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9320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华中西南区葡萄促早栽培生产技术 [2015/6/12 19:25:46] 来源: 作者:Admin


华中西南区栽培岗位

 杨国顺 刘昆玉 白描 金燕 徐丰 郑辉艳

 

  摘要:葡萄促早栽培技术是提早葡萄成熟期,填补市场空挡,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华中西南区栽培岗位的研究,就南方近年开展的促早栽培研究进行总结,从品种选择、设施的选择与建设、破眠剂使用、温湿度调控、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形成此套葡萄促早栽培生产技术规程。寄此为南方促早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促早栽培、休眠、避雨栽培

 

  我国葡萄的鲜果供应期一般集中在7~10月,北方露地栽培成熟期比南方稍晚。6~7月为南方的水果淡季,此时,华中地区市场上的葡萄多来自北方促早栽培和云南、广西等地,或依赖于进口,市场空间大。目前,南方所采用的促早栽培技术措施可以提早鲜果供应期7~30天,在抢占本地早期市场上有很大的优势。在上海、浙江等沿海葡萄栽培区,露地栽培果实成熟期为7~8月,此时多阴雨天气与台风,若采用促早栽培,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北方如宁夏、山东、河北等地,由于日照时间较南方长,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愈趋完善,使得鲜果供应期可以提早到6月以前。通过室内加温措施,甚至可以使鲜果在4月上市。但在南方特别是华中、华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葡萄生长季日照时数短、多阴雨天气、湿度大、温度高等环境条件,亟需一套适应此类型气候的促早栽培技术。近年来南方各地区主要采用塑料冷棚促早栽培方式,正处于不断摸索当中。本文结合华中西南区栽培岗位的研究,就南方近年开展的促早栽培研究做了总结,从品种选择、设施的选择与建设、破眠剂使用、温湿度调控、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形成此套葡萄促早栽培生产技术。

 

  1 设施的选择与建造

 

  促早栽培需要通过设施,控制温湿度。在设施的选择上,由于南方日照时数短且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不适合采用日光温室,目前,主要采用塑料冷棚促早栽培。塑料冷棚促早栽培是指利用塑料薄膜的增温效果, 前期采用全封闭覆盖,辅以配套的温、湿度调控等措施,从而使葡萄提早萌芽,最终达到提前成熟的目的。华中西南区的塑料冷棚促早栽培模式主要为“先促早、后避雨”,即萌芽前扣棚升温,后卸掉裙膜留棚膜转避雨栽培。塑料冷棚促早栽培,晴天加温效果好,而阴雨、多雾天气加温效果差。

 

  1.1 设施类型

 

  目前,所使用的设施,多为简易小拱棚和钢架大棚。连栋温室大棚成本过高,在果树栽培少有应用。在覆盖方式上有单膜覆盖和双膜覆盖两种。单膜覆盖促早栽培,是指采用单层塑料薄膜覆盖,达到促早萌发的目的,在坐果后卸裙膜转常规避雨栽培模式,即“单膜促早—避雨”通常可使成熟期提早7~15天。双膜覆盖促早栽培,是指休眠至开花前,在单膜覆盖的基础上再加一层膜,共形成两层封闭的空间,在开花期前2周左右转单膜覆盖促早栽培模式,坐果后转常规避雨栽培模式,即“双膜促早—单膜促早—避雨”,可使成熟期提早10~30天。三膜覆盖是在双膜覆盖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地膜覆盖。

 

  (1) 简易小拱棚

 

  简易小拱棚规格通常为宽2.5~3m,长50~60m,高2.8~3.0m。在生产上通常用水泥柱做立柱,钢管做横梁,钢管或毛竹片做顶棚,为节约成本可用木头做横梁。但在沿海台风多发地区如浙江、上海,为安全起见,以选用水泥柱和钢管结合棚架为佳。简易小拱棚通常适用双十字V型架、高宽垂架势和水平棚架。在进行单膜覆盖促早栽培时,通常两个或多个小拱棚一组,四周都围上裙膜,两棚顶之间用薄膜密封。裙膜下方用土块或重物压住,或者为方便调控,可安装卷帘器。在进行双膜覆盖促早栽培时,通常在架面上方加一道横梁,或将毛竹两端插入地面形成一个高于架面的拱棚,将每一行或两行单独用薄膜封闭。

 

  (2)钢架大棚

 

  标准钢架大棚在促早栽培时,相比于简易小拱棚来说,方便快捷、调控及时、整齐漂亮、节省人力、适合双膜覆盖,更适合观光采摘园和标准较高的葡萄园。标准钢架大棚, 建造一般采用宽6 ~ 8m, 长5 0 ~ 6 0m, 高3.2~3.6m。棚内植株种植采用南北行向,以便受光均匀。可直接安装裙膜、卷帘器,方便早晚通风。一个连栋大棚装1~2个门即可。若采用双膜覆盖促早栽培,方式与简易小拱棚的双膜覆盖促早栽培类似。

 

  1.2 覆膜管理

 

  塑料冷棚促早栽培,主要是通过覆膜形成封闭的环境,从而升高棚内温度。因此膜的选择和覆膜时间对促早效果有重要影响。

 

  (1)覆膜材质

 

  葡萄设施常用的膜主要由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EVA)三种材质。在葡萄生长期,空气湿度大,常常会有雾气在膜上凝结成水滴,水滴会削弱红光和红外光的入射,从而降低光照。而无滴膜能吸附棚膜附近空气中的水汽,形成水膜向下流滴,从而防止和消除棚内的雾气,降低了空气相对湿度,并增加了光照强度。因此葡萄栽培的棚膜的选择上常采用长寿无滴膜。聚氯乙烯长寿无滴膜,耐高温不耐低温,新膜透光性强但易吸尘,久用透光性大大减小。聚乙烯长寿无滴膜耐低温,不易吸尘,但保温性能较差。乙烯醋酸乙烯共聚长寿无滴膜,保温性好,透光性、防雾、防尘效果均好于其他。单膜覆盖的平均透光率为60~70%左右,双膜覆盖的平均透光率为50~60%左右,因此不管使用何种棚膜,都应及时清洗和更换,使用期以不超过一年为宜。透光性不好的棚膜可撤下做裙膜使用。

 

  (2)覆膜时间

 

  设施葡萄扣棚升温时间主要取决于品种的需冷量。若未满足需冷量就提早升温,植株不能正常进行花芽分化。在南方,单膜覆盖,通常在1~2月,萌芽前30~50天覆膜,在覆膜后3~5天才开始放裙膜封棚升温,使植株能较好适应。升温不可过早,在无加温措施下,芽越早萌发,受冻害几率越大。双膜覆盖的外膜早于单膜覆盖5~10天。覆盖好外膜后5~7天再覆盖内膜,逐步升温,地温也随之升高,以免地温和气温差距过大,根系开始活动较晚。三膜覆盖的地膜,应在萌芽后的新梢生长期进行。覆盖地膜将降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有效调控空气湿度。

 

  (3)卸膜时间

 

  单膜覆盖促早栽培,当外界昼夜温度均稳定在15℃以上,即可卸掉四周裙膜,将促早栽培转为常规避雨栽培。采果后一段时间卸除避雨膜。

 

  双膜覆盖促早栽培,当采用单膜覆盖足以满足其生长所需的温度,通常在开花前2周左右,需卸除内膜保留单膜,否则易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不利于开花坐果和新梢花芽分化。 卸裙膜和棚膜时间同单膜覆盖。在卸膜时,应提前3~5天对植株进行锻炼,坚持逐步拆除的原则,使植株较好适应外界气候。

 

  2 品种选择

 

  北方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模式采用封闭加温,相比于露地栽培,其环境特征为弱光和低CO2浓度,植株光合作用下降,不利于新梢的花芽分化,常出现“隔年结果”现象,因此在品种的选择上更为严格。而华中西南区的促早栽培方式,主要在萌芽前期实行全封闭升温,萌芽期以后,外界气温已较高,常需揭膜通风,CO2浓度足以满足其光合作用。同时在避雨栽培模式下也是弱光条件,因此在避雨栽培条件下生长良好的大部分早中熟品种都适合促早栽培。随着避雨栽培模式在华中西南区的大量推广,该地区的种植品种进一步丰富,各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也逐渐完善,部分品种的劣势也可通过栽培技术得到改善。

 

  华中西南区葡萄促早栽培品种的选择应以易着色、连年丰产性力强、耐储运、果实品质好为宜。对于以采摘、近距离销售为主的葡萄园,应选择品质好、丰产性好、早熟的品种;而对于以批量销售为主的葡萄园,应以丰产性、早熟、耐储运为主要选择性状。目前,在华中西南区主要的促早栽培品种有:夏黑无核、醉金香、大紫王、藤稔、巨玫瑰、京玉、无核白鸡心、无核早红、维多利亚等。

 

  3 打破休眠

 

  休眠是温带落叶果树包括葡萄克服冬天逆境条件的一种环境适应性机制。按阶段分为相对休眠、深度休眠、生态休眠。相对休眠,是指冬芽在花芽分化完成后,受到其他器官或内源激素的抑制而不萌发。此时,当抑制源去除如副梢完全摘除、主梢重度修剪,冬芽即可萌发。深度休眠,需要满足足够的需冷量,冬芽才能萌发,否则即使环境条件适宜、去除抑制源,冬芽也不萌发。生态休眠,当深度休眠完成后,外界环境不适宜芽的萌发,因此芽被迫休眠,当环境适宜即可萌发。在生产上采用的破眠技术措施,主要是打破深度休眠,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其越过生态休眠。

 

  在南方葡萄芽的休眠期为8~次年3月,在云南一些地区因最低温度高于20℃,甚至不进入深度休眠,当去除抑制源即可萌发。在广西南部及台湾南部地区,因下半年光热量充足,通常在9月初,用破眠剂代替需冷量打破深度休眠,此时,外界环境适宜可直接越过生态休眠,实现二次结果。在促早栽培上,用破眠剂代替低温打破休眠,可使萌芽提早2~11天,开花提前2~4天,整个花期缩短2~4天。常用的破眠剂有15~20%石灰氮溶液和50%单氰胺类药剂(如朵美滋、荣芽)2050倍。破眠剂处理时间和方法:在华中西南大部分地区,破眠剂处理时间宜于冬剪结束后,芽萌发前的30~40天进行。为使效果好,最好在晴天,温度10~20℃时进行。涂抹时戴好防护手套,用刷子(或海绵)蘸湿点涂芽,多次涂抹,确保芽体湿润。枝梢末端两芽不涂,削弱其顶端优势,以使萌芽整齐。

 

  4 温湿度调控

 

  促早栽培中最关键的是温湿度的管理,而不管南方还是北方,促早栽培均主要是通过覆膜或裙膜的开合来达到温度调控的目的。在葡萄生长的各物候期都有其适宜的温湿度。双膜覆盖促早栽培比单膜覆盖促早栽培整体物候期都要提前7~15天,因此在相同的物候期双膜覆盖促早栽培的外界气温低于单膜覆盖促早栽培的外界气温。双膜覆盖促早栽培的空气湿度和温度都要高于单膜覆盖促早栽培,因此在调控上需更勤更严谨。

 



  4.1 覆膜至萌芽前

 

  在破眠剂代替需冷量打破深度休眠后,此期的主要目标是,创造合适的环境条件,打破其生态休眠,提早萌芽。在其生态休眠中,最主要的抑制因子是温度和湿度,20~25℃和90~100%的空气湿度和充足的土壤含水量是促进萌芽的良好环境条件。此时期温度不宜过高,因为萌芽前冬芽内花芽在进行补充分化,过高温度可能使花芽退化为卷须。此期外界温度较低,通常昼温在10℃左右,夜温在0℃以上。单膜覆盖促早栽培,在阴雨天,可全天封棚,不需卷裙膜降温;但少数晴天,外界温度达到20℃以上,需及时观测棚内温度,若棚内温度超过30℃,需卷膜降温。双膜覆盖,主要通过揭外膜来调控温湿度,若温度过高则需揭内膜,在晴天高温时应更勤地调节温度。而湿度的调节可通过覆膜充足的萌芽水或滴(喷)灌调控来实现。

 

  4.2 萌芽至开花前

 

  萌芽前和萌芽期的温度影响花序大小,因为在萌芽前几天和萌芽开始后的1~2周内,部分品种花芽内的花序原基有一个补充分化的过程,花序原基可以再次进行分支。萌芽至开花前,温度25~28℃既适合新梢生长,又适于花器官的发育。温度不宜过高,较长时间超过30℃,将会导致花器官分化过快而越过花萼分化期,不能形成花序。同时,过高温度也使新梢生长过旺,不利于开花和坐果。此期适宜湿度相对于萌芽前,有所降低,若湿度过高,植株长势过旺易引发病害。

 

  萌芽至开花前,外界气温逐渐升高。单膜覆盖,温湿度的调控可通过裙膜卷/放来调控。晴天当棚内温度在20℃以上,即需引起注意,当棚内温度达到25℃以上,需进行调控。高温天气在10:00~16:00适当卷起裙膜通风,夜间仍需封闭大棚保温。

 

  双膜覆盖,前期应更勤地调节温湿度,白天揭内膜,夜晚覆盖。当外界温度逐渐升高,外膜足以保证植物温度的需要时,通常在开花前两周左右,可卸内膜,转单膜覆盖促早栽培模式。卸内膜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过早达不到促早成熟的效果,过晚光照不足导致光合效率下降。在萌芽后不久即需覆盖地膜,降低棚内湿度。在卷裙膜通风降温时,需从逆风口开始,防高温聚集造成热害。连栋大棚的中间温度高,四周温度低,所以应注意中部温度的调控,以免遭遇热害。

 

  4.3 开花期

 

  在开花期,温暖干燥的环境适合花药的成熟、花帽开放以及授粉。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湿度为50%~60%。花药开裂需保持适当干燥,湿度过大,花帽开放受阻,影响授粉。温度低于15℃,花期推迟且延长,花帽开放受阻,空气中花粉含量下降,花粉粒凝结,导致坐果差,产量低。在27~28℃时,花粉萌发率最高。研究表明在10~28℃范围内,每增加1℃,最大花粉管长度增加13μm,适度高温可促使其迅速伸入柱头到达珠孔完成受精。在单膜覆盖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开花期通常在4月中下旬;在双膜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开花期

通常在4月上中旬。此时,多阴雨天气,通常不需额外灌水,而宜开深沟保证排水良好,降低田间湿度。

 

  单膜覆盖促早栽培,可以长期卷群膜通风;双膜覆盖促早栽培此时已转单膜覆盖模式,但是此时外界气温不稳定,仍不适卸裙膜。两种促早栽培模式均在昼夜温度稳定在15℃时,通常在5月上中旬,即可卸四周裙膜转常规避雨栽培模式。

 

  5 其他栽培措施

 

  华中西南区促早栽培的花果管理、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大致同常规常规避雨栽培。但由于促早栽培相对于常规常规避雨栽培或露地栽培,提早了葡萄的物候期。相应栽培措施均应根据物候期来制定。以下,总结促早栽培不异于常规避雨栽培的方面。

 

  花果管理时,需严格定梢,给每个枝梢留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减少叶片重叠,使叶片接受充足的光照。需严格控产,一般控产在750~1250kg/667m2。若产量过高,成熟期推迟,达不到促早的目的,同时影响新梢冬芽的花芽分化,造成“大小年”现象。产量过低,影响经济效益。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上,主要在控制枝梢生长和促进着色两方面。相比于常规避雨栽培模式,促早栽培模式有高温高湿的特点,枝梢生长量更大。因此在做好排水工作的同时可使用生长调节剂控制枝梢生长。在新梢完全展开叶片在3-4叶时,喷施1000mg/l缩节胺,可有效抑制枝梢的旺长。因棚内光照少,果实着色困难。可在果实着色初期对果穗喷施浓度为200~500mg/lABA(以S-诱抗素有效成分计算)、1000倍果美红(有效成分:精氨酸、色氨酸多种微中量元素、海洋生物酶等)、果实美300倍液+包果优1000倍可提高果实着色,促进果实提早成熟。但具体使用浓度,应依品种而做相应调整。

 

  在病害防治方面,由于果实成熟早,应做特别好防鸟措施,拉好防鸟网。

 

  在肥水管理方面,为防新梢旺长,相应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在新梢生长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做好排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