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875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生物农药对哈尔滨地区露地葡萄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2015/10/2 11:19:01] 来源: 作者:Admin


哈尔滨综合试验站

覃杨 鲁会玲 肖丽珍 付学池

 

  葡萄是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重要水果之一。中国具有发展葡萄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栽培葡萄的地域广阔,2013 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达到71.464 万公顷(1071.96万亩),总产量达到115万吨,葡萄总产量我国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随着中国葡萄产业的迅猛发展,各地葡萄病虫害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影响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传统的葡萄生产中由于长期连续、单一使用化学农药,使得病害虫极易产生抗药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选用无污染、无残留的生物农药进行无公害葡萄生产已成为当今葡萄产业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主要针对黑龙江哈尔滨地区露地葡萄生产常见的病虫害,使用两种生物农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调查其防控效果,以期寻找到化学农药的替代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葡萄生产示范园,试验品种为鲜食兼酿造的卡托巴(又名红香水)。露地栽培,株行距为0.75m×3.0m,常规栽培管理,以8年生、树势基本一致的葡萄作为试验材料,以危害较重的绿盲蝽、霜霉病作为防治对象。

 

  1.2 药剂处理

 

  试验设2个处理:①生物农药防治区:病害防治喷施苦参碱(中国农业大学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治功能实验室提供),该区不喷洒其它杀菌剂。虫害防治选用藜芦碱(中国农业大学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治功能实验室提供)杀虫剂,或与苦参碱交替使用,分别代替化学杀虫剂;藜芦碱和苦参碱的稀释浓度均为400倍液;②常规化学农药防治区:病害防治喷施甲基硫菌灵、科博、金科克(50%烯酰玛啉)、喷克(80%代森锰锌)、25%精甲霜灵、12.5%烯唑醇。虫害防治选用氯氟丙溴磷(丙溴磷10%,氯氰菊酯2%)、苯氧威乳油(蚧霸),喷施浓度均采用各农药推荐剂量。两个试验处理区其它管理措施一致。

 

  1.3 调查及数据统计方法

 

  根据不同病虫害危害的情况,确定调查时间及危害程度;生长前期对葡萄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生长后期对葡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按5点取样法,每点分别连续选3株树,每株选择上、中、下三个当年生枝条,记录叶片、果穗总数、有危害症状及发病的叶片、果穗数量,计算危害率、发病率,统计防治效果。

 

  绿盲蝽:


  虫危害率(%)=危害数(叶、果)/调查总数(叶、果)×100

 

  霜霉病:

 

  发病率(% = 发病叶片数(果穗数)/总叶片数(总果穗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0145月至9月,按照常规的葡萄生产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试验处理,具体处理日期及措施见下表1

 



  2.1 生物农药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

 

  于65日对绿盲蝽危害葡萄叶片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表2可以看出,施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均可对绿盲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且生物农药防控区的危害率7%远低于常规化学农药对照区的危害率19.65%

 

  2.2 生物农药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于919日对葡萄叶片及果穗霜霉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表3可以看出,两个处理区的葡萄均发生了霜霉病危害,但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要好于生物农药,叶片及果穗的发病率6.22%16.46%要远远低于生物农药防控区地26.73%55.4%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比较了喷施2种生物农药苦参碱和藜芦碱与常规化学农药相比对葡萄病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对绿盲蝽整体防治效果较好。苦参碱是一类黄酮类化合物,对害虫具有触杀、拒食、滞育、干扰蜕皮、麻痹神经中枢系统等生物活性,杀虫谱广,对叶蝉、蓟马、蚜虫、椿象、粉虱、红蜘蛛、菜青虫等多种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苦参碱还是广谱杀菌剂,对真菌、球菌、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各种果树的斑点落叶病、黑星病、炭疽病、轮纹病、霜霉病、白粉病有防治效果。藜芦碱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瑟瓦定和藜芦定,是将植物原料经乙醇萃取制得的一种植物源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该药剂主要杀虫作用机制是经虫体表皮或吸食进入消化系统后,造成局部刺激,引起反射性虫体兴奋,先抑制虫体感觉神经末梢,后抑制中枢神经而致害虫死亡。藜芦碱对人、畜毒性低,残留低,不污染环境。 同时该试验结果还表明,生物农药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控效果,没有化学农药显著,其原因可能是生物农药的持效性、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对雨水多、湿度大、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区域应采取生物农药防治与化学农药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坚持葡萄生长期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压低害虫的虫口密度及病菌的菌源量,减轻危害;葡萄生长后期,加强生物农药防控技术措施,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有效降低残留,为葡萄安全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