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212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华中西南区葡萄园土壤管理技术 [2015/11/17 12:01:19] 来源: 作者:Admin

 

华中西南区栽培岗位

杨国顺 白描 周敏

 

  摘要:土壤是葡萄赖以生存的基础,葡萄从定植到衰亡的整个生长过程,都要连续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葡萄园的土壤管理是整个葡萄栽培管理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

 

  近年来,南方地区葡萄产业迅速发展,葡萄产量与品质稳步提升,但过度的追求产量,严重的消耗了树体与土壤环境中的养分,加之部分地区土壤管理不合理,导致很多成龄葡萄园已表现出土壤养分失调、土壤盐渍化与酸化、土壤排灌水困难、杂草滋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华中西南区葡萄的品质。因此,亟需一套针对华中西南区葡萄园土壤问题的土壤改良与科学施肥技术。

 

  本文结合华中西南区栽培岗位的研究,就南方近年来开展的葡萄园土壤改良技术研究做了总结,针对华中西南区葡萄园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园地建设、起垄定植、耕作方式、土壤酸性改良、水分管理、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形成此套葡萄园土壤管理技术。

 

  关键词:土壤改良、科学施肥、起垄栽培

 

  1 园地建设

 

  葡萄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不能种植外,其他地区都能进行葡萄栽培。但是选择在葡萄适宜的土壤中种植,才能更好的发挥葡萄品种的特性,生产出优质的葡萄。葡萄栽培以土层深厚的冲击土、壤土、沙壤土为宜,要求地势较高、通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且无重金属污染。建园前要平整土地,深翻熟化,增加肥力。

 

  1.1 平整土地

 

  进行葡萄园规划时要对坡、沟进行统一区划,用推土机平整土地,清除地表植被。如果建园的土地已经种植过葡萄,除了将老葡萄树连根挖掉外,还要进行土壤消毒,因为土壤可以传播很多葡萄病虫害,如葡萄根结线虫、白纹羽病、根癌病等等。土壤消毒可在葡萄栽植前23个月向土壤中施入20L/677m2的二氯丙烯,深翻2040cm

 

  1.2 深翻熟化

 

  葡萄的根系主要分布于土层以下1050 cm,深翻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中水、肥、气、热等条件,扩大根系分布范围,提高根系吸收能力。葡萄园翻耕的深度通常为6070cm,但若土壤中有石砂或纯沙不良结构层,深翻的深度以不超过不良结构层为宜。若将石砂或纯沙翻耕上来,将会破坏原有土壤结构和肥力。在底下水位过高的地段,翻耕也不易过深。深翻时配合施入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熟化土壤,同时,还能加速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使难溶性肥料转化为可利用性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2 起垄定植

 

  华中西南区地区水资源丰富,葡萄生长季雨水较多,葡萄园地下水位普遍偏高,一旦发生强降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去,根系很容易发生涝淹,植株生长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起垄栽培通过在建园时深翻晒垡,然后进行撩壕起垄,形成宽1.5m,长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南北向垄,能够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保持一个比较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垄与垄之间挖深2540cm、宽4060cm的排水沟进一步抬高地势,降低根系生长区周围土壤湿度,为葡萄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环境。

 

  3 不同的耕作方式

 

  土壤耕作能满足葡萄对温度、水分、养分的需求,为葡萄根系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在华中西南地区,土壤的耕作方式可分为清耕、生草、覆盖、免耕和间作。

 

  3.1 清耕

 

  于葡萄的生长季,定期在葡萄的行间和株间中耕锄草,改善土壤表层的通气情况,使葡萄园土壤呈一种松软无覆盖的裸露状态。清耕降低了土壤的湿度,减少了病害的发生,但是遇到强降雨天气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长期清耕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有机质的含量。

 

  3.2 生草

 

  可分为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人工生草常用的草种有白三叶草、紫花苜宿、多年生黑麦草、早熟禾、鸭茅草、百脉根等。在葡萄生长季定期收割,不要让草过度生长。这种覆盖方法既可减少杂草生长,改良土壤结构,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在夏季高温地区还可降低地温。长期生草的果园土壤表面易发生板结,影响土壤的通透性。

 

  3.3 覆盖

 

  对葡萄园土壤进行覆盖(可以选择地膜、地布、稻草等材料),能够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地面蒸发、防治水土流失,对于提高早春地温,保墒防旱,节约用水,稳定土壤温度、湿度均有明显作用。

 

  3.4 免耕

 

  不进行中耕锄草,用除草剂除草。常用的除草剂有草甘膦、百草枯等。免耕法省时省力,即节约了成本,又维持了土壤的自然结构,使土壤保持了良好的通气性。长期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会造成除草剂污染,对植株生长与果实品质有很重要的影响。

 

  3.5 间作

 

  幼龄葡萄园覆盖率低,可以在行间种植浅根、低矮作物,如豆类、薯类、花生、瓜类、草梅、草药等。成龄葡萄园可以间作绿肥作物,如苕子、绿豆等,以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4 土壤酸性改良

 

  葡萄最适宜的土壤p H 值为5.57.0。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淋溶作用强烈,钙、镁、钾等碱性盐基大量流失是造成土壤酸化的根本原因。加上化学肥料的过量施用,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土壤的缓冲能力和离子平衡能力遭到破坏而导致土壤pH值下降,土壤易板结。土壤酸化是土壤退化的主要特征之一。目前改良酸化土壤的常用方法是施用石灰、土壤改良剂和碱性有机肥。

 

  4.1 适量施用石灰

 

  酸性土质在建园时,每667m2施生石灰100150kg;每年施越冬肥时,根据土壤质地的变化情况,再酌情施入少量生石灰,直到变为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为止。

 

  4.2 使用土壤改良剂

 

  土壤改良剂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养分状况,促进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并对土壤微生物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高退化土壤的生产力。常用的土壤改良剂有矿物类(磷矿粉、硫粉、泥炭等)、农业废弃物类(秸秆、煤渣等)、生物质类(杂草、高粱等)、人工合成类(生物制剂、腐殖酸等)。

 

  4.3 增施碱性有机肥

 

  在定植前的基肥,以及休眠期的越冬肥,均以农家肥为主,每667m2施用农家肥10001500kg或饼肥200300kg,配施复合肥3050kg。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通透性。或使用碳酸氢铵、钙镁磷肥、草木灰等碱性肥料,达到中和土壤酸性的的效果。

 

  5 水分管理

 

  南方地区冬春季干旱,夏秋季多雨,做好葡萄园的水分管理,做到干旱季补水,多雨季排水,葡萄才能健康、正常的生长。

 

  5.1 灌水

 

  一般来说,葡萄在一年的生长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灌水时期。第一次灌水在葡萄萌芽前,俗称催芽水,此时低温开始上升,根系活动加剧,浇一次水可以加快肥料的吸收利用,确保萌芽整齐,防止抽条,南方地区可根据降雨情况确定灌水量的多少;第二次灌水在入冬前灌封冻水, 有利于根系越冬。我国南方冬季相对少雨干燥,葡萄越冬期缺水常引起枝条干枯和加重“睡眠症”。此期应视墒情及时灌水。

 

  5.2 排水

 

  南方地区雨水多,夏秋季节尤为明显,而此时正值葡萄生长的关键性时期,做好葡萄园的排水工作,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含量,对葡萄开花、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葡萄园内应根据面积大小设置排水沟,连接园区外排水沟渠,方向与道路一致但不能紧靠道路,规划于南北葡萄行向中间,尽可能利用行间空间。东西方向长以100150m规划设主排沟渠为宜,超过300m以上需要增加水管。主沟沟面宽2.53.0m、沟底宽0.61m、深1.22m;支沟沟面宽0.81.2m、沟底宽0.30.5m、深0.81.2m;围沟规格与支沟一致。

 

  6 科学施肥

 

  葡萄种植户为追求较高的产量,过量的负载导致树体与土壤养分被大量的利用,由于来不及补充,土壤变的越来越贫瘠,加之部分果农盲目地偏施化肥,使土壤酸性增加,养分流失严重,反而降低了果实品质。科学施肥是保证树体健壮,葡萄园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也是葡萄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

 

  6.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葡萄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土壤肥力测试为基础,根据葡萄需肥规律、果园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其核心是调节和解决葡萄需肥和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

 

  果树测土配方施肥肥料田间试验设计推荐“2+X”方法, 2”是指各地均应进行的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2个处理为基础的对比施肥试验研究,其中常规施肥是当地大多数农户在果树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则为当地近期获得的果树高产高效或优质适产施肥

 

  技术;“X”是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果树可能存在一些对生产和养分高效有较大影响的未知因子而不断进行的修正优化施肥处理的动态研究试验,未知因子包括不同种类果树养分吸收规律、施肥量、施肥时期、养分配比、中微量元素等。果树配方施肥试验设4个处理:

 

  (1)农民常规施肥;(2)区域大配方施肥处理(大区域的氮磷钾配比,包括基肥型和追肥型);(3 局部小调整施肥处理( 根据当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适当调整);(4)新型肥料处理(选择在当地有推广价值且养分配比适合供试果树的新型肥料如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料等)。

 

  6.2 肥水一体化

 

  肥水一体化技术是最新的作物肥水管理技术,把肥料按照作物需要量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灌溉管道带到田间每一株作物,适时、适量地满足葡萄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肥水高效利用。我国常用的肥水一体化模式主要有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使用肥水一体化技术能有效降低葡萄大棚内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节水节肥,土壤不易板结。

 

  7 合理使用农药

 

  葡萄的生产过程中,化学农药的使用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农药的过量使用也带来了土壤的污染。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土壤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土壤的产出能力。葡萄生产中常用的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这些农药通过喷射、撒施部分直接落入土壤表面,农药进入土壤后,除了杀伤防治对象外,还伤害土壤中的其他生物群,如,百草净对土壤中的蚯蚓有伤杀力,杀螨剂和氨基甲酸酯对无脊椎动物有影响;土壤中残留的农药,有些可以被葡萄再次吸收,进入果实,被人体食用,对人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在防治葡萄病虫害的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控制农药,合理使用农药。充分调动土壤的降解能力,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对土壤污染进行防治,对症下药,对病虫害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并且开发出安全、高效的新型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