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综合试验站
刘鑫铭
陈婷 雷龑
夏黑葡萄系日本山梨县果树试验场由巨峰×无核白杂交所得,2004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引入福建并于2013年获得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闽认果2013002)。该品种生长势强,花芽易分化,结果率高,丰产抗病,果肉脆硬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早熟无核,品质优,近年来在福建省内发展迅速,对缓解福建现有以巨峰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市场格局具有一定作用。但由于种植者对其栽培管理水平差异,果实品质悬殊较大,对提升葡萄产业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作者总结已有夏黑葡萄设施栽培关键技术,同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福建夏黑葡萄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供同行参考。
1 设施避雨破眠促早
设施按规格分为大棚和小棚两种。大棚棚宽6~8m,棚高3.6m。在棚的肩部以上覆膜,呈弧形覆盖。小棚可就地取材用竹木搭建,在篱架支柱上设毛竹横梁,再将弯成拱形的竹片与横梁相连,其基部水平宽度1.6~2.0m,顶模高出葡萄叶幕0.3~0.5m。设施薄膜覆盖多采用聚氯乙烯无滴膜。一般盖膜时间可在花前的3月底进行,以保护花果为主要目的。揭膜时间多在采收后进行。多雨季节及夏季高温天气要及时打开天窗通风降温。
葡萄破眠采用破眠剂(主要成分为单氰胺)于冬季修剪后涂抹顶芽以外的葡萄芽眼,可促使提前萌芽且萌发整齐,同时拉动整个生长物候期提前,加之夏黑葡萄本身的早熟特性,可实现早上加早,对满足早熟市场需求及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均起到积极作用。
2 深沟高垄降低水湿
为改善福建湿热气候条件下水位偏高的不利条件,提倡深挖沟、高起垄的栽培方式降低土壤湿度。在园区四周挖深1m,宽0.8m的排洪沟,园内深埋波纹管,完善配套排水系统。定植时利用周边肥土高起垄(深40~60cm、宽60~80cm),高畦面还可促进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对缓解多雨季节设施内空气湿度过大,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多发问题具有一定作用。
3 适当稀植简化修剪
为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培育良好树形结构。同时也便于田间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宽行、窄距简化修剪。设施条件下一般株行距2m×3m,即亩植110株。整形在设施架式基础上,水平棚架或篱架整形。
(1)棚架T形
当壮苗长至近棚架顶时进行摘心,选留两个健壮副梢沿相反方向引缚于铁丝上作为主蔓,水平主蔓上每20cm培养结果母枝。
(2)棚架H形
栽植第一年,当壮苗长至近棚架时进行摘心,选留两条健壮的一级副梢与栽植行向垂直,引缚于水平棚架上。当一级副梢长至1~1.5m时摘心,各留两个二级副梢,共形成四条主蔓,再在这四条主蔓上培养结果母枝,一般两年完成整形。
(3)篱架单层双臂水平形
待苗木长至定干高度时摘心,只留顶端2个强壮新梢,沿左右方向绑缚于水平铁丝上,培养为主蔓。冬剪时主蔓上每30~40cm留一结果母枝,供第二年抽生结果枝。
(4)篱架V形
定干后,留顶端两个强壮新梢引缚于第一道铁丝处作为水平主蔓,伸长至株距一半时进行摘心,抽生的副梢分别绑缚在双臂横档的左右两侧铁丝上,培养副梢结果母枝,形成V形叶幕。
4 水肥一体合理调控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它实现了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管理,不仅可以节约水肥提高其利用率,也大大减少了人工和肥料的成本投入。葡萄园水肥一体化系统通常包含信息处理系统和人机交互界面。通过对水泵、电磁阀等设备的智能管理,从而实现对肥水的科学运筹;其次可根据葡萄生长需要设置时间参数,实现对肥料使用量和灌溉量的管理。水肥一体化滴灌管多采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厚度0.8~1.2mm,直径25mm左右,管壁为黑色。滴灌管铺设在葡萄种植行间,一般一行葡萄左右分别铺设一条滴灌管,滴灌带软管上有一排直径0.5~0.7mm的滴水孔,孔距50cm左右,滴速4l/h。
5 花果整形控产提质
(1)花果整形
花前一周开展疏花穗工作,一般强旺枝留2个花穗,中庸枝留1个花穗,弱枝不留花穗。同时,剪去副穗,掐去1/5~1/4的穗尖。坐果稳定后至硬核期前尽早开展疏果穗工作,疏去果穗内部果、畸形果、病果、伤果以及过密过小果粒,每穗留果60~80粒。夏黑自然条件下果粒较小,生产上一般须对果实进行两次赤霉素处理:第1次在盛花末期(约80 %花序开放),用25ppm920(75 %赤霉酸)浸蘸花穗,第2次用25ppm920+吡效隆500倍液浸果穗。
(2)合理控产
每6 6 7 m 2 产量控制在1200~1500kg以内。合理的产量有利于葡萄坐果及后期果实的转色和品质提升。
(3)果实套袋
果实黄豆粒大小时进行套袋,套袋前细致均匀喷布一次杀菌杀虫剂。套袋选择晴朗的天气,选用葡萄专用白色涂腊果袋,套袋时小心将果穗装入袋中,避免果粒紧贴袋壁。采收前10~15d摘袋,可先只打开袋底,约5d后完全摘掉果袋。
6 一年两收熟期调控
福建闽南等地可充分利用其下半年丰富的光热资源,同时基于葡萄花芽形成的早熟性和花序的芽外分化特性,实现一年两季采收。一年两季结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采用设施栽培,这样早期可避雨,后期保温、调节产期,延长葡萄鲜果供应期,同时还可以减轻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生产无公害果品。为保证二季果充分成熟,品质较好,宜选择耐高温、抗病力强、品质优良、花芽易形成、生长势强、早结丰产的优良鲜食葡萄品种,如夏黑、巨峰、巨玫瑰等。
在葡萄一季果采果后全园施复合肥恢复树势。同时,叶面喷施80%硫磺+乙烯利,促进枝梢老化和营养回流。待一个月后进行枝梢修剪,根据枝梢生长状况一般每枝留芽8个,同时对顶芽涂抹破眠剂促进萌芽。芽眼萌动后其余管理同一季果常规管理。一年两收的葡萄园区应注重产量控制,一季果1000~1250kg/亩,二季果600kg/亩。
7 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预防为主,生物防治。最大限度减少农药污染,以植物检疫,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化学、生物及其他防治方法。
科学用药,早期用药;发现病害后要及时用药,对症用药,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葡萄落叶后进行修剪、清园,修剪下来的枝条集中焚烧或深埋,同时采用石硫合剂全园消毒。萌芽期喷施3~5度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矿物油乳剂200倍液,控制越冬后病虫数量。新梢展叶期重点防治黑痘病,绿盲蝽等,可用50%霉能灵800倍液或大生M-45 600倍液。开花前至幼果期,每隔10d左右交替喷施78%科博500倍液、50%保倍福美双1500倍或40%施佳乐1500倍液等杀菌剂防治灰霉病、霜霉病。幼果至成熟前15d重点防治炭疽病和白粉病,以10%世高3000倍液、大生M-45 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600倍液等交替使用,并适期混入吡虫啉、敌百虫乳油等防虫害。采果至休眠期,主要防治霜霉病,防止叶片过早脱落。可用50%金科克3000倍、25% 甲霜灵800~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800倍液等。病果落叶和老树皮带到园外集中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