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研究室
唐晓萍 董志刚 李晓梅 谭伟
多酚类物质作为葡萄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对葡萄果实的色泽、风味、口感、营养价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医疗、保健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利用价值,因此近年来,葡萄中多酚物质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近年来先后培育了‘早黑宝’、‘秋红宝’、‘无核翠宝’、‘无核丽红宝’和‘晶红宝’5个鲜食葡萄新品种,果实品质优良,为消费者所青睐,在山西的推广面积也逐年增加。
本文以这5个鲜食葡萄新品种成熟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这5个鲜食葡萄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差异,为深入了解这5个鲜食葡萄品种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丽红宝’、‘无核翠宝’、‘晶红宝’、‘早黑宝’、‘秋红宝’成熟果实。各品种(系)葡萄栽培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葡萄育种园,5年生植株,多主蔓扇形架,株行距0.8m×2.5 m。
2014年8-10月于各品种(系)果实成熟期于试验田间每品种(系)随机取6个标准果穗,分果穗剪取全部果粒,于保鲜袋中,液氮冷冻,-80℃冰箱保存。11月23日-12月15日在实验室内提取测定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
1.2 试验方法
(1)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测定 将液氮冷冻的果粒,取果实2 g用研钵研磨成浆,用70%乙醇洗入100 mL容量瓶,保证完全转移入容量瓶。室温,超声波,25 min,用70%乙醇定容,过滤入棕色试剂瓶,滤液为总酚提取液。总酚、单宁含量测定采用Folin-Ciocalteu法,表示为mg 单宁酸/(g•FW)。总类黄酮含量按照氯化铝比色法测定,表示为mg 儿茶素/(g•FW)。原花色素含量采用正丁醇—盐酸比色法测定,表示为mg原花色素/(g•FW)。黄烷醇含量测定采用香草醛-盐酸法测定,参照Waterhouse的方法进行,表示为mg儿茶素/(g•FW)。
(2)果实的抗氧化能力测定采用普鲁士兰法评价提取物总还原力,以吸光度(OD值)表示总还原力。
DP 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参照Yemis等和Brand-Williams等的方法,结果以清除率(%)表示。
ABTS+•清除能力参考Nenadis等的方法并稍作修改。7mmol/LABTS+•工作液的配制方法:准确称取0.0576g ABTS试剂,用蒸馏水定容至15mL,使用前加0.264mL 140mmol/L过硫酸钾水溶液,室温避光放置12~16 h,用无水乙醇调零后,将吸光度调整至0.700±0.005后备用。将50μL粗提液加入到3.0mLABTS+•工作液中,室温避光反应8 min后,在734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以清除率(%)表示。
(3) 统计分析 采用Ex c e l2003与SPS 13.0进行各因子的数据分析与LSD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5个鲜食葡萄品种果实酚类物质含量比较
各品种果实中各酚类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以‘早黑宝’果实中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总黄烷醇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最高;以‘秋红宝’果实中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总黄烷醇含量最低;‘无核丽红宝’和‘晶红宝’果实总酚、单宁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后者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前者;绿色品种‘无核翠宝’果皮为黄绿色,总花色苷含量为0,总酚、总类黄酮含量仅次于‘早黑宝’,单宁、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与‘无核丽红宝’无显著差异。
2.2 5个鲜食葡萄品种果实抗氧化能力和酚类物质相关性分析
利用统计学相关软件,针对葡萄果实中酚类物质的5个重要含量指标(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与3个采用不同方法鉴定其抗氧化能力的指标(总还原力、ABTS+•清除率和 DPPH清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1-3)。
结果表明,各品种葡萄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和其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472~0.9995(p<0.01),其中总还原力与各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91以上,酚类物质含量高的抗氧化能力强。选用的3种方法对葡萄果实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时,测定结果在不同方法间存在协同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