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综合试验站
边凤霞 容新民 文旭
1 目的和意义
新疆酿酒葡萄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栽培面积已经占到我国酿酒葡萄总面积的50%左右,新疆葡萄产区作为国内优质酿酒葡萄原料生产基地的地位已基本确定,然而由于传统的多主蔓扇形栽培管理方式工序复杂、果实品质低等极大的影响了优质葡萄酒的生产。为了提高品质,增加商品果率,减少用工量,增加种植人员收入,北疆试验站在酿酒葡萄技术示范基地第八师141团开展了酿酒葡萄树形改造简化修剪试验,并对其完成整个生长季节的跟踪和测量,这对减少管理工序、提高果实品质以及促进本区域酿酒葡萄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及面积
北疆试验站酿酒葡萄示范基地第八师141团。面积4亩。
2.2 供试品种
4年生赤霞珠葡萄,为盛果期树,株行距为:0.5m×3.5m。浇水采用滴灌方式,葡萄园土肥条件好。
2.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个处理,单“厂”型架式与树形;1个对照:传统篱架(多主蔓扇形)。在2014年4月底,分别选取处理和对照的中庸树各3棵,每棵树上选取中庸结果枝条3个,对选取的中庸树和结果枝条做挂牌处理。植株的生长状况尽可能保持一致,其他的水肥和病虫害管理技术按常规的技术方案进行。5月初采集萌芽率数据;在5月28日、6月14日、7月1日、7月18日、8月4日、8月21日测量挂牌结果枝条4、5、6节的节长和节粗,9月16日随机采集处理和对照的中庸果各30穗,现场测定单穗重,单粒重、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剩余葡萄放入内有干冰的泡沫箱中,带回化验室放入-20℃的冰柜中待测可滴定酸等指标。9月底测量挂牌标记枝条成熟节位、成熟长度、基部粗度等数据。
2.4 指标测定方法
在葡萄萌芽后,抹芽前(5月8日)调查萌芽率,采用计数法测定后计算得出;节间长度,粗度,果实纵横径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测量,节长、节粗数据取4、5、6节的平均数;成熟长度用5M长的钢卷尺测定;单穗重、单粒重用千分之一天平秤重;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用手持糖量测定仪测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NaoH滴定法测定,节间长度、粗度、萌芽率、单
穗重、折光糖、可滴定酸、成熟节位、成熟长度、基部粗度等数据每个处理重复3-9次,单粒重,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每个处理重复50-100次。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树形对第八师141团赤霞珠葡萄枝条节长的影响
两种树形在整个生长周期中枝条节长的变化趋势相似,都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篱架的上升幅度略高于“厂”型树形,从5月28日至8月21日,“厂”型的枝条节长增长了3.83%,篱架的枝条节长增加了6.65%。但在整个生长期内“厂”型的枝条节长始终明显高于篱架。如图 1。

3.2 不同树形对第八师141团赤霞珠葡萄枝条节粗的影响
不同树形枝条的节粗变化总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从5月28日至7月1日两种树形的节粗呈明显增长趋势。其中“厂”型树形节粗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篱架,7月1日“厂”型树形的节粗增长26.72%,篱架的节粗增长13.85%,之后两种树形枝条的节粗都略有下降,逐步进入老化成熟阶段。同时篱架的节粗在整个生长期内均显著的小于“厂”型树形;在8月21日时,“厂”型的枝条节粗比篱架的枝条节粗高8.95%。如图2。
3.3 不同树形对第八师141团赤霞珠葡萄枝条成熟情况的影响
由表1 可以看出“
厂” 型的枝条成熟长度和枝条顶端粗度均明显高于篱架,分别高22.92%和20.39%。两种树形枝条的成熟节位相同,都是18节。可见“厂”型的枝条成熟情况明显高于篱架。
3.4 不同树形对第八师141团赤霞珠葡萄其它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厂”型的可滴定酸、萌芽率均高于篱架,分别高了21.62%和9.09%。可溶性固形物、单粒重、单穗重、果形指数等均低于篱架。分别降低了1.20%、5.68%、3.35%、8.13%。原因推测:可能和东西向种植架式及2014年早春霜冻有关。
4 结论
从不同树形对第八师141团四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枝条生长来看,在整个生长期内“厂”型树形和篱架树形的枝条节长、节粗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厂”型树形的枝条节长、节粗均显著的大于篱架,在7月中旬以后枝条的节粗略有回缩逐步进入老化成熟阶段,从枝条成熟长度、枝条顶端粗度来看,“厂”型树形都明显高于篱架,分别高22.92%和20.39%。由上述分析可见“厂”型树形更利于枝条生长,更利于枝条老化成熟。从不同树形对果实品质方面的影响来看,由上述分析可得出“厂”型树形的单穗重、单粒重、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都低于篱架。这可能与葡萄东西向种植及春季早春霜冻有关,也可能是“厂”型树形不利于果实品质提高。其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以上研究结果仅是2014年一年的试验结果,若要对不同树形做出准确的评价,还需要不断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