%;两种架式果穗包含30~50粒的比率都显著高于30粒以下果穗和50粒以上果穗。
2.3 不同架式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比较(表4)
两种架式果穗果实品质也有所差异,棚架的果实品质明显优于篱架;棚架的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硬度分别比篱架高出8.3%、4.3%、17.2%和4.9%,而可滴定酸是低14.8%。总体而言,今年的果实品质与往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论是含糖量还是着色程度都显著好于往年。
2.4 果枝基粗与果穗大小的关系(表5)
在果实成熟期调查了结果枝的粗度与果穗大小的相关性,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果枝粗度越大(用基粗表示),结出大果穗的几率越大。
3 讨论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进行巨峰葡萄多次果延迟栽培试验,到目前为止巨峰葡萄二次果延迟栽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笔者通过近几年延迟栽培试验,结合一定的栽培技术措施,促使葡萄冬芽或者夏芽副梢产生二次果以达到果实在元旦前后成熟的技术已经基本完善。本实验主要介绍了促使葡萄冬芽结果的技术。
由于本年度延迟栽培试验在充分总结以往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在副梢催花试验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并且在生长管理环节和试验处理方面做的都比较及时,因此今年延迟栽培的效果比较好。本年度试验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笔者已经总结出较为有效的处理措施,在新梢处理时间上明年采取适当的调整,首先绑缚萌发的新梢,在新梢长到8-10片叶时轻度摘心,等花芽分化比较充分时进行短截处理,抹除所有夏芽副梢,催冬芽萌发,以保证果穗的整齐度。篱架通过今年一年的充分生长,营养积累相对比较成分,因此明年处理时果枝率也会显著提高。
葡萄延迟栽培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设施栽培模式,通过设施条件调节葡萄果实的发育进程成功的避开了果实的集中上市时期时期,既延长了葡萄鲜果的供应周期,又提高了葡萄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因此发展设施葡萄的延迟栽培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目前巨峰葡萄二次果延迟栽培技术已经初步成熟,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是完善不同时期二次果促花技术和保证连年高产稳产的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的葡萄设定成熟期栽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