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葡萄葡萄酒产业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网站总访问量:10218976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会议信息
网站广告
葡萄树体覆盖棉被越冬防寒技术 [2014/12/30 17:57:36] 来源: 作者:Admin


哈尔滨综合试验站

鲁会玲 肖丽珍 覃杨

 

  近年来,我国葡萄产业迅猛发展,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千万亩大关,且面积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三北地区。对于这些地区来说,规模化发展葡萄生产,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葡萄越冬防寒问题,尤其是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劳动力严重老化、劳动力极其短缺的今天,葡萄树体的越冬防寒问题,已经或将成为制约葡萄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黑龙江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零星的露地葡萄生产,葡萄树体越冬以就地取土防寒为主;70年代末,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设施葡萄栽培试验与推广,破解了我省发展优良品种生育期不足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了葡萄产业的发展,并开始尝试无土防寒方法,如用作物秸秆、树叶、草袋片等作为土壤防寒的辅助材料;本世纪初,我省葡萄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葡萄越冬防寒,在相对固化的时间内完成埋土防寒与解除防寒土成为葡萄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因此在我省试验与推广葡萄无土防寒技术势在必行。

 

  2001年,哈尔滨东金集团在哈尔滨市松北区建立了我省单体最大的葡萄冷棚园——东金葡萄王国,葡萄园占地面积5000余亩,设施葡萄面积达到3200余亩,在20012003年的树体埋土防寒和解除防寒土时,集团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证所有葡萄树体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劳动量之大、人员之浩浩荡荡,让人望而生畏。在大量调研和模拟试验基础上,2004年冬季东金葡萄王国开始大规模地使用棉被越冬防寒,选用的棉被材料主要是无机玻璃棉卷毡,外套淘汰的冷棚塑料膜;同年冬季,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在露地与冷棚葡萄上用淘汰的温室有机棉被进行防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以上两种材料对葡萄树体防寒,防寒效果良好,主要表现为第二年树体的萌芽率、新梢生长能力及丰产性都与对照土壤防寒无显著差异,且省工省力。棉被防寒试验获得的成功开始在我省各地区广泛应用,五常园艺示范场、方正大罗蜜镇、红色边疆农场、红旗农场、哈尔滨道里区榆树园区等葡萄种植区也相继采用不同的棉被材料及相应的方法对葡萄进行防寒,并获得理想的防寒效果。现将在黑龙江应用的几种较好的葡萄防寒技术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1 无机玻璃棉卷毡外套塑料膜棉被防寒法

 

  通常选购密度为32公斤/立方米的无机玻璃棉卷毡,价格为116/立方米,标准宽度为1.2米,展开长度8延长米,回弹厚度9.5厘米左右,折合14.5/米。用0.04-0.05毫米厚的塑料薄膜制作成棉被外套,套在无机玻璃棉卷毡外面。该层塑料薄膜的作用即防止卷毡破损,又可提高防寒被的保湿保温性能。该层外套也可使用废旧的棚膜,或其它保湿材料,即节约成本,效果也好,制作外套的工料费4/米左右,折合棉被价格为18.5元左右。使用该种棉被的优点:树体在覆盖棉被时不需要再覆盖地膜等保湿材料,省工、省力,栽培密度不受限制;缺点:外面套的塑料膜使用年限只有3年左右,需要定期更换。

 

  2 无机玻璃棉卷毡外套牛津布棉被防寒法

 

  选用与上面同样的无机玻璃棉卷毡,用牛津布制作成棉被的外套,制作外套的工料费为6元左右/延长米,折合棉被价格20.5元。此种棉被的优点是:透气性、保温性更好,使用年限较长,而且使用多年后棉被仍然柔软有弹性,从目前的使用程度看,可使用10年左右,栽培密度不受限制;缺点是:保湿性较上一种棉被较差,使用时在葡萄树体上还需要覆盖一层塑料布以增加保湿性能。实践证明:无机玻璃棉是一种保温性能极高的材料,该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38左右,小于干土导热系数25-30倍,仅次于同等密度聚氨酯发泡(冷库用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为0.021-0.023)。在非使用期保管时,即防潮又抗老化,尤其防鼠害。

 

  3 温室保温用牛津布面有机棉被防寒法

 

  该种棉被也可做成宽度为1.2米的防寒被,长度可根据具体使用要求制作,密度一般使用每平方米4斤重的效果较为安全,价格为15.6/延长米左右。使用该种棉被时,同样需要在葡萄树体上覆盖塑料布以提高保湿性能。此种棉被的优点是:使用年限较长,即使外套破损,也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20年的棉被目前还在使用中,栽培密度不受限制;缺点是:使用几年后,棉被变得僵硬紧实,在非使用期保管时,不防潮,尤其不防鼠害。

 

  4 葡萄行间取土防寒越冬方法

 

  通常,我省露地栽培葡萄行距一般是3-5米,一是为通风透光良好,二是为埋土防寒时土量充裕;设施化栽培葡萄,由于建设成本较高,为获得前期高效益,常采用高密度栽培方式,大都采用1.8-2.2米的行距。采用土壤防寒时,一般在葡萄行间取土,埋土防寒幅度通常为120厘米宽,30厘米厚,因此在行间挖出的取土沟一般为50厘米宽×60厘米深。由此产生的新问题是设施栽培葡萄防寒取土困难、根系裸露较多,为保证根系安全还需在取土沟里堆放30-40厘米厚的树叶或秸秆等为根系防寒,即使这样根系冻害也时有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葡萄防寒之前,不管是采取那种防寒材料,都必须事先对栽植行树盘内灌足封冻水,这是树体安全越冬的关键之一。封冻水和萌芽水原则上要求对栽植沟进行大水漫灌。露地栽培葡萄如果冬季雪大,棉被防寒的效果更好;保护地栽培葡萄,在解除防寒之前,春季棚内的高温,往往导致棚内干旱,埋土防寒的葡萄,通常采取在取土沟中放雪或灌水的方法以解除旱情或降低温度,采用棉被防寒的葡萄,可采取防寒被下面滴灌的方式解除葡萄的旱情,即省工又省水。

 

  值得说明的是:无机玻璃棉卷毡的密度有24公斤、16公斤等多种规格。如24公斤的价格为87/立方米,展开长度为10米,折合防寒卷毡价格为8.7元/延长米,密度较小的折合每延长米的卷毡价格更低,有机棉被的密度同样也有多种规格。通常选择防寒棉被的密度要根据当地冬季绝对低温或具体的栽培条件而定,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以安全和节约成本为基本原则。

 

  多年试验及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无机玻璃棉卷毡和有机棉棉被对葡萄树体进行防寒,是一种比较优化的防寒方式。以2013年冬季防寒和2014年春季解除防寒为例,土壤防寒每延长米的防寒费用是2.10/延长米,解除防寒费用是1.20/延长米,合计防寒费用是3.30/延长米的;新的有机棉被(宽1.20米)价格是15.6/延长米,以10年的使用期计算,折合每年的材料成本是1.56/延长米,棉被防寒的人工费用是0.22元,解除防寒人工费用是0.08/延长米,合计防寒费用为1.86/延长米;从防寒时间上比较,采用行间取土防寒的时间必须在11月份初完成(棚内土壤结冻之前),而采用棉被防寒方式,防寒时间可以延长到11月中旬;从第二年的结实情况看,与土壤防寒无显著差异。

 

  总的来看,防寒棉被价格较高,一次性投资较大,但分摊成本较低,而且极大地降低了防寒和解除防寒的劳动强度和时间压力。目前,该种防寒方式正逐步被规模化葡萄生产企业所接受,并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